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食吧 关注:14,356贴子:189,363
  • 8回复贴,共1

大宝法王:学佛是做好人,不是做怪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佛教不是信仰就够了,佛法的重点是明了取舍的智慧,知道应该断除的是烦恼,也知道对治的方法。或许就是因为佛法强调身体力行,要对治烦恼,所以大部分的人会觉得满困难的。
反观其他宗教会强调,只要有信心就足够了;但佛教并不这么认为,还要真正实修,以对治法来调伏烦恼,所以的确不是那么容易,因此在许多称为佛教徒的人当中,真正名符其实的有多少?可能并不多。
我们身为佛弟子,佛法中的很多道理,例如慈悲、智慧,尤其大乘佛教的慈悲还是很广大的,要对一切虚空众生有慈悲,并且有伟大的菩萨六度法门,但是似乎并没有真正做到什么。有时反观基督教的朋友们,他们却做到了很多慈悲的事情。
有些人会自诩为佛教徒,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是徒有虚名和傲慢,不会带来任何利益,反而会有许多伤害。
祖师们再三告诫我们实修的重要性,佛法不是一种学问,也不是标新立异的哲学理论,佛法是要用在我们的心性上,去修持和体验的。
许多人长时间的听闻、思维佛法,现在我们应该反省一下,重新检查自己学佛的动机,看看佛法是否融入到自己的心中。
人身难得,别做地球的垃圾
仔细想想,到底佛教徒的问题和困难出在哪里呢?首先在于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好人。因此,我觉得道次第的修学,首先提到思维「暇满人身」的难得,是有其深刻意义的。
这里要讲一个故事,曾经有两个日本人聊天,其中一个人说道,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两个字的忍辱,另外一个说是四个字的忍辱,日文当中的忍辱有两种说法,第一个人说真正的忍辱是两个字的忍辱,第二个人说不对,应该是四个字的忍辱,总之两个人因此吵起架来了。他们嘴上说谦让、安忍,但是行为却完全相反;有时,我们口说佛法,但却没有真正做到,不也是这样?
所以,我们应该先从基本做起,首先要知道身为人、得到暇满人身的价值和责任是什么?不然就会像之前所说的「可惜」的事情之一:得到暇满人身,不用来学佛,却平凡的死去,实在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许多佛弟子接触学习佛法,却似乎把佛法当成了一种消遣和兴趣,为平淡的日子增添一些乐趣,而没有把佛法真正用在心上,实际地去修持。世界上的人口愈来愈多,不懂得珍惜自身价值的人,就像是被丢到世界上的一个垃圾,只是增加地球的负担,不仅如此,重点是糟蹋了自己生而为人的难得机会。
很多人的一生,只是在模仿别人,过着他人的日子,从未想过自身的价值和责任。一个佛教徒,刚开始甚至不需要思维太多皈依、因果等高深的哲理,而应该踏实的从最基本的「人身难得」开始思维,思维经典中提到的八无暇、十圆满,或者就是静下来想一想身为人的珍贵价值。
学佛要做好人,不是做怪人
我想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人作为例子,这个人他六、七岁时被授与了一位尊贵上师的名号,之后就离开了父母和幼年的玩伴,进入到一个非常严格和约束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在讲的是谁了吧!他具有尊贵上师的名号和责任,然而这些并非他刻意求得的,完全是意料之外。从此他肩负着沉重的责任,也无法再过一般孩子或一般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想,也挺让人难过的。


IP属地:浙江1楼2014-05-05 09:33回复
    换个心念来想这整件事情,每当我坐在「噶玛巴」的法座上修法或授课的时候,都觉得对自己是一次提醒。提醒什么呢?并不是提醒「我是噶玛巴,我很了不起」,或者「我就是噶玛巴,是个大成就者,我过去生一定积聚了好多福德资粮,我满了不起的」,并非如此。而是提醒我「每个人都有机会,只要懂得珍惜和把握,都可以做出利益他人的事情,满足众生的愿求,能为世界的和平安乐,做出贡献」。
    其实我能做到的一点利他的事情,力量并非来自「噶玛巴」的名号,而是来自身而为「人」的一种潜能,这种能力你我都有。在「噶玛巴」名号的提醒和启发之下,我看到了自己的本分和责任。即使压力很大,忧心的事也多,但是让我看到了身为「人」的独特潜能和价值,因此,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发掘出自己独特的潜能和特质,好好地过一个有承担和价值的人生。
    死亡无常、因果业报、轮回过患等等思维,是在帮助我们认清身为「人」的特质和责任。慈悲是在告诉我们:若是能够认清自身的责任和价值,尽力地去利益他人,每个人都有能力帮助他人。所有佛法的口诀,都是在帮助我们回归到「人」的本身,认清「人」的价值和责任是什么。
    我们时常忘了自己身为人的本分,但又不是鬼,就成为非人非鬼的情况。例如有些学习密宗的法友,家人并不是佛教徒,他也不顾家人的感受,自己在家里设立佛坛,放置铃杵和头盖骨等等法器,然后每天清晨起来结手印、修法、摇铃、打鼓等等,家人还以为他是不是被魔鬼附身了。
    学佛不是让你变成一个奇怪的人。其实真正的佛教徒是什么?真正的佛弟子就是一个人,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懂得透过佛法降伏自心,慢慢的消除傲慢、嗔心等烦恼之后,成为家中最好的那个人,最好的亲人。
    因果业报、轮回过患和无常的道理,并非只适用于佛教徒,每一个法教都在帮助我们认清轮回的本质和人的本质。一个深思死亡无常的人,知道一切都会变异、会死亡,因此会更懂得珍惜生命。
    每个人都有能力影响世界,不好的行为也会伤害这个世界--这即是以人为本的因果业报的思维,如同科学家提出的「蝴蝶效应」指出,亚马逊河流域的一只蝴蝶拍拍翅膀,都可能在遥远的北美形成一个飓风。世界息息相关,我们自身的一个行动,都会影响到家庭、社会,进而影响整个世界。所以我们要珍惜人的价值,明了人的责任,这是非常重要的。


    IP属地:浙江2楼2014-05-05 09:34
    回复
      南无地藏王菩萨!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5-05 20:42
      回复
        南无嘎玛巴千诺!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4-05-05 21:03
        回复
          顶礼大宝法王[PERSON WITH FOLDED HANDS]
          感恩分享[PERSON WITH FOLDED HANDS]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05-05 21:36
          回复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8-21 20:58
            回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9-14 14:44
              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5-05 18: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