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斯汉服吧 关注:179贴子:2,869

回复:每天学点汉文化之——高校汉系社团科普小贴士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衣冠·体衣·上衣下裳之袄裙
早期汉服上衣多称为“襦”,魏晋以后多用“袄”、“衫”,唐以后“襦”字逐渐被“袄”、“衫”替代。漫长的演变,它们的具体意思和细节都会有差别,目前普遍认同的是“袄”为有衬里或夹层的上衣,“衫”为单衣。
明制女袄、女衫较有特色,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女袄衫长度有长有短,有交领、竖领、方领、对衿等。此外,明代的女袄衫和男袄衫一样,也有直袖和箭袖。
很多人认为衣掩裙的打扮只在明代存在,其实这种穿法在宋代及以前的壁画中就很常见。无论是衣在内还是衣在外,上衣下裙的两截样式,都是汉族女装区别北方少数民族女装的一大特点。
PS:明代是否仍有衣在裙内的袄裙,在学术上仍有争议,因为至今没有实物证据,明人所绘仕女图为宋式,绘制前朝这是历代仕女图的一大特色,不可作为凭证。
明代盛行衣掩裙的袄裙打扮,清朝汉女装继承了大体款式,但不是汉服。
袄裙的款式也影响了朝鲜宫样以及中国其他民族。
袄裙的基本特点:
1属于中腰襦裙体系,典型的上衣下裳制式;
2上衣袖口是封口,有琵琶袖、窄袖等等款式;
3下裳为马面裙、褶裙等。
场合:袄裙是汉服的简洁礼服(一般国庆节、春节、生日、成人节、结婚日子等大节日穿)


54楼2014-06-09 22:31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华夏节礼与历法节气·雨节
    五月十三日为雨节,又称下雨节、竹醉日、关公磨刀日(下雨时雷声是关公磨刀声),传说是黄帝诞辰
    端午节过后几天就是雨节,雨节前后,雨季即将来临,干旱也时常发生。民谚说,“大旱不过五月十三” 。民间以为,如果五月十三这天不下雨,而且骄阳似火,说明这一年一定是大旱之年。旧时,一些地区往往举行祈雨仪式。
    五月十三,新麦已熟,麦收完毕,所以民间常在雨节吃面条,品尝丰收的喜悦。


    55楼2014-06-10 21:42
    回复
      2025-05-26 04:38:55
      广告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衣冠·体衣·上衣下裳之中衣
      中衣,又称里衣,是汉服的衬衣,起搭配和衬托作用,如同西装中的衬衫。一般不可以外穿,可作为居家服和睡衣。着礼服时必穿中衣,常服也只有配合中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中衣一般为白色,也可以选用其他颜色。穿着时,领缘应比外衣稍高。中衣包括包括中衣、中裤、中裙和中单。



      56楼2014-06-11 22:49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衣冠·体衣·上衣下裤之裋褐
        裋褐,指上衣下裤的穿着方式,也称短褐。通裁的上衣。短褐是一种只做常服的穿着方式,由襦和裤组成。袖子较窄,便于日常活动。
        (更多资源请登陆百度贴吧:
        中国汉服吧http://tieba.baidu.com/p/2605309696
        或西亚斯汉服吧http://tieba.baidu.com/p/2998112873


        57楼2014-06-12 22:09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衣冠·体衣·上下连裳
          直裾:直裾衣裾直裁,有续衽和不续衽两种做法,续衽衣裾绕至身侧或身。


          曲裾:曲裾深衣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款式。衣裾曲裁,绕襟。通常做礼服用。






          59楼2014-06-14 18:57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xml:namespace>
            华夏衣冠·体衣·上下连裳
            质孙服/辫线袄子:蒙元时期的质孙服和辫线袄子也是深衣制,上衣为交领或盘领(质孙服似乎只有交领)右衽。辫线袄的腰部有多道缝线横断,但上下是连在一起的。为了便于他们骑射,把袖子变窄,上衣变紧,下裳变短(一般刚没膝),并且下裳襞积(打褶子)无数。
            质孙服属蒙古服饰。
            曳撒:到了明代,并没有排斥质孙服和辫线袄这两种衣服,而是加长,称为「曳撒」。《謇斋琐缀录》(明·尹直)第8卷:「予休致家居,时节喜庆,或接宾客访亲友,则具冠带盛服为礼。其余燕居,则冠小帽或东坡学士巾,而多服曳撒。」
            <?xml:namespace prefix="v"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xml:namespace>


            61楼2014-06-16 21:30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2014.6.17<?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华夏文化·华夏节礼与历法节气·分龙节
              夏历五月二十是分龙节。据考证,分龙节最早来源于远古的祈雨方式——雩舞。
              《周礼·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论语·先进》:“风乎舞雩” 《左传》云:“龙见而雨”。这里的“龙”,即东方七宿组成的“龙”。《左传》:“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谷祈膏雨。”龙星从出现至消失,至少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正是播种前后地里急需雨水的季节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原来生活在一起的五条龙都要分开,各主一方晴雨。如果这一天还不下雨,人们就会考虑是否需要祈雨。宋代已有此节,民间认为分龙日次日如雨,则多大水。
              民谚云,二十分龙廿一雨,石头缝里都是米。


              62楼2014-06-17 22:28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xml:namespace>
                华夏衣冠·体衣·通裁
                通裁,指按照通裁制做出来的汉服。其特点是上下通裁,上下不分开裁剪,合为一体的“长衫”。根据形制的不同,可分为襕衫、圆领袍衫、直裰、直身、道袍等。


                63楼2014-06-18 22:23
                回复
                  2025-05-26 04:32:55
                  广告

                  华夏衣冠·体衣·通裁
                  圆领袍衫:又名盘领袍,顾名思义领子盘于脖下,为圆形。圆领袍并非套头衫,而是左襟压右襟交叠而穿,系结于右肩。

                  直裰[duō]:直身和道袍都是只镶领子不镶衣缘的开衩长衣。直裰的特点是两侧开衩。狭义的直裰没有摆。历史上有时候直裰被用来称呼代直身、道袍等通裁。

                  直身:与直裰不同,其外面两侧有摆。

                  道袍:并不是指道士穿着的服装,而是一种通裁制汉服。特点是摆在里侧,并缝在后襟。


                  65楼2014-06-19 22:06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衣冠·体衣·罩衫<?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罩衫:穿在身体最外层的汉服。男子罩衫只能做常服,女子罩衫可以做礼服。根据形制的不同,可以分为褙子,氅衣,褙心,半臂,斗篷。


                    66楼2014-06-20 22:45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华夏节礼与历法节气•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白天最长的一天,在每年西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节在汉代已有,宋代官员还放假三天。
                      夏至节,民间祭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而在多旱的北方则流行求雨风俗,当雨水过多以后,人们又利用巫术止雨。
                      在夏至后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民间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官府也停止办公事。民间还有吃面的风俗,曰“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至饺子夏至面”。


                      67楼2014-06-21 23:05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衣冠·体衣·罩衫
                        褙[bèi]子:对襟的女子罩衫。大袖且较长的褙子有时又称为大袖衫或披风(与褙子领缘有别且流行时代不同)。长度过膝,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罩在外衣外穿着。




                        大氅[chǎng]:又称氅衣,由道教鹤氅演变而来。只男性穿着,特点是对襟大袖,整体宽大且有系带,只做常服穿着。


                        68楼2014-06-22 22:11
                        回复

                          华夏衣冠·体衣·罩衫
                          褙心(背心):褙心(背心)是一种无袖的交领或对领罩衫,特点是对襟系带或交领,并无排扣。原称为“无袖交领衣”的上装,也归在此类。

                          半臂:又称半袖,从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交领或对襟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






                          69楼2014-06-23 21:07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衣冠·体衣·罩衫
                            斗篷:一种无袖、在颈部系带的罩衫。多披在肩上用以防风御寒。

                            襌[dān]衣:即单衣,一种交领、无里子的罩衫。材料多为纱,质地轻薄。

                            大衫:是一种对襟大袖披衫,两侧开衩,系带或钮结。袖子格外宽大,通常只做礼服。作为大礼服时无系带,束革带,与凤冠霞帔搭配。


                            70楼2014-06-24 23:30
                            回复
                              2025-05-26 04:26:55
                              广告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衣冠·体衣·足衣
                              足衣亦即袜履。赤足同样是失礼的行为,谢罪时常常「免冠跣足」。
                              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汉代,凡祭服穿舄、朝服穿履、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据《搜神记》载,男鞋方头,女鞋圆头。但后来男女往往通用。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中的贵妇人的鞋和出土的四双青丝鞋来看,女鞋的前头有两个昂起的小尖角。


                              71楼2014-06-25 2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