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宣与四分律
道宣著《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四分比丘尼钞》,为“南山五大部”,为后世研究律宗的重要典籍。其中,《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为千年来中国律学行事的指南,此中,“戒”分成四科,即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其中以戒体最为重要,为戒律的根本,“戒体论”乃成为律宗的主要义理中心。道宣将佛陀一代教法判为“化、制二教”,以定慧法门为化教,戒学为制教,提升了律藏的地位。此外,他还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订佛教受戒仪式,正式形成宗派。因道宣住终南山,始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道宣的弟子秀周继嗣法统,成为南山律宗二祖,其后法脉不绝。
与此同时弘扬《四分律》的有相州(今河北临漳境内)日光寺法砺和长安西太原寺东塔怀素。法砺和慧休合撰《四分律疏》、《羯磨疏》等,创相部宗。怀素曾入法砺、玄奘门下,撰《四分律开宗记》,校对法砺《四分律疏》的错误而为新疏,后又撰《新疏拾遗钞》、《四分僧尼羯磨文》等,开创东塔宗。南山宗、相部宗和东塔宗后被称为律宗三家。唐朝末年,经会昌法难及五代战乱后,佛教衰颓不振,律宗亦渐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