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一途,先明理法,而后言方药。对于立足在阳气身上的钦安卢氏医学有些它特别高的理论高度,对于阴阳的问题。钦安祖师有言:余沉潜于斯二十余载,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钦安祖师论述了阴阳合一之道,到底这个“阴阳合一”是个什么状态的呢?阴阳的合一是在立极之本上面才能得到合一,理由是阴阳并存,水火合一,相互包裹,阴包阳外彼此融合,所以合一的这个状态是在坎上面进行合一。阴阳之间,又有分说,现在理论普遍认为阴阳是对立的,是不能相溶的,但,我认为不正确,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者,阴阳两半,或者说是水火,既然阴阳是太极分出来的,自然太极的这个状态,就是一个合一的状态,太极鱼,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彼此包裹而依赖,所以,太极本来就是一个阴阳和合之体。怎么来认识太极呢?太极,是一个大圆满,八卦图里面,太极居中,自然属土,但是,太极的两仪、四象、八卦等等我们都抛开,实际上是水土火兼顾的一个体态,值得思考,所以我又有话要说了,“水土火三者合德,世界大成”既然世界大成是因为水土火合德,那么,太极自然是一个包含了水土火的一个大圆满了,细细的看,北方太阳寒水之处之气以水火并统,这里说的水火其实是水土火才对,为什么?没有土的覆盖,或者说没有土伏火,水火不可能合德,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因为乾分一气落于坤宫,没有坤土的运用,或者说没有中土的作用,世界依然不能大成,所以说这里谈到的是阴阳合一的问题。
那么,从太极的原理来讲,赋予了阴和阳的功能,这里谈到的功能,实际上是阳或者说火的功能,为什么不谈阴呢?因为只有理解了阳的一气周流,或者说阳的运动运行规律和聚散的关系,那才能理解阴的来源和过程。所以,从太极运动而言,赋予太极的就是一个动字!没有这个动,就不能称其为‘易’字,周易,圆满一周之变动,关键是这个动的关系。虽然说太极主动,但是,动的时候,这个规律是不会改变的,是不会变易的,所以说动则生阳,只要太极运动起来,就是动的状态,反过来,阳就主动了,“土枢四象”可以理解为太极旋转的结果,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可以用木、火、土、金、水来概括,那么,木火土金水实际上就是阴阳的变化,或者说是太极动的变化结果。所以我强调了这个“动”字,钦安卢氏认为,阴阳的合一才能平衡,那么“阳主阴从的阴阳动态平衡”这是强调动的作用,也是动这个字的主导作用,动为阳,所以我们不能简简单单的理解这个阳,以为阳就是阳性的一面嘛,不对,真正阳的含义是动的一方面,要加强运动,人体气血流通,精气流动无阻,我们说的是这个阳,而不是所谓的附子对面就是地黄,如果简单理解阴阳的概念,简单认为阴虚阳虚来定论用不用辛温扶阳的姜桂附,那就真的错了!本人提出一点概念,我们可以扩展很多思路,这里谈到了真正阳的内涵,当然还有,我们后面我会一一道来。
我们运用辛温扶阳的姜桂附,目的不只是针对阳虚的,阳虚只是动的一个欠缺。反过来,我们用辛温扶阳的姜桂附就是要达到这个动的目的!那么有人会问,动的结果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维持人身正常的生理机制,分为化阴和抑阴的两方面,所以《卢氏医学心法》中有“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所以不要简单认为阴虚阳虚而已,而是增加动,动正常了,阴和阳,阳和阴,自然充足!提出一个新概念,就是阴虚之病,仍然采用阳来主动化生!不用滋阴药物!阴是什么呢?为什么我说可以用阳来让它自然的化生呢?请往下看,
那么,从太极的原理来讲,赋予了阴和阳的功能,这里谈到的功能,实际上是阳或者说火的功能,为什么不谈阴呢?因为只有理解了阳的一气周流,或者说阳的运动运行规律和聚散的关系,那才能理解阴的来源和过程。所以,从太极运动而言,赋予太极的就是一个动字!没有这个动,就不能称其为‘易’字,周易,圆满一周之变动,关键是这个动的关系。虽然说太极主动,但是,动的时候,这个规律是不会改变的,是不会变易的,所以说动则生阳,只要太极运动起来,就是动的状态,反过来,阳就主动了,“土枢四象”可以理解为太极旋转的结果,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可以用木、火、土、金、水来概括,那么,木火土金水实际上就是阴阳的变化,或者说是太极动的变化结果。所以我强调了这个“动”字,钦安卢氏认为,阴阳的合一才能平衡,那么“阳主阴从的阴阳动态平衡”这是强调动的作用,也是动这个字的主导作用,动为阳,所以我们不能简简单单的理解这个阳,以为阳就是阳性的一面嘛,不对,真正阳的含义是动的一方面,要加强运动,人体气血流通,精气流动无阻,我们说的是这个阳,而不是所谓的附子对面就是地黄,如果简单理解阴阳的概念,简单认为阴虚阳虚来定论用不用辛温扶阳的姜桂附,那就真的错了!本人提出一点概念,我们可以扩展很多思路,这里谈到了真正阳的内涵,当然还有,我们后面我会一一道来。
我们运用辛温扶阳的姜桂附,目的不只是针对阳虚的,阳虚只是动的一个欠缺。反过来,我们用辛温扶阳的姜桂附就是要达到这个动的目的!那么有人会问,动的结果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维持人身正常的生理机制,分为化阴和抑阴的两方面,所以《卢氏医学心法》中有“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所以不要简单认为阴虚阳虚而已,而是增加动,动正常了,阴和阳,阳和阴,自然充足!提出一个新概念,就是阴虚之病,仍然采用阳来主动化生!不用滋阴药物!阴是什么呢?为什么我说可以用阳来让它自然的化生呢?请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