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么,最近各电视台轮番热播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我想不仅是《西游记》著作经典,电视剧拍的也实在经典,尤其六小龄童活灵活现炉火垂青的表演,把孙悟空演的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似乎没人能够超越的了,所以屡屡被观众点播吧。
这下可中了女儿的意,一次次兴致勃勃的观看,对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羡慕不已,总梦想着自己也能有孙大圣的丁点本领,来对抗能束缚她的一切。有一次淘气被我敲了下脑袋,她摸着头愤愤不平:“我要是有孙悟空的铜头铁臂就好了,看你还怎么打我。”有时看着女儿被孙悟空和猪八戒逗的咯咯直笑,我也会凑过去和她一起欣赏孙悟空的机智幽默,听他变成高小姐时猴子的笑声,看他变成唐僧行走时猴子的走样,还有他那双无论何种状态都改变不了的滴溜溜转的火眼金睛,那种滑稽,真让人忍俊不禁。
不过《西游记》里,我最喜欢的是女儿国那一回,那一回情节倒不复杂,妖怪也不难斗,而是那总低眉垂眼目“空”一切,念念有词阿弥陀佛,慈悲为怀双手合十的唐僧,在那一回里,身处花烛脉脉不语境,闺房帐帏熏香中,女儿软语痴情里,却是眉目闪烁着儿女情怀,面对国色天香的女王的深情邀约,叹今生已许佛门,祈来世再续此缘,正是情难舍,意难拒之关键时刻,突来一阵黄烟将唐僧卷走,只留得女王犹如相逢在梦中。我倒有点觉得琵琶精的出现多少破坏了那情景的氛围,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是对唐僧的考验,而面对女王痴情,唐僧会何去何从,何尝不是唐僧的一难呢?为什么不让唐僧自己选择?又何必安排一琵琶精来搅局呢?难道佛祖怕唐僧受不了诱惑,专门在关键时刻让琵琶精来虏走唐僧?可见佛祖亦对唐僧没信心。
女儿国一回,是唐僧唯一一次儿女情的显露,无论是琵琶精的要挟,蜘蛛精的妖冶,玉兔精的妩媚,唐僧都目不斜视,不动声色,独对女王,情意难却,如他所言“人妖岂能相提并论”,可见必得先为人,才可谈情。而这为人之道,必得品质正,心灵善,胸怀广,自己的快乐不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此真情切意方能为人羡叹。如那玉兔,对唐僧也是一片心意,但因她心术不正,来历不明,所以被人厌恶摒弃。
女王对唐僧也是主动进攻的,但她爱的光明磊落,爱的直白执著,爱的无怨无悔,“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她不祈来世缘,只求今生欢,“爱恋伊,爱恋伊,愿今生常相随”,这是我最为欣赏的,来生来世,都是虚言,如果真爱,就在今生。《女儿情》一曲,情深意挚,缠绵悱恻,直让人柔肠寸断,一任情思千缕万缕悠悠飘荡,那唐僧怎么能不怦然心动?
然而,有多少真爱可以结成正果,有多少真爱可以没有羁绊,有多少真爱可以经历世俗,又怎奈唐僧佛缘太重,最终忍痛割爱西行而去,当他跨马那一刻,悄然回眸一瞥又毅然不再回首,他的心里一定终生遗憾,但在遗憾中会更坚定自己的信念。而女王,泪眼盈盈,欲语还休,千言万语汇成一声“御弟哥哥”,便无语凝噎。如何的千般不忍,万般不舍,也只有默默的情怀,永远的祝福,目送那人儿湮没在马蹄声里。
有一种真情,不能相濡与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我以为,忘是忘不掉的,所谓忘的含义,是放弃,从女王目送的眼神里,我明白了,尽管象拨自己的羽毛一样的痛,放弃也是一种爱。
这下可中了女儿的意,一次次兴致勃勃的观看,对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羡慕不已,总梦想着自己也能有孙大圣的丁点本领,来对抗能束缚她的一切。有一次淘气被我敲了下脑袋,她摸着头愤愤不平:“我要是有孙悟空的铜头铁臂就好了,看你还怎么打我。”有时看着女儿被孙悟空和猪八戒逗的咯咯直笑,我也会凑过去和她一起欣赏孙悟空的机智幽默,听他变成高小姐时猴子的笑声,看他变成唐僧行走时猴子的走样,还有他那双无论何种状态都改变不了的滴溜溜转的火眼金睛,那种滑稽,真让人忍俊不禁。
不过《西游记》里,我最喜欢的是女儿国那一回,那一回情节倒不复杂,妖怪也不难斗,而是那总低眉垂眼目“空”一切,念念有词阿弥陀佛,慈悲为怀双手合十的唐僧,在那一回里,身处花烛脉脉不语境,闺房帐帏熏香中,女儿软语痴情里,却是眉目闪烁着儿女情怀,面对国色天香的女王的深情邀约,叹今生已许佛门,祈来世再续此缘,正是情难舍,意难拒之关键时刻,突来一阵黄烟将唐僧卷走,只留得女王犹如相逢在梦中。我倒有点觉得琵琶精的出现多少破坏了那情景的氛围,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是对唐僧的考验,而面对女王痴情,唐僧会何去何从,何尝不是唐僧的一难呢?为什么不让唐僧自己选择?又何必安排一琵琶精来搅局呢?难道佛祖怕唐僧受不了诱惑,专门在关键时刻让琵琶精来虏走唐僧?可见佛祖亦对唐僧没信心。
女儿国一回,是唐僧唯一一次儿女情的显露,无论是琵琶精的要挟,蜘蛛精的妖冶,玉兔精的妩媚,唐僧都目不斜视,不动声色,独对女王,情意难却,如他所言“人妖岂能相提并论”,可见必得先为人,才可谈情。而这为人之道,必得品质正,心灵善,胸怀广,自己的快乐不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此真情切意方能为人羡叹。如那玉兔,对唐僧也是一片心意,但因她心术不正,来历不明,所以被人厌恶摒弃。
女王对唐僧也是主动进攻的,但她爱的光明磊落,爱的直白执著,爱的无怨无悔,“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她不祈来世缘,只求今生欢,“爱恋伊,爱恋伊,愿今生常相随”,这是我最为欣赏的,来生来世,都是虚言,如果真爱,就在今生。《女儿情》一曲,情深意挚,缠绵悱恻,直让人柔肠寸断,一任情思千缕万缕悠悠飘荡,那唐僧怎么能不怦然心动?
然而,有多少真爱可以结成正果,有多少真爱可以没有羁绊,有多少真爱可以经历世俗,又怎奈唐僧佛缘太重,最终忍痛割爱西行而去,当他跨马那一刻,悄然回眸一瞥又毅然不再回首,他的心里一定终生遗憾,但在遗憾中会更坚定自己的信念。而女王,泪眼盈盈,欲语还休,千言万语汇成一声“御弟哥哥”,便无语凝噎。如何的千般不忍,万般不舍,也只有默默的情怀,永远的祝福,目送那人儿湮没在马蹄声里。
有一种真情,不能相濡与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我以为,忘是忘不掉的,所谓忘的含义,是放弃,从女王目送的眼神里,我明白了,尽管象拨自己的羽毛一样的痛,放弃也是一种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