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厚德铸师魂 严谨创新促发展
安匠初中
几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局工作要点,奋力拼搏,勇于创新,从困境中崛起,取得了连续三年获得“兴县杯”的可喜成绩。借此机会,把我校的点滴做法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汇报的题目是:坚韧厚德铸师魂,严谨创新促发展。
一、历难潜行 负重攀升
现在我校能取得这样的佳绩,全在于我们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志,决不服输的精神。学校虽几经变革,历尽波折,但我们处变不惊,历劫不灭。
2001年,安匠国中由国办校转变为公办民助学校,当时安匠老区共有5所初中,其中安匠乡就有2所,我们成了安匠乡中的分校,面临着搞不好就被吞并的可能。顿时,社会上流言四起,师生人心惶惶。怎么办?坐等就是灭亡,奋起才有出路。我们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走出困境的艰难历程。
我们不会忘记,2001年在困境中所做的几件事:(1)招收优质生源。生源就是我们的希望。可以说这一年的暑期我们学校从领导到教师根本就没有休息过,为招点好的生源,我们每天都分组分片下去招生,按规定公办民助初中每生每学期收学费300元,而我们只收150元,对学习成绩好点的学生,只要来我校就读,我们答应免交杂费和住宿费,即使这样,部分家长一听说是我校,也不让孩子来。有的碍于面子尽管当时答应了,到了第二天又反悔了,因为他们所在地初中吸引力更大(收费低,每学期40元)。可喜的是,招生工作我们取得了初步胜利,初一新生招收了近100人,初三还接收了从孟家院和北京主动要求转来的两名学生。(2)添增教学设备。我们对学校的小卖部、伙房实行对外承包,用筹措到的资金购置了50台电脑,努力通过硬件条件改善吸引学生来校就读。(3)美化校园环境。这一年,我们又把学校有限的资金花在校园建设上。植树、种花、种草,绿化校园,硬化操场。(4)强化教学管理。我们重视课堂教学改革,主张用新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虚心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反省自己教学行为,执行月考分析制度,严肃考风考纪,践行教学务实。(5)注重家校沟通。通过各种形式与家长交流,采纳家长意见,改进学校工作,力求达到家长的满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02年中考。我校有1人考了506分,县一中一次上线14人,比上年增加了一倍,取得了历史上最大的突破。中考一炮打响,激发了我们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热情,赢得了家长的认可。
03、04年,我们继续团结奋斗,改革创新,中考成绩一路攀升,在安匠老区遥遥领先。此时,我校已是“生满为患”,教室容不下,宿舍挤不了,再不愁生源了,家长们都说:收费再高我们也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来上学。
自05年起,教育局出台了“三杯竞赛”办法,我们倍感兴奋,工作干劲更加十足,筹集了10万元巨资,在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各科室配备了微机,实现了教学、办公网络化,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连续两次夺得“兴县杯”。正当我们欣喜和陶醉时,国家决定从07年起取消公办民助学校,实行“一费制”,这对我们又是一次考验,可我们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最终中考成绩在全县农村中学排名第一,再夺“兴县杯”,校长被评为县级优秀校长、主任被评为县级优秀主任,有3人直定为县级骨干教师。
我们凭借坚韧的毅力走出了困境,跨入了辉煌。
安匠初中
几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局工作要点,奋力拼搏,勇于创新,从困境中崛起,取得了连续三年获得“兴县杯”的可喜成绩。借此机会,把我校的点滴做法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汇报的题目是:坚韧厚德铸师魂,严谨创新促发展。
一、历难潜行 负重攀升
现在我校能取得这样的佳绩,全在于我们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志,决不服输的精神。学校虽几经变革,历尽波折,但我们处变不惊,历劫不灭。
2001年,安匠国中由国办校转变为公办民助学校,当时安匠老区共有5所初中,其中安匠乡就有2所,我们成了安匠乡中的分校,面临着搞不好就被吞并的可能。顿时,社会上流言四起,师生人心惶惶。怎么办?坐等就是灭亡,奋起才有出路。我们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走出困境的艰难历程。
我们不会忘记,2001年在困境中所做的几件事:(1)招收优质生源。生源就是我们的希望。可以说这一年的暑期我们学校从领导到教师根本就没有休息过,为招点好的生源,我们每天都分组分片下去招生,按规定公办民助初中每生每学期收学费300元,而我们只收150元,对学习成绩好点的学生,只要来我校就读,我们答应免交杂费和住宿费,即使这样,部分家长一听说是我校,也不让孩子来。有的碍于面子尽管当时答应了,到了第二天又反悔了,因为他们所在地初中吸引力更大(收费低,每学期40元)。可喜的是,招生工作我们取得了初步胜利,初一新生招收了近100人,初三还接收了从孟家院和北京主动要求转来的两名学生。(2)添增教学设备。我们对学校的小卖部、伙房实行对外承包,用筹措到的资金购置了50台电脑,努力通过硬件条件改善吸引学生来校就读。(3)美化校园环境。这一年,我们又把学校有限的资金花在校园建设上。植树、种花、种草,绿化校园,硬化操场。(4)强化教学管理。我们重视课堂教学改革,主张用新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虚心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反省自己教学行为,执行月考分析制度,严肃考风考纪,践行教学务实。(5)注重家校沟通。通过各种形式与家长交流,采纳家长意见,改进学校工作,力求达到家长的满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02年中考。我校有1人考了506分,县一中一次上线14人,比上年增加了一倍,取得了历史上最大的突破。中考一炮打响,激发了我们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热情,赢得了家长的认可。
03、04年,我们继续团结奋斗,改革创新,中考成绩一路攀升,在安匠老区遥遥领先。此时,我校已是“生满为患”,教室容不下,宿舍挤不了,再不愁生源了,家长们都说:收费再高我们也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来上学。
自05年起,教育局出台了“三杯竞赛”办法,我们倍感兴奋,工作干劲更加十足,筹集了10万元巨资,在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各科室配备了微机,实现了教学、办公网络化,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连续两次夺得“兴县杯”。正当我们欣喜和陶醉时,国家决定从07年起取消公办民助学校,实行“一费制”,这对我们又是一次考验,可我们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最终中考成绩在全县农村中学排名第一,再夺“兴县杯”,校长被评为县级优秀校长、主任被评为县级优秀主任,有3人直定为县级骨干教师。
我们凭借坚韧的毅力走出了困境,跨入了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