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跑者联盟吧 关注:122贴子:1,593
  • 0回复贴,共1

从天生会跑到足底筋膜炎的解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很喜欢看的一本跑步启蒙书—天生就会跑BORN TO RUN的作者—麦杜格McDougall本身也是一名喜爱跑步的业余跑者,但他的困扰跟很多跑者一样,就是跑步的时候脚跟会疼痛,也就是所谓的足底筋膜炎,是跑者最为常见的伤害之一,是跟骨底部及其足底筋膜,反复承受细微损伤而导致的过度使用伤害,尤其增加跑步强度或距离时容易发生,是跑者长期的梦餍;但也会出现在非运动员的一般人身上,当走路、站立或爬楼梯的时间拉长的时候,也会引发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症状,通常自诉在后脚跟骨的筋膜底部,有如刀割般的尖锐疼痛,刚睡醒下床、久站或久坐之后启步行动时特别明显。局部会有不等程度的压痛,一般很容易将其与跟骨骨刺画上等号,研究显示其实只有50% X光检查可见到骨刺,无症状的一般人却有27%会发现骨刺,代表骨刺与否,和足底筋膜炎的发生关联性不高,骨刺反而是长期受压发病的结果,而非原因。

天生就会跑的作者为了足底筋膜炎遍访名医,吃消炎药、打类固醇,局部做物理治疗—热疗及超音波,虽然都能得到暂时的缓解,但都无法根治,得到的结论似乎是人类身体构造本就不适合跑步,要解决脚痛,最好高挂跑鞋,改换别的运动。该书的经纬就是从世界上最厉害的长距离跑步民族—塔拉乌马拉族人身上去发掘跑步的秘诀—赤脚跑步,也同时找到解决脚痛问题的根源,只要着地重心不在后足,长期的脚痛自然不药而愈。

在走路的过程中,后足必定会着地,然后利用后小腿的力量将后足顶起,向前蹬出推动前进。后足着地的力道与时间,直接关系到跟骨底部、及其足底筋膜承受的压力和拉力,也是引发足底筋膜炎的病因,逛街走路太久或长期站立工作,会发生足跟疼痛应不难想象。
跑步因与地面接触时间短,着地点受力更大,虽然长跑好手因为长期练跑的习惯不一,前后足着地的比例都有,但大家都同意在中足附近最合经济效益,除避免后足跟的受震压力,足掌跖屈蹬地也减轻足底筋膜的拉力。


跑步时一般都会把重心向前挪移,照理发生脚跟疼痛机会较低,为什么仍有那么多跑者的梦餍呢?其实跑步过久,特别是未受良好训练的爱跑族,首先发难的是后小腿肌力降低,肌肉收缩变慢,甚至强直变硬,跟腱弹性变差缩短,足掌前蹬的力道不复存在,自然的着地点慢慢向后偏移到足跟,足底筋膜拉力增加,发炎疼痛便很难避免。

要解除足底筋膜炎的梦餍,简单而言便是后足减压术,将后足抬高,需要强有力的后小腿肌以及足掌的屈趾肌力,伸缩力大有弹性的跟腱及足底筋膜,复健训练的几个动作都是与后者有关,最容易做的是站在台阶上后足悬空,利用身体的重力拉伸跟腱及足底筋膜,并且练习足掌蹬地。赤脚跑步的奥妙也是提高足掌蹬地的能力,也可练习足趾抓物或抓球,增加足趾与足掌的灵活性,也有人利用肌内效贴布加强后小腿肌以及足跟与足掌跖屈。
扁平足或高弓足发生足跟痛的机会偏高,主要是足弓弹性变差,使足底筋膜拉力过大,适度穿矫正鞋垫,可减少足跟痛的发生,但不如提高跟腱、足底筋膜及足弓的弹性来得实际。

平常睡觉时双足会自然下垂跖屈,到隔天起床行动时,跟腱处于缩短弹性差的阶段,就易出现典型的行路时足跟痛的问题,走一段路后,症状反而得到缓解,有鉴于此,睡觉时穿戴足背屈夹板避免跟腱缩短,也是治疗方法之一。另外加足跟垫(吸震硅胶或气压鞋垫)将后足抬高,甚至穿后跟弹簧鞋,将重心往足掌位移,也可达到后足减压的效果。

近十年来软组织震波治疗术方兴未艾,对于治疗足底筋膜炎也提供一席之地,其原理在于先破坏再建设,除去足底筋膜周围发炎组织,发展出较健康的组织环境,适合使用于顽固型的足底筋膜炎,而一般的足跟疼痛,充分的后足减压术才是上策。


IP属地:安徽1楼2014-05-03 11: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