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吧 关注:33,681贴子:111,420
  • 12回复贴,共1

八极手法吧拜访贵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手法口号:“还原其本来面貌!”。


1楼2014-05-04 14:33回复
    徐军中医推拿 http://blog.sina.com.cn/xujuntuina


    3楼2014-05-04 18:29
    回复
      《横推法学》上篇
      《横推法见解》
      发表于《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年 第一卷总第1期手法研究第11页(国家级科技期刊)
      一个好的中医推拿医生,必须掌握许多的专业知识和具备一些特殊能力。专业知识可以从课本上获取,而掌握特殊能力的过程,则:一靠师传;二靠训练;三靠悟性。概括的讲,特殊的能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用力原则”。推拿医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即对劲道内涵的理解,以及掌握劲道的能力。第二个方面:“受力原则”。是指术者必须通晓被服务对象全身每一块骨骼肌的最佳受力方向。人体皮肤下面,骨骼上面附着包裹着639快骨骼肌。各自独立的骨骼肌都有其特定的运动方向,这个特定的运动、用力方向是由骨骼肌天生纹理的走向决定的。当人体做全身或局部运动时,肌肉群就会协同用力,各自独立的骨骼肌天生纹理走向同时也决定了这些肌肉本身最易受力的方向。所以作为一个中医手法伤科的专家或一般按摩工作者,都必须清楚手过处每一块人体骨骼肌纹理的走向和骨骼肌纹理的走向对中医推拿术的重要意义。只有熟知手过处肌肉的运动天性,术者才能根据肌肉纹理的走向作出最合适的肢体语言来。下面将和同行们谈谈我对这两个方面的一些见解,一孔之见,抛砖引玉。不妥处,敬请行家斧正。
      一、 人具有顺着肌肉纹理用力的天性
      当你将一张完整的人体骨骼图和一张完整的人体骨骼肌图挂在同一面墙上,进行仔细的观察对比时,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有意思的自然生理现象。那就是附着在骨骼上的骨骼肌大都数是顺着骨骼生长的(比如:背部的肌肉长于脊骨,沿肋骨延伸,从尾骨起止,由尾部统束。)这只要看骨骼肌本身的纹理自然走向就清楚了。四肢八节的肌肉大都是长条形的序位排列,附着在骨骼一周。胸大肌、斜方肌、背阔肌等主要是顺着肋骨生长的。还有臀大肌等肌肉的纹理出现了横斜结合的特征,这些个肌肉群的生理特征,正是为了便于人体作出直线、横向、水平、斜向、旋转等复合运动的。若再结合对比一下人体经络图,可以进一步观察到,人体有不少以横斜为主的肌肉群的肌肉纹理走向与经脉行走的方向并不一致,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将在本文第六章节里再与同行们探讨。知道了每一块肌肉天生纹理走向,才能知道每一块肌肉的起止,大小厚薄形状及相邻的(衔接的、叠加的)肌肉位置和走向。才能知道患者每一处病灶,即局部的风寒症(无菌性炎症)最具体的部位,是哪一块肌肉受风寒所累,这样在治疗时,术者才能有的放失。这个现象能够解释,患者的症状为什么会呈点状、索状、块状、或片状或浅或由浅及深而不是沿某一条经络患病。虽然得病的部位会被某一条经络或几条经络所统属。同样也能解释,不同的患者所患相同的风寒症的不同症情的共性和个性。通过对骨骼肌天生纹理走向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得知人体骨骼肌天生纹理的自然生理本质的运动规律:“骨骼肌天生纹理走向,决定人体用力的运动方向”。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
      。。。。。。。所以我认为推拿的标准应为:“一人一法”。横推法主张,对患者应先问诊、摸诊,根据症情(“识病”是中医推拿医生的基本功之一)设计方案后试着用力,依据患者不同受累肌肉的不同的适应情形逐渐加力,以患者的耐受力和保健人群的舒适度为度。根据被推拿人的语言、气息、眼神、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来增减力度,并随着症情的进退和对症情的进一步认识而随时调整具体的技术参数。这好有一比,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中国象棋,几乎人人会下,同样的棋盘,不变的十六对棋子,共同的规则,大江南北,上下千年,亿万次过招,你见过相同的对局吗?那么针对形形色色的患者,你能事先设计好一个不变的标准吗?传统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整体辩症,一人一方。
      九、横推法的力度惊人
      横推法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独立的。每一次的横向推揉某一块肌肉天生纹理的进退、快慢、缓急、圆直、轻重、里外、开合、沉提、滑拨速度的变化所产生的不同力度,进力角度、步法、身法、手法都会在心法的调度下作即时的调整。横推法每一动都必须遵循人体骨骼肌天生纹理横向易受力的原则,极时修正进力角度,患者身体上的着力点始终投射在术者身体运动重心的轴线上,这一点关乎术者是否能持久的操作。特别要提出的是,横推法的手法操作者,在做推拿术时发力点在双肩,而双手臂是完全放松的,双肘的肘关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所以每一次进力的力度都很轻,随着步法催动身体向前的拥挤和手臂的顶推运动速度的加大而使力度有较大的提升,被推肌肉天生纹理虽说不产生横向动力,而且又是横向最易受力。但因被推肌肉纹理所产生的曲度增高而使肌肉内阻力(内阻力包括,肌肉由风寒所至的僵硬结板的肌胀力)自然增加了,为了充分利用手下骨骼肌的阻力将肌肉“弹”起来,就必须增加力量,术者增加力量的办法之一,就是增加瞬间运动速度,因为速度产生力量。所以当术者每一个动作完成的瞬间,本来没有用力的右拳,在两、三公分之间的距离里,动作结束前因加速度所产生的力度可以从一、两公斤上升到三、五十公斤以上。人之所以能完成极其繁杂、精细或拙中藏巧的运动,与人体各司其职的639块骨骼肌协调收缩有莫大关联。因此针对手下皮里每一块独立工作的人体骨骼肌,我在做推拿时会根据被操作的这块肌肉的纹理走向作横向推搓。“调控调度好每一次推动的进力角度和方向,是决定横推法推拿技术成败的关键”。只有尽可能的避开、克服或利用手下皮里肌肉的抗压、抗拉力,“熟练、准确的选择肌肉最易受力的角度”去横向推拨肌肉天生纹理,才能事半功倍。这个在多年实践中被我悟出来的,依据“人无横力”的运动规律所创造出的横向推动骨骼肌天生纹理的推拿方法,必将造福子孙后代,惠及世人。
      十、不是最后的思考。
      工作理念:不知手下肌肉纹理走向,开口动手即错。
      工作依据:一、人无横力。二、力的运行与人类心跳的工作方法相一致。
      工作法则:用力法则与受力法则相结合。
      工作条件:手法到位的前提是步法的到位。
      工作原理:利用肌肉纹理横向容易受力的天性。
      工作方法:术者用自身竖力,从被术者骨骼肌横侧方推拨手下肌肉天生纹理的运动方式。
      工作原则:贴着骨面用力,力的运行方向与骨面的夹角在0度----45度之间。推进的阻力来源于软组织而非骨骼。
      工作关键:找准每一次进力角度和进力方向。
      工作特点:意到、气到、力到,术者的右臂是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工作的。
      工作要求:沉坠劲、缠丝劲、加速度。
      工作目的:活络以通经。活肉(筋)中气血,化气血中之淤滞,温筋、弹筋以散寒。
      工作功效:凡推拿适应证,无有不效。
      讨论:
      文章写到这里,对横推法的认识我以经和盘托出。但对横推法的思考却不能因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而结束。这套手法的诞生以及用文字将这套创新的推拿方法写成的文章,虽说是我多年心血,但只是我个人的认识,是一家之说。横推法还要交给众多的同行在实践中去进行多方面的考证、探索、学习、掌握、使用、完善、提高,去感受他无穷的奥妙。让横推法在发展中去与其他推拿流派进行比较吧,对众多推拿流派的手法而言,优存劣汰是自然法则。揭示人类用力方向与肌肉纹理方向相一致的运动规律和人体骨骼肌纹理横向最易受力的天性,创武术推拿流派的特殊技法。这个武术流派的推拿术或许可以称为解剖流派的推拿术。其实横推法是“劲道”和“解剖”二者之间有机的结合,相得益彰。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学者像研究滚法一样的来深入探讨横推法,进一步完善横推法。若能将横推法中的一些有益的理论、观点充实到“推拿手法力学信息数据库”。。。。。。中去的话,也算是我留给后代的一笔财富了。同行们,这篇也许不太成熟的文章,既然被大家看过了,现在只要你们看着人体骨骼解剖图和人体骨骼肌解剖图去做推拿,你就会做成横推法的。不信?你试试!如果说,横推法是前无古人的推拿技术,恐怕并不为过。但若讲,横推法是后无来者的推拿方法,恐怕没人能够赞同。但是我认为:“只要人体骨骼、骨骼肌的各项功能、指标不变,横推法就会永远为人类服务”。
      作者: 徐军 2009年9月30日


      6楼2014-05-04 18:45
      收起回复
        好帖,为什么不加精????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5-05 10:43
        收起回复
          不错,中医外治博大精深。。。。


          13楼2014-06-13 10:31
          回复
            受教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6-16 23:44
            回复
              非常赞同肌肉纹理走向这个观点


              IP属地:辽宁16楼2014-07-09 20:00
              收起回复
                楼主好人,顶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4-08-16 11:11
                收起回复
                  恭祝同行新年愉快!身体健康!手艺精进!心想事成!


                  19楼2015-02-19 10: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