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钢人吧 关注:370贴子:27,601
  • 9回复贴,共1

★☆★百度2007年度搜索风云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07-12-18 16:04回复

     中国的畅销小说一向就那几个类型,言情、战争、犯罪,再加传统武侠,倒是网络小说的兴起为畅销小说增加了许多新的类型,玄幻、修真、穿越、鬼墓乃至YY,网络暴红后即有出版社或书商前来洽购转为实体书出版,从而实实在在转化成了银子,经济效益的诱惑满足了物质需求,书迷的追捧则满足了精神需求,对作者来说真可谓名利双收,看在其他人眼里,也是明堂堂的一条金光大道。

     于是有了更多的网络小说跟风自创,一时间神鬼乱舞,剑芒乍现,正反穿越,明星黑道,是个美女都得爱我,假设换了以女猪为主的,那就是个帅哥就得爱我,管你是阿哥还是皇帝,不幸的是,以女猪为主的作品一部都没有上榜,看来姐姐妹妹还要努力,不要总哀叹十个男人七个傻八个呆九个坏,还有一个也得穿越去嫁,嫁人永远不是目的,一定要让世人知道,不是只有男生才会YY。


    5楼2007-12-18 16:13
    回复

       中国基金业资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其中,资产管理规模超过千亿的基金公司超过10家。这是基金业10年战果的最直接反映,当然,中间有多少是去年加入进来的热钱,似乎还没有人总结出来。

       从去年年底的大牛市开始,随处可见一大批蜂拥而至的投资人,争着投钱给基金,尽管这比股票的行情指数更令人看不懂,却不妨碍他们将多年积攒下来的血汗钱交给基金管理。

       基金排行榜也在纷纷推出,只是不知道这样的世道,到底谁是千里马,谁又是黑马?


      7楼2007-12-18 16:17
      回复

         中国富豪上榜,除了李嘉诚以外,绝对不是以财富的多少来排行的,由此也可以知道,李嘉诚究竟有多少钱,大概已经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因此不需要靠与女明星跳舞,或是自拍广告,发表奇谈怪论频频的媒体曝光来补足。

         上榜的有且只有两位女性,巧的很,都是姓杨,但际遇身世财富来历平日行事都大相径庭,不过女性富豪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大家都很关心她们的夫婿是谁。

         IT富豪和地产富豪占据半数之多,可见房价之高不是大伙敢想象和乐见的,而网络的进一步流行,更是直接带动了电子商务和网络游戏的火爆。


        9楼2007-12-18 16:19
        回复

           在这个榜单上,能上榜的皇帝,无论男女,都只有一位,武则天排名秦始皇之前,似乎也占了lady first的便宜,但实际上,皇帝,乃至皇后贵妃的传世,都是要靠传说故事支撑的,即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也可以做为电影电视,以及网人YY的主角,支撑着他们的曝光率。

           千年以后的皇帝们,比起诗人词客来说,都难免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琅琅上口的诗词千古流传,与之相关的身世传说反在其次。相比较兼济天下的哲人高士,谋略过人的神机妙算来说,更是贻笑大方。


          12楼2007-12-18 16:22
          回复

             怀旧剧集上榜,有一部分纯是拜翻拍新剧所赐,比如那个《一帘幽梦》,一个未能考上大学的宅女抓住了一个糖爹,因此可以YY到欧洲享受欧陆风情的故事,其实远没有穿越到康熙末年,把那十来个阿哥个个颠倒一番来得有趣,可惜的是,电视台跟不上这形势就是了;

             同样是改编自四大名著,却只有《红楼梦》和《西游记》上榜,这两部电视连续剧的推出时间也早出另外两部,时间淡化去了当年的争论,甚至也掩去了当年的技术不足,留给人们的总是美好的回忆,只是这两部电视剧,最近听说都要翻拍,有一个闹得天下皆知,另一个也是一切未定先吆喝。倒是《小龙人》,让许多80后们有了些许童年的甜蜜回忆。


            13楼2007-12-18 16:23
            回复

               要与不要,永远是最直接的诉求,相比想要,不要显得更加赌气一些,或者说,离开,说再见,哭等等等,几乎全部都是情绪的表达,而且都有明确的倾诉对象,每一次说不要,其实都是倾诉方与被倾诉方之间的一次博弈。

               不要隐身,这其实是一首歌的名字,从歌名上看出来有浓厚的网络歌曲味道,至于那歌,相反有八十年代早期情歌的味道,听上去非常诡异,还是风水轮流转,又回到了曾经对你说这是一个无言的结局那个时代?

               不要中介,最现实的一个不要,不要中介的背后,是找到一个好房子的需要,是在陌生的城市里找到一个落脚点的需要,是安顿下来可以继续面对明天的需要。


              16楼2007-12-18 16:27
              回复

                 直奔主题的想要,比不要有了许多切实的需求,虽然一头一尾的想要爱,想要快乐仍是如此的虚无飘渺,听歌以及身份证号这种明确的网络需求也仍然存在,但结婚、家、宝宝、钱,让中国的网民一下子回到了传统主流。

                 中国人的心理,老婆孩子热炕头,文一点的就是五子登科,没想到一脉相承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想爱想结婚想有个家想要个宝宝,主流的小家庭意识。一句话说得好,这就是生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你最担心的是生理需要,然后安全,然后社会,然后被尊重,最后自我实现,谈高层次都太好高鹜远,中国的网民虽然先一步地在网上先满足了精神需求,但最终还是要回到物质需求上来。


                17楼2007-12-18 16:27
                回复

                   乐活族阳光满面地说,生活要环保要健康,要心情愉悦、身体健康、光彩照人;另有一群人在2007年不要命的冲进7时代,做股民,做基民,这其中的组成,很大一部分是没心情享受生活的白奴,他们渴望感情又害怕被束缚,多数希望处在亚婚姻(伪单身)的状态,有大把剩女甚至做起了干物女,天天活在家里就是不出门寻找真爱。


                  19楼2007-12-18 16: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