山还是那座山,河也还是那条河,忽如一夜春风来,山欢水笑人间闹。宣威市宝山镇在区域发展一盘棋中,紧紧抓住普宣高速公路穿境建设的机遇,下好下活小城镇建设这颗关键棋子,筹措资金9000多万元,拉动社会资金2.6亿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深挖潜力,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商贸物流、特色产业等各项建设,推动小城镇进入加力提速、协调发展的快车道。
规划,决定着小城镇建设的水平和档次。长期以来,宝山镇由于城镇建设滞后,以路为街、以路为市的状况十分明显,街道杂乱无章,集贸市场零乱、道路损毁严重、乱搭乱建突出,严重制约着小城镇的协调发展。2010年以来,宝山镇抓住被列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的难得机遇,将小城镇建设规划定位为总面积3.68平方公里、集镇人口2.5万人、集工业商贸为一体、辐射周边及贵州水城邻近地区的省际特色小城镇,并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造城”行动。
借助山势、绿化河道、拉通大街、建设公园、开发商品房……进入宝山集镇,这里焕然一新的面貌让人眼前一亮。在原有的陈旧的过境主干道旁,我们看到已经依次建成了商贸大街和滨河路两条新干道。3条平行布局的纵向主干道和12条横向布局的横干道由此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阡陌有序的路网系统。长3.2公里的中心大道明昌路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宽敞的商业街两旁,去年栽下的桂花树郁郁葱葱,太阳能路灯一字排开,功能分区非常明显,行政办公区、商贸居住区以及休闲娱乐区错落有致。一些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自主建设的居民房正紧张建设中,还有部分按规划预留的地块,今年底将全部完成建设。
土地、资金是小城镇建设必须迈过的两道坎。宝山镇通过土地收储、挂牌出让、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安置小区建设等方式,清理、盘活2001年以来征收的城镇建设用地600余亩,纳入小城镇总体开发的盘子,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为多渠道筹措资金,宝山镇充分动员辖区内煤矿企业动用机械义务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发动机关干部职工垫资、公开拍卖国有土地、商品房开发等方式,筹措资金8000余万元。在运作方式上,宝山镇推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注册成立宝山镇村镇建设开发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搭建融资平台,充分发挥业主在融资、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有效解决和弥补了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同时预防和遏制了腐败问题的滋生。
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强化,发展空间的不断拓展,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宝山小城镇的集聚、辐射功能也在不断增强。如今,宝山镇已建成较大超市5个,有交通运输、建筑建材、餐饮服务、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经销户240余户。建成优质玉米基地、马铃薯基地各4万亩。建成煤矿12个,年产原煤12万吨。目前,中心集镇已经开发完成2.2万平方米、180套商住房。乡镇上除一些站所干部住进新房外,部分外来做生意的外乡人也在这里买房扎根,还有五六十户附近村里的农民也把家搬进了城里。
“城镇建设不是建好就一了百了。城镇建设的‘骨架’搭好了,接下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小城镇‘生肌活血’,要让小城镇建设有支撑、有后劲。”谈到今后的发展思路时,宝山镇党委书记和建平并不轻松:“下步宝山镇将依托瑞杭高速普宣段的建设和宝山工业园区两个项目的推进,充分发挥良好的物流优势,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农民工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和标准来建设宝山,加快打造黔西南和宣威半小时经济圈,力争通过小城镇的辐射带动功能,让宝山的群众过上殷实、富足的生活。”
宝山的巨变有理由让我们相信,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在小三峡、乐红万亩草山等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拉动下,宝山计划用五年时间让建成区面积翻个倍、人口增加三倍的规划,一定会一点点变成现实。
规划,决定着小城镇建设的水平和档次。长期以来,宝山镇由于城镇建设滞后,以路为街、以路为市的状况十分明显,街道杂乱无章,集贸市场零乱、道路损毁严重、乱搭乱建突出,严重制约着小城镇的协调发展。2010年以来,宝山镇抓住被列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的难得机遇,将小城镇建设规划定位为总面积3.68平方公里、集镇人口2.5万人、集工业商贸为一体、辐射周边及贵州水城邻近地区的省际特色小城镇,并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造城”行动。
借助山势、绿化河道、拉通大街、建设公园、开发商品房……进入宝山集镇,这里焕然一新的面貌让人眼前一亮。在原有的陈旧的过境主干道旁,我们看到已经依次建成了商贸大街和滨河路两条新干道。3条平行布局的纵向主干道和12条横向布局的横干道由此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阡陌有序的路网系统。长3.2公里的中心大道明昌路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宽敞的商业街两旁,去年栽下的桂花树郁郁葱葱,太阳能路灯一字排开,功能分区非常明显,行政办公区、商贸居住区以及休闲娱乐区错落有致。一些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自主建设的居民房正紧张建设中,还有部分按规划预留的地块,今年底将全部完成建设。
土地、资金是小城镇建设必须迈过的两道坎。宝山镇通过土地收储、挂牌出让、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安置小区建设等方式,清理、盘活2001年以来征收的城镇建设用地600余亩,纳入小城镇总体开发的盘子,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为多渠道筹措资金,宝山镇充分动员辖区内煤矿企业动用机械义务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发动机关干部职工垫资、公开拍卖国有土地、商品房开发等方式,筹措资金8000余万元。在运作方式上,宝山镇推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注册成立宝山镇村镇建设开发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搭建融资平台,充分发挥业主在融资、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有效解决和弥补了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同时预防和遏制了腐败问题的滋生。
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强化,发展空间的不断拓展,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宝山小城镇的集聚、辐射功能也在不断增强。如今,宝山镇已建成较大超市5个,有交通运输、建筑建材、餐饮服务、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经销户240余户。建成优质玉米基地、马铃薯基地各4万亩。建成煤矿12个,年产原煤12万吨。目前,中心集镇已经开发完成2.2万平方米、180套商住房。乡镇上除一些站所干部住进新房外,部分外来做生意的外乡人也在这里买房扎根,还有五六十户附近村里的农民也把家搬进了城里。
“城镇建设不是建好就一了百了。城镇建设的‘骨架’搭好了,接下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小城镇‘生肌活血’,要让小城镇建设有支撑、有后劲。”谈到今后的发展思路时,宝山镇党委书记和建平并不轻松:“下步宝山镇将依托瑞杭高速普宣段的建设和宝山工业园区两个项目的推进,充分发挥良好的物流优势,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农民工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和标准来建设宝山,加快打造黔西南和宣威半小时经济圈,力争通过小城镇的辐射带动功能,让宝山的群众过上殷实、富足的生活。”
宝山的巨变有理由让我们相信,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在小三峡、乐红万亩草山等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拉动下,宝山计划用五年时间让建成区面积翻个倍、人口增加三倍的规划,一定会一点点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