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好项目书意味着也做不好项目吗?项目书写得漂亮的就一定能执行得漂亮吗?基金会做资助的,一定要看到文案整齐的项目书,才可以放心地把钱给出去吗?这些老问题反复被问,我也反复自问。但到现在,我还没能有一个“是”或者“否”这样坚决并愿意信服的答案。
我总想,意义不在项目书,而在于你要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有如禅宗六祖慧能“以手指月”的公案所示,我并不执着于手指,我所求的是手指所向的明月。仅从基金会资助人员理解NGO伙伴的项目设计这个诉求出发,文本只是若干手段中的一个,甚至还不是最根本的。一个社区项目的立项,去项目地实地考察的重要性远胜于逐字阅读伙伴填写的项目书。
可为什么文本重要?为什么一定要求伙伴用文字的方式把项目设计讲清楚?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项目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两个人的事情。特别是在资助这个事情上,不是项目负责人和审批项目的基金会项目官员这两个人两心相通心心相印就足够了,两头都需要卷入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同。一份纸面的表述(约定),此时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更不用说书面承诺在严谨和严肃性上的不可替代。
可为什么写项目书这么难?不应该这么难的。我们自然知道,一件事情想清楚了,却不一定能说清楚,所以有许多前辈开发了若干的工具帮助我们表达。这就是几乎每个基金会都会向伙伴提供的项目书模板。但每次在给到伙伴模板的时候,我都有些困扰,一方面,我真心希望模板能帮到伙伴,另一方面,我真心害怕模板会困住伙伴。我常常对伙伴说,我们的模板只是一个参考,你也完全可以按照你自己习惯的表述方式,怎么写都可以,只要把你要做的事情说清楚、说完整就可以。
可现实并不那么可观,事实是我看到不少生硬嵌套进给定框架的项目书,每当此时,我就像看到有人穿着明显不合身的西装一样难受。而这个不合身的西装又是我给的,这进一步加深了难受。为什么这些模板最终没能成为协助将项目设计结构化表达的有利工具,反而成了需要打起精神应付的资助方过分要求?为什么会适得其反?我试图去理解。我想,一部分原因在于伙伴多把项目设计视作筹资行为,放在设计本身上的心少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从伙伴身上感受到的深刻的不安全感。当解释权和裁量权在别人手里的时候,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不安全感:你说写清楚就可以,可怎么才是清楚?
请将项目书和预算细化。请继续细化。不,还是不够细化。这是我最近听到的一位伙伴饱含无奈和愤懑地转述其遭遇的来自资助方的要求。当我看到那份已经“细化”到无以复加的项目书时,我感到难过,也很无奈。因为不怕伙伴拂袖而去,我们有时候可以丧失对他人处境的感受到这个地步。因为不理解或看不清手指和明月的关系,我们害怕地紧紧抱住项目书的文本不放。万不可再继续。如果让伙伴感觉我们看重的是项目书而不是项目设计,那结果一定事与愿违,到时候,举头不见明月,低头只见苟苟,悔之晚矣。
我总想,意义不在项目书,而在于你要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有如禅宗六祖慧能“以手指月”的公案所示,我并不执着于手指,我所求的是手指所向的明月。仅从基金会资助人员理解NGO伙伴的项目设计这个诉求出发,文本只是若干手段中的一个,甚至还不是最根本的。一个社区项目的立项,去项目地实地考察的重要性远胜于逐字阅读伙伴填写的项目书。
可为什么文本重要?为什么一定要求伙伴用文字的方式把项目设计讲清楚?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项目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两个人的事情。特别是在资助这个事情上,不是项目负责人和审批项目的基金会项目官员这两个人两心相通心心相印就足够了,两头都需要卷入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同。一份纸面的表述(约定),此时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更不用说书面承诺在严谨和严肃性上的不可替代。
可为什么写项目书这么难?不应该这么难的。我们自然知道,一件事情想清楚了,却不一定能说清楚,所以有许多前辈开发了若干的工具帮助我们表达。这就是几乎每个基金会都会向伙伴提供的项目书模板。但每次在给到伙伴模板的时候,我都有些困扰,一方面,我真心希望模板能帮到伙伴,另一方面,我真心害怕模板会困住伙伴。我常常对伙伴说,我们的模板只是一个参考,你也完全可以按照你自己习惯的表述方式,怎么写都可以,只要把你要做的事情说清楚、说完整就可以。
可现实并不那么可观,事实是我看到不少生硬嵌套进给定框架的项目书,每当此时,我就像看到有人穿着明显不合身的西装一样难受。而这个不合身的西装又是我给的,这进一步加深了难受。为什么这些模板最终没能成为协助将项目设计结构化表达的有利工具,反而成了需要打起精神应付的资助方过分要求?为什么会适得其反?我试图去理解。我想,一部分原因在于伙伴多把项目设计视作筹资行为,放在设计本身上的心少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从伙伴身上感受到的深刻的不安全感。当解释权和裁量权在别人手里的时候,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不安全感:你说写清楚就可以,可怎么才是清楚?
请将项目书和预算细化。请继续细化。不,还是不够细化。这是我最近听到的一位伙伴饱含无奈和愤懑地转述其遭遇的来自资助方的要求。当我看到那份已经“细化”到无以复加的项目书时,我感到难过,也很无奈。因为不怕伙伴拂袖而去,我们有时候可以丧失对他人处境的感受到这个地步。因为不理解或看不清手指和明月的关系,我们害怕地紧紧抱住项目书的文本不放。万不可再继续。如果让伙伴感觉我们看重的是项目书而不是项目设计,那结果一定事与愿违,到时候,举头不见明月,低头只见苟苟,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