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层回复@ 新秀金猪吧友:
首先,我个人有个偏见,说出来大家参考参考。
这七、八年来所出的所谓“发烧”人声碟(有叫翻唱歌、口水歌的),歌手的声线、唱功都OK,但有一个问题,这些碟片的录制、后期制作、市场定位针对的不是真正HIFI发烧概念,而是市场适销概念。简单一点地说:
1. 这些碟片一般选曲都朗朗上口、耳熟能详,容易被市场接受;所选曲目大多是经市场淘洗、去芜存菁留下的经典或影响力大的歌曲。
2. 配器方面各出奇招,西方乐器、传统国乐甚至罕见的部落乐器,混搭、跨界组合,洋枪土炮齐上阵,力求创造新意(实际效果达到与否另论),配乐与人声的分离度出奇的高,层次隔离过于分明,左右声道反差极大,刻意营造一种极强的立体感,不追求自然融汇;
3. 录制、后期制作针对的不是追求平衡协调的高端器材,而是普通器材,再尖锐地说,这种碟不能发挥好器材的优点,却能某一方面提升一般器材的效果、掩盖其某些方面的不足;
4. 归根到底,这种碟片声效带有激励效果,刺激、华丽、动态大,很容易打动初入门的烧友。
综合以上思考,我才提出不敢以这类碟调教声效。
德国老虎鱼的碟片也略有这方面的效果。
美国RR的碟片制作也类似。
一般欧洲的公司所出的人声碟,自然度较高,如KKV等公司的碟片,《牧羊女》、《猎人》、《柏林恋人》等等拿来调试都不错,蔡琴、蔡健雅等人的碟片也可以试试,一般准备男女声两三张,弦乐和室内乐、打击乐几张,钢琴曲和交响乐几张综合调试比较好,再根据自己主听的音乐类型微调,达至自己想要的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