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前,要说两句:
最近的一年,我更随意的写写生活,生活本身的过程也许比不断地讲道理更有价值和意义,讲述生活有时候比仅仅讲述工作更有意思。
故事一、长豆芽。
为了不吃毒豆芽,老婆买了个豆芽机,主要用来长绿豆芽和黄豆芽。绿豆芽比较容易操作,黄豆芽就比较麻烦。种子不能有半点损伤,泡水之前,先认真筛选,泡水之后还要筛选,觉得万无一失了,才能放到豆芽机里,尽管这样,也难免有几粒种子不发芽影响到了所有豆芽的口感。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看着所有条件都具备就是不发芽的种子呢?于是,我恨它们浪费了我挑选的心血和期待的情感,诅咒它们不发芽的懒惰。老婆聪明,看着我气急败坏的样子给我出了个主意,她说挑拣出去的黄豆可以磨成豆浆,不发芽的黄豆可以呕花肥。我按着她的方法做,果然皆大欢喜了。
黄豆在出壳过程中被破坏了,对黄豆来说不合理,但对我来说合理,我挑选之后的种子还是不能都出芽,对我来说不合理,可是对黄豆来说合理。这合理与不合理之间只是针对长豆芽这一事件,而对于磨豆浆和呕花肥来说,也许不合理的就都合理了。
故事二、三个和尚。
有一年的过年,我和在某党校当教授的表哥通电话,为了启发我的思维,他问我对“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怎么看。我按照惯例告诉他这说明懒惰没有好下场。可是表哥却问如果我是其中的一个小和尚会怎么做。我回答说我就去跳水呗。但表哥又说要是他们俩一直不挑都是你挑,你还一直挑么?我想想说我也不挑了。“所以,小和尚不挑水是有道理的!但有道理不一定就合理,因为小和尚的道理导致了寺庙失火。”“那怎样才能合理呢?”我继续问。“一个和尚挑水,一个和尚扫地,一个和尚做饭。让所有的和尚都有活干,这样就合理了。当然这是寺庙住持的事情”,我思来想去,或许这是管理的艺术。
不知道朋友们能不能从我的故事里体会出一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