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吧 关注:15,348贴子:140,370

本人第二水串,水水更健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2838058977 第一水串


1楼2014-05-03 23:13回复


    2楼2014-05-03 23:15
    回复
      所谓"大兵法案",就是"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案",他的原名是"军人调适法"Servicemen's Readjustment Act of 1944" ,一般简称GI Bill(GI应该是指普通步兵,general infantry. ),在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Franklin D. Roosevelt於1944年6月22日签署通过,其目的在於提供退伍军人或还包括烈士以及伤残军人家属子女一份资助,旨在帮助退伍军人在战后可以更快适应平民的生活,弥补那些因服役而失去受教育机会的人们,援助内容包括提供奖学金,以及学费、房屋及创业贷款等等,用以帮助他们适应美国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大部份的退伍军人在二战后,都选择了拿奖学金上大学。
      这项法案的意义在於,在此之前,美国高等教育主要是以提供精英教育为主,而二战之后,大批的退伍军人,涌进了美国的大学中,这些人很多是该家族在美国数百年来,第一位大学生,这也促使美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并造就了美国二战后,一整个世代大量的中产阶级,从而成为美国於战后高速发展的基础之一。
      在过去50多年来,该法案投资了上亿的美元在教育训练这些数以万计的退伍军人身上,历经二战后多次的战争,该法案为因应社会需要而多有变革,从而成为美国社会中,一向重要有关於教育与人力资源的法案。


      3楼2014-05-03 23:15
      回复
        1957 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给西方带来的震撼,我们可以从当时的各种文章或介绍与报导看出来, 它不仅开启了空间时代与宇宙竞赛的大幕,也标志著大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全面角逐进入一个白热化时代。隔年,美苏双方合作做了一次对比研究,他们从美苏两国的七年级学生中找一位做了一次教育上的对比,在同年三月,美国life杂志公布这次的比较,结果表明,苏联的科学教育做的比美国好,而美国人比苏联学生缺乏上大学与研究的动力,对此美国迅速的自我改变,包括了美国太空总暑的成立,与著名的"国防教育法",这项法案与大兵法案一样,深刻的影响了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因此,对在宇宙竞赛中处於被动地位的批评和检讨波及美、英等西方大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结论就是必须对传统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4楼2014-05-03 23:16
        回复
          在传统上,欧州的传统意识型态是研究"古典学"(就是以研究希腊、罗马之文明的学问,主要方向是哲学、文学、艺术等),中世纪的七艺(SevenLiberalArts)是七种学科,即文法(Grammar)、修辞(Rhetoric)、辩证(Dialectic)、算术(Arithmetic)、几何(Geometry)、天文(Astronony)、及音乐(Music),就是这种观念的最佳写照,这是上流社会的主要研究领域,古典学、史学、文学是培育传统十九世纪上流贵族的陶冶学术,在20世纪之前,甚至可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科学跟技术是没有好好联结起来的,十七世纪那票科学革命的领导者,他们都是研究"哲学"(例如牛顿的成名作叫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西洋传统上,数学也是哲学的一环。
          举普朗克(Max Planck)的例子来讲,十九世纪下半的德国,科学这种东西是不被任为是高尚的,他出生在一个传统世家,家人跟亲戚并不鼓励他去读物理,甚至还有加以嘲笑的,在这时,人们,尤其是中产阶级与上流社会,都认为人文是比科学更优越的知识方式。


          5楼2014-05-03 23:16
          回复
            书名:"The Book of Were-Wolves"
            作者:Rev. Sabine Baring-Gould
            简介:Rev. Sabine Baring-Gould (这个人是个英国牧师兼作家) 在 1865 年出版一本书叫 The Book of Were-Wolves
            里面收集了一脱拉库的欧洲各地狼人史料和记载,本书到现在都还是研究狼人传说的重要文献。
            相关网路资源或出版资料:有兴趣的人可以到这里看:http://en.wikisource.org/wiki/The_Book_of_Were-Wolves
            翻译:无中文翻译


            6楼2014-05-03 23:18
            回复
              很多人都忽略一件事,虽然希罗多德用希腊文书写,也被当成古典作家,历史之父,但是实际上他是在一个小亚细亚的希腊移民组成的城市出生与长大,所以,实质上,他是波斯帝国的国民.........


              7楼2014-05-03 23:22
              回复
                其实阿萨拜疆人是突厥化的波斯人,他们在被突厥化之前,讲一种西北伊朗语,称为阿萨语(Azari),塞尔柱统治后该地才逐渐的突厥化,而伊朗语族的老阿萨拜疆语到17世纪方绝迹....
                不过今日阿萨拜疆国徽上仍有一团火焰....今日的阿塞拜疆之名,其实语源自阿拉伯语的"火"的意思,呵呵。


                8楼2014-05-03 23:29
                回复
                  汉代扬雄(注意,他的姓是手部那个扬)的名著《遒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般简称《方言》,扬雄先生带著笔记本【据他的说法是常把三寸弱翰(笔),齎油素四尺(拿来写字用的布......),.....】,拿一种东西去问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上自孝廉(各地经由察举制度选入首都的人),下至卫卒,拿著东西问他们异语(以上说法来自扬雄《与刘歆书》);从二十七岁开始似乎写到他去世。
                  他从城市中记录各种不同地区的语言,最后写成《方言》这本重要著作,同时也是世界第一本方言通译辞典......
                  缺点是,那时没有音标,扬雄是用汉字记音.......,另外还有为了记音他自行造字,不过重点是在后面,什麼呢,他在文中有所谓的通语,也就是各地都这样讲,另外还有四方通语就是超过两个地区所用的语言,还有某地语,另外他还记录不少古今语的差别;虽然还是有不同说法,这边先引用林语堂先生的<前汉方音区域考>,林先生从《方言》中整理出内文中语言大概地域,分别是
                  1.秦晋语
                  2.梁及楚之西为一系
                  3.赵卫自河以北为一系(燕代之南并入此系)
                  4.宋卫及魏一部为一系(与第十系接近)
                  5.郑韩周自为一系
                  6.齐鲁为一系(鲁亦近第四系)
                  7.燕代为一系
                  8.燕代北鄙,朝鲜冽水为一系
                  9.东齐海岱之间,淮泗(亦名青徐)为一系(杂入夷语)
                  10.陈汝颍江淮(楚)为一系(荆楚亦可分为一系)
                  11.南楚自为一系
                  12.吴扬越为一系,而扬尤近淮楚
                  13.西秦为一系(杂入羌语)
                  14.秦晋北鄙为一系(杂入狄语)
                  以上14系是林语堂先生整理出来的汉代方言概况,那当时因为秦、晋语是西汉主要语言,方言中秦晋语记录最多,甚至用秦晋语解释四方殊语,一般而言,语言学家认为,晋语因为是一时霸主所以盛行於春秋,及战国秦代,秦语通行,最候秦晋交融成秦晋语。
                  由上可见,其实不只是有其它语系的语言,就连汉语都有不同的方言。
                  另外,古代还有雅言,孔子鲁人,故母语应该是鲁语,而当他出家门,他就要改说"雅言",《论语》述而篇有"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言就是正音,也就是王都之音,这种雅言,就是当时的外交用语,春秋时代,吴越一代这层贵族人名却都用了一堆不太像汉语的汉字,其实就跟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初时一样,法语是欧陆通用语,像腓特列二世虽然有个德国名字,但是他终身只讲"法语",德国贵族在当时日常生活通通讲法语,所以歌德、席勒、费希特等人才发起"狂飙运动"倡导用德语及写作德语文学,当时欧陆上流社会都讲法语,在更早,神圣罗马帝国哈斯布堡家族的卡尔五世,母语也是法语,我们可以从欧陆情况反推回古代中国,一般专家认为也是这样子,当吴越楚等国加入了中原系统中,他们在外交上也是讲雅言。


                  10楼2014-05-03 23:46
                  回复
                    贌 ㄆㄨˊ(荷兰语:Pacht)「Pacht」这一字起源於拉丁语的「Pactum」或「Pactus」,意为领主与包税人对税额取得意见一致。当时的汉人以台湾闽南语念为「Pak」,汉字写成「贌」。
                    依据Pol Heyns的研究,贌可分为四种类型:
                    1.独占收购权:承包商可以收购大员当局以什一税为名目所课徵的实物,例如乌鱼、鹿肉、
                    盐,再将购得的货物转手卖出,即可赚取价差。
                    2.独占区域交易权:承包商可以独占指定区域内的交易活动,例如屠宰、贩卖猪只。其中最为
                    著名系贌社,除了得标者以外,其他人都被禁止到原住民的村落内交易。
                    3.独占徵税权:承包商可以自行徵收标得的税赋,例如米作什一税、通行税、人头税。
                    独占天然资源使用权:承包商可以独占土地、水域,或是依附其上的天然资源。
                    例如大员当局自1636年起标售小琉球的经营权,后来也标出一些沿岸及内陆河湖的渔捞权。
                    截至:Pol Heyns原著,郑维中译,《荷兰时代台湾的经济·土地与税务》,台北:播种者文化


                    11楼2014-05-03 23:47
                    回复
                      关於阿瓦隆(Avalon),阿瓦隆是威尔斯语中彼世的别称,一般而言,有些人认为是「Annwyn」的英语化,「Annwyn」就是仙境、冥土的意思,而也有人认为是苹果岛之意,apple一词在布列塔尼语(Breton)和康沃尔语(Cornish)中仍被拼为Afal,而在威尔斯语(Welsh)中则为Aval,另外,苹果本身是重要北欧重要的物品,尤其是苹果酒,是古代,是巫师用品。
                      另外,亚瑟王故事中,特别的部份在於,他原先是凯尔特人的英雄传说,故事中有很多凯尔特神话的隐喻,却成名於法国,诺曼地公爵之地,以法文书写,流布於世,在经吟游诗人加工,使得亚瑟王成为中古传奇中,最重要要的作品之一。


                      12楼2014-05-03 23:47
                      回复
                        中国古人因长江在安徽省境内的走向,即从西南往东北走向,古来有很多往吴地的渡口,故,大江以东称"江东",又称"江左"(请从中原方向来看);现代意义上的江南,在唐代以前是惯称"江东"的,而江南往往指湖南、湖北长江以南一带,也就是"楚地";或则是泛称长江以南所有地区,江东则专指今天意义上的江南;一个例子,在唐初,唐太宗贞观元年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地区,以及贵州、福建等地;到了玄宗年间,在切分成江南东道、江南西道以及黔中道。宋代又延续这个方式,切分成江南东路与江南西路。
                        到了清代,才名确的将古代江东地区命名为江南,清初的江南省即约略等於今日的江苏省+安徽省。
                        在文化意义上,"江南"大至上是在唐代开始来指核心为江苏等吴地一代的文化地区,有时也包括江北,如杨州。


                        13楼2014-05-03 23:48
                        回复
                          伊斯兰与基督教还有犹太教都信同样的神,在伊斯兰经典古兰经中,奉亚伯拉罕为始祖,此点与圣经同,也就是说,古兰经中的神也是亚伯拉罕的神,显然三者敬拜同一神;故此,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一般三者合称亚伯拉罕宗教或是天启宗教。
                          另外,阿拉伯基督徒也叫神为阿拉,阿拉伯语中的阿(Al)是定冠词,跟英文the,而后一个字ʼilāh在阿拉伯语中是神的意思,Al'ilah如果意译的话就是The God的意思,一般认为ʼilāh的字根来自古老的西北闪语(即地中海东岸之闪语),而叙利亚教会用的阿兰语,正是闪语,它是旧约圣经后期书写时(参看:以斯拉记及但以理书)所用的语言,并被认为是耶稣基督时代的犹太人的日常用语,另外,萨珊时代的波斯语也用阿兰字母书写,同样的,阿拉伯字母也来字阿兰字母,从7世纪开始,阿兰语被阿拉伯语所取代成为中东的通用语言,但是显然的,阿拉伯语势必受其影响。


                          14楼2014-05-03 23:50
                          回复
                            野猪在很多地方都有被当作图腾来用,尤其在西方及波斯地区。
                            在北欧-日尔曼神话中,野猪有「肥沃」之含意,华纳神族到阿萨神族做为人质的两个神,芙雷雅与弗雷都有养野猪。又萨珊波斯在库斯老二世时代的陆军元帅(Eran Spahbod ) Shahrbaraz,他的Shahrbaraz其实只是个称号,真名以不可考,意为"帝国之野猪",这名称正代表著此人在指挥上的灵巧与好战,在祆教中,野猪也有胜利之意涵,此人在613及614年曾击败拜占庭军,并且夺得真十字架。
                            另外,在希罗神话中,战神阿瑞斯可以将自己变成一只野猪,在波斯地区,野猪被认为是勇猛及勇敢。在中世纪到现代中,野猪及其头是纹章学(Heraldry)中普遍的纹章。完整的野猪代表在战争中的胆量及勇猛;野猪头则代表亲切及款待(就像在宴乐中奉上野猪头的菜式),或是猎人的象徵。
                            罗马帝国不少军团用野猪当做徽记,罗马帝国的第一义大利军团(Legio I Italica)、第十海峡军团(Legio X Fretensis)及第廿瓦勒里亚胜利军团(Legio XX Valeria Victrix),而罗马军团的对手,凯尔特高卢人也有不少拿野猪当族徽。
                            野猪是一种凶猛的动物,所以不少以狩猎为生的民族,都以猎到第一头野猪为成年的象徵,如台湾原住民......,而正是因为野猪凶猛,所以野猪在世界栩多地方表示"勇敢"与"胆量"等,是代表战士的符号。


                            15楼2014-05-03 23:54
                            回复
                              「历代宝案」是琉球的首里王府将十五至十六世纪间琉球与中国以及其周边国家如暹罗(现在的泰国)、土耳其、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苏门答腊等国的外交古文书加以编辑而成。「历代宝案」的原稿涵盖的年代起自西元一四二四年(琉球国王尚巴志三年,中国明朝永乐二十二年),迄於一八六七年(最后的琉球国王尚泰二○年,中国清朝同治六年),前后计四四四年。
                              事实上,琉球与中国之开始外交往来是始於一三七二年,当时外交的本质是所谓的「朝贡贸易」。当时琉球国王是中山王察度,他应中国明朝洪武帝之诏谕,派遣其弟泰期出使中国。从此以后,大约每二年进行一次朝贡贸易,与中国建立渊远流长的深厚关系。一六○九年,琉球为萨摩藩势力所笼罩,等於间接为日本控制,但是,一直到一八七四年为止,琉球与中国的往来关系,未尝中断。
                              琉球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外交文书之底稿(琉球发给他国的文书正本已被送给收受国)以及其自中国皇帝收到的诏谕等,原本被藏於首里城的正殿,同时有手抄副本,保存於天妃宫。但藏於首里城的原件在首里城正殿失火时被烧毁。因恐天妃宫的副本未来毁损或散失,而有编辑这些外交文书档案之议。
                              因为这批文书是王府行政上无比重要的文件,因此,编辑成册后,名之为「宝案」,意指「贵重的文书」。
                              「历代宝案」的编辑分三阶段完成:
                              最初的编辑是一六九七年久米村的长官蔡铎指示进行的。此阶段完成的部分是一四二四年至一六九六年之间的文书,编辑方式是依外交文书之形式按国别整理,称为第一集。
                              第二集的编辑监修是程顺则,在其监修下,整理完一七二九年之前的文书,但后来又持续整理,结果是将一六九七年至一八五八年之间的文书汇集为第二集。此集的编辑方式异於第一集,是依年代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三集接续第二集,收录至一八六七年为止的公文书,亦依年代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上述各集「历代宝案」编辑时,均制作二部,一部存置王府,一部存置天妃宫。一八六八年明治政府成立,琉球王国解体,王府本的「历代宝案」被移由中央政府内务省管理,天妃宫本的「历代宝案」则被密藏於久米村。
                              「历代宝案」何以被秘密存藏?冲绳的乡土史学者岛袋源一郎氏一语道尽其中玄机:
                              「日月出,瞽者不见;雷鸣轰,聋者不闻。置县已历十数年,然一部分人尚未觉醒,至今犹梦重返清国黄色军舰渡来之旧时代。对怀此梦想之人而言,宝案是为最贵重之文献;因其以为他日若得恢复对支关系,宝案乃不可或缺之教典。然日本帝国恣意伸展赫赫国威,不待多时,要一扫而尽斯迷妄者之梦。」
                              换言之,琉球在近世的三百年间已受萨摩藩的控制,但是其与中国皇帝之间,却仍保持进贡册封的关系,由自中国迁徙至琉球久米村的闽人子孙掌理一切对中国的相关事务,使琉球一直处於微妙的两属关系。明治十二(1879)年琉球废藩置县后,仍有所谓的「黑顽派」不断策动种种运动,明治政府欲去之而后快,相关文献 亦有被扫除之虞,因此,久米村人不得不将「历代宝案」密藏,以期能长久流传。
                              如前所述,一八六八年明治政府成立,琉球王国解体,王府本的「历代宝案」 被移由中央政府内务省管理。但是,日本於一九二三年发生关东大地震,引发火灾 。被移藏於中央政府内务省的王府本「历代宝案」未能幸免,化为灰烬。
                              被密藏於久米村的「历代宝案」经数度辗转移藏,最后於昭和八(1923)年十一月移藏於冲绳县立图书馆。但是,移藏冲绳县立图书馆时,已多所损伤与缺卷。当其被移藏冲绳县立图书馆时,虽有晒蓝本、手抄本等之制作(后述),但大都只是「历代宝案」之一部分而已。
                              台湾大学在台北帝大时期,任教台北帝大的小叶田淳教授为撰写论文,於一九三五年四月至冲绳县立图书馆搜集资料,发现该图书馆有此珍藏,引起抄写一份存台北帝大图 书馆之议。结果透过当时任教台北帝大文学部的中村喜代三教授之介绍,委托久场政盛先生抄写。久场政盛先生以五年的时间,抄写完毕全部的「历代宝案」,全部计二百四十九册。久场政盛先生抄写「历代宝案」时,是完全依样摹写;原书有水渍、虫蛀、鼠啮等损毁不全之处,即描摹出缺损处或依缺损样貌画大小不同之圆圈 。此部由久场先生抄写的「历代宝案」,是现存各种晒蓝本与手抄副本中,最为完整、最接近原件原貌的一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火蔓延至冲绳,为安全计,冲绳县立图书馆的「历代宝案」被迁移到冲绳本岛北部的山中,但不幸或在迁移中散失,或在山中毁於战火,总之,该批由久米村转藏冲绳县立图书馆的「历代宝案」从此消失。
                              如上述,因地震火灾与战争之故,「历代宝案」的原件与原始抄本均已化为乌有。因此,各种零星的晒蓝本与手抄本,成为拼凑还原「历代宝案」的重要资料。台湾大学图书馆馆所收藏的「历代宝案」最接近完整的「历代宝案」原始抄本,是日本冲绳县历代宝案编集委员会汇整编印《「历代宝案」校订本》时,极为重要的根据。
                              现在此本最完整的资料藏於台湾大学,提供历史学者研究琉球外交历史,尤其是中琉关
                              系史,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16楼2014-05-04 00: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