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史上辉煌一页
石磊
常香玉大师是豫剧第一代坤伶中的佼佼者。她9岁学戏,10岁登台,13岁一出《六部西厢》唱红古都开封。从艺的70余年间,练就一副好嗓,积浑身绝技,文武生旦不挡,唱念做打俱佳;熔“豫西”、“祥符”于一炉,创“常派”艺术之新腔。回忆大师一生为豫剧事业所做贡献,是有口皆碑。
常香玉1936年初进开封时,就开始对豫剧艺术进行改革。她在自己所属的“豫西调”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了“祥符”、“沙河”诸流派的长处,经呕心沥血的努力,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创立了自己风格独具的“常派”声腔艺术,苍劲中不失俊秀,粗犷中流露柔美,奔放里见其含蓄,娴静处又微隐俏皮。这种声腔艺术,曾倾倒豫剧的几代演员,一时形成“家家‘刘大哥’(《花木兰》)、户户‘尊姑娘’(《拷红》)”、“十腔九常”的局面,把豫剧旦行的声腔艺术推向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奠定了现当代豫剧旦行声腔艺术的基础。
常香玉又于1938年,第一次把豫剧艺术引向祖国的大西北———西安、宝鸡、兰州乃至新疆,并使它在那里扎根、开花、结果。继而又借“捐机义演”之机,把豫剧艺术传播到鄂、湘、粤等地,使豫剧走向全国。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在宁静的奥地利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的会议厅、在前苏联列宁格勒的“演员之家”的联欢晚会上,第一次响起了板胡声,是她第一次让豫剧艺术在世界舞台亮相。
她一生在舞台上演出的剧目有105部之多,为观众塑造了花木兰、白素贞、红娘、黄桂英、穆桂英、佘太君、杜十娘、秦雪梅、秦香莲、胡凤莲及母亲、拴保娘等数以百计的艺术形象。这些人物,个个鲜活生动,家喻户晓,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都是豫剧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常香玉就创建了香玉剧校,为豫剧培养出一大批生力军,像虎美玲、王希玲、阎玉蓓、高玉秋、韩玉生、许玉华、孙玉菊、孙兰香、林秀兰、张月荣、常小玉以及常派艺术的“第三梯队”、“第四梯队”中的小香玉、王慧、李金枝等,而站在最底一层、甘作人梯的就是人民艺术家常香玉。
可以说,奠定现当代豫剧旦行声腔基础的人是她;把豫剧艺术推向全国、传播到世界的人是她;使豫剧艺术的梆弦不辍、薪火相传的人还是她。从某种角度上讲,豫剧是她,她是豫剧。
大师把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到她所珍爱并为之奋斗的事业上,她在这块贫瘠、荒芜的土地上拓荒、耕耘,她是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又是一位伟大的创业者。当人们看到豫剧艺术唱响中国大地时,人们是不会忘记埋藏在宫殿最根基处的那块奠基石的。常香玉就是这艺术宫殿的奠基石,常香玉就是豫剧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作者为河南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人民日报》 (2004年06月18日 第九版)
石磊
常香玉大师是豫剧第一代坤伶中的佼佼者。她9岁学戏,10岁登台,13岁一出《六部西厢》唱红古都开封。从艺的70余年间,练就一副好嗓,积浑身绝技,文武生旦不挡,唱念做打俱佳;熔“豫西”、“祥符”于一炉,创“常派”艺术之新腔。回忆大师一生为豫剧事业所做贡献,是有口皆碑。
常香玉1936年初进开封时,就开始对豫剧艺术进行改革。她在自己所属的“豫西调”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了“祥符”、“沙河”诸流派的长处,经呕心沥血的努力,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创立了自己风格独具的“常派”声腔艺术,苍劲中不失俊秀,粗犷中流露柔美,奔放里见其含蓄,娴静处又微隐俏皮。这种声腔艺术,曾倾倒豫剧的几代演员,一时形成“家家‘刘大哥’(《花木兰》)、户户‘尊姑娘’(《拷红》)”、“十腔九常”的局面,把豫剧旦行的声腔艺术推向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奠定了现当代豫剧旦行声腔艺术的基础。
常香玉又于1938年,第一次把豫剧艺术引向祖国的大西北———西安、宝鸡、兰州乃至新疆,并使它在那里扎根、开花、结果。继而又借“捐机义演”之机,把豫剧艺术传播到鄂、湘、粤等地,使豫剧走向全国。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在宁静的奥地利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的会议厅、在前苏联列宁格勒的“演员之家”的联欢晚会上,第一次响起了板胡声,是她第一次让豫剧艺术在世界舞台亮相。
她一生在舞台上演出的剧目有105部之多,为观众塑造了花木兰、白素贞、红娘、黄桂英、穆桂英、佘太君、杜十娘、秦雪梅、秦香莲、胡凤莲及母亲、拴保娘等数以百计的艺术形象。这些人物,个个鲜活生动,家喻户晓,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都是豫剧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常香玉就创建了香玉剧校,为豫剧培养出一大批生力军,像虎美玲、王希玲、阎玉蓓、高玉秋、韩玉生、许玉华、孙玉菊、孙兰香、林秀兰、张月荣、常小玉以及常派艺术的“第三梯队”、“第四梯队”中的小香玉、王慧、李金枝等,而站在最底一层、甘作人梯的就是人民艺术家常香玉。
可以说,奠定现当代豫剧旦行声腔基础的人是她;把豫剧艺术推向全国、传播到世界的人是她;使豫剧艺术的梆弦不辍、薪火相传的人还是她。从某种角度上讲,豫剧是她,她是豫剧。
大师把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到她所珍爱并为之奋斗的事业上,她在这块贫瘠、荒芜的土地上拓荒、耕耘,她是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又是一位伟大的创业者。当人们看到豫剧艺术唱响中国大地时,人们是不会忘记埋藏在宫殿最根基处的那块奠基石的。常香玉就是这艺术宫殿的奠基石,常香玉就是豫剧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作者为河南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人民日报》 (2004年06月18日 第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