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巴黎和会:
时间:1919年1月;
地点:凡尔赛宫;
操纵国:英国、美国、法国;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缔结和约、战胜国分赃所谓的“和平会议”。
2、《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1)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2)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
(3)殖民地: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4)赔款: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
(5)《凡尔赛和约》把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转交给了日本。
3、《凡尔赛和约》的影响:
(1)《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列强任意瓜分战败国的产物,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
(2)它与随后同德国的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合约,形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4、华盛顿会议的背景:
(1)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利益和关系,但是,美、英、日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和关系还没有依据实力对比的变化进行调整;
(2)大战期间及战后,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也直接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
5、华盛顿会议的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地区的利益和关系。
6、华盛顿会议的时间:1921年11月。
7、华盛顿会议的内容:
(1)《四国条约》;
(2)《五国海军条约》;
(3)恢复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
8、签订《九国公约》的实践:1922年2月6日。
9、《九国公约》的内容: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10、《九国公约》的危害:公约的规定实质上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配支配的局面。
11、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2)它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3)从而最终形成了以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2、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1、巴黎和会:
时间:1919年1月;
地点:凡尔赛宫;
操纵国:英国、美国、法国;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缔结和约、战胜国分赃所谓的“和平会议”。
2、《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1)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2)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
(3)殖民地: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4)赔款: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
(5)《凡尔赛和约》把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转交给了日本。
3、《凡尔赛和约》的影响:
(1)《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列强任意瓜分战败国的产物,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
(2)它与随后同德国的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合约,形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4、华盛顿会议的背景:
(1)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利益和关系,但是,美、英、日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和关系还没有依据实力对比的变化进行调整;
(2)大战期间及战后,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也直接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
5、华盛顿会议的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地区的利益和关系。
6、华盛顿会议的时间:1921年11月。
7、华盛顿会议的内容:
(1)《四国条约》;
(2)《五国海军条约》;
(3)恢复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
8、签订《九国公约》的实践:1922年2月6日。
9、《九国公约》的内容: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10、《九国公约》的危害:公约的规定实质上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配支配的局面。
11、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2)它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3)从而最终形成了以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2、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