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吧 关注:22,645贴子:124,970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4-05-08 18:05回复
    志怪小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唐代传奇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就渊源于刘义庆《幽明录》的《焦湖庙祝》以及《搜神记》中“卢汾梦入蚁穴”的故事。在中国小说史上,说狐道鬼这一流派的形成,就肇始于这时的志怪小说。如宋洪迈的《夷坚志》、明瞿佑的《剪灯新话》、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等,都和它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宋人平话中的“烟粉灵怪”故事也都受到它的影响。如《生死交范张鸡黍》、《西湖三塔记》等,就出自《搜神记》相同题材的故事。志怪小说还给后世的戏曲和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冯梦龙的《三言》,都吸收了《搜神记》的若干材料;关汉卿的《窦娥冤》、汤显祖的《邯郸梦》,是《东海孝妇》和《焦湖庙祝》的进一步发展;至于如《干将莫邪》被鲁迅改为历史小说《铸剑》,《董永》改为今天黄梅戏《天仙配》的最早蓝本,这更是大家所熟知的。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数量很多。现在保存下来的完整与不完整的尚有三十馀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托名魏曹丕(一作张华)的《列异传》,晋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荀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宋王琰的《冥祥记》,刘义庆的《幽明录》,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之推的《冤魂志》等。干宝《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以下为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一小部分推荐:


    IP属地:广东3楼2014-05-08 18:07
    回复
      5)博物志,作者张华,共十卷,分类记载了山川地理、飞禽走兽、人物传记、神话古史、神仙方术等。实为继《山海经》后,我国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填补了我国自古无博物类书籍的空白。
      《博物志》另一大贡献是保存了我国古代不少神话材料。如所记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传闻,是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原始资料。据东晋王嘉《拾遗记》称。此书原400卷,晋武帝令张华删订为10卷。《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著录《博物志》即为10卷。因原书已佚,故今本《博物志》由后人搜辑而成。

      6)玄中记,作者郭璞(pú),是产生时期较早的志怪小说代表作。它上承远古传说,从《山海经》所载的殊方绝域、飞禽走兽、奇花异木、山川地理的神话演化而来,广罗天下奇闻异事;它下启六朝志怪,书中内容所载多为后代志怪小说所借鉴。由于它在撰述体例上的特殊形式,被划归为地理博物类志怪小说。主要将其分为四类:远古神话、山川动植、精怪故事、远国异民,分别对其进行论述。


      IP属地:广东6楼2014-05-08 18:10
      回复
        7)神仙传,葛洪撰。十卷。书中收录了古代传说中的92位仙人的事迹。虽事多怪诞,但其中不少人常为后世养生文献所引用;有些内容对研究中国古代养生学术也不无参考意义。《神仙传》中故事众多,故篇幅较长,故事情节大多复杂、奇特、生动。如《栾巴传》写仙人栾巴为民除害的故事,中间说一庙鬼化作书生,骗太守许以女儿。栾巴见之,遂做法驱之,使庙鬼现形为老狸。故事以生动的情节,刻画了道教的法力,笔墨虽少,却塑造了一个为民除害的正面形象。类似的故事还有《王远传》、《刘根传》、《吕恭传》等,均以想象丰富,记叙生动著称。

        8)拾遗录,作者王嘉。共10卷。前9卷记自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的历史异闻,其中关于古史的部分很多是荒唐怪诞的神话。汉魏以下也有许多道听途说的传闻,尤其宣扬神仙方术,多诞谩无实,为正史所不载。末1卷则记昆仑等8个仙山。文字绮丽,所叙之事类皆情节曲折,辞采可观。后人多引为故实。如第6卷记刘向校书於天禄阁,夜有老人燃藜授学;贾逵年5岁,隔篱闻邻人读书后遂能暗诵六经。这两则传说即很有名。


        IP属地:广东7楼2014-05-08 18:11
        回复
          9)志怪,同名有3本。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孔约的《孔氏志怪》。(3本内容不一样的,仅仅同名而已)。其中祖台之〔约公元三一七年至四一九年间在世〕字符辰,范阳人。生卒年不详,仅知他当东晋时在世。官至侍中,光禄大夫。台之着有文集十六卷,志怪二卷,《唐书经籍志》作文集十五卷,志怪四卷。
          10)灵鬼志,晋荀氏撰。其中最有名的是《嵇中散》原文:
          嵇中散神情高迈,任心游憩。尝行西南游,去洛数十里,有亭名华阳,投宿。夜了无人,独在亭中。此亭由来杀人,宿者多凶;中散心神萧散,了无惧意。
          至一更中操琴,先作诸弄,雅声逸奏,空中称善。中散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没于此数千年矣。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也,故来听耳。身不幸非理就终,形体残毁,不宜接见君子;然爱君之琴,要当相见,君勿怪恶之。君可更作数曲。” 中散复为抚琴,击节曰:“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计?”乃手挈其头曰:“闻君奏琴,不觉心开神悟,恍若暂生。”遂与共论音声之趣,辞甚清辨。
          谓中散曰:“君试以琴见与。”于是中散以琴授之。既弹众曲,亦不出常;唯《广陵散》声调绝伦。中散才从受之,半夕悉得。先所受引殊不及。与中散誓,不得教人,又不得言其姓。天明,语中散:“相与虽一遇于今夕,可以还同千载;于此长绝,能不怅然!”
          11)甄异传,戴祚著。顾名思义,是经过作者甄别、留选而传写下来的。主要从其所记人、鬼的情感的角度来解读之、言说之,以揭示其自致力而可为的人的思想和深寄情于人间的鬼的思想——人情、鬼情皆未了,鬼即人也,从而指出其在魏晋志怪小说中的异样色彩。


          IP属地:广东8楼2014-05-08 18:11
          回复
            12)搜神后记,又名《续搜神记》,是《搜神记》的续书。题为陶潜撰。所记有元嘉十四年(437年)、十六年(439年)事,其伪不可待辩。皆陶潜死后事,故疑此书为伪托,或以为经后人增益。它内容上略为妖异变怪之谈,而多言神仙;艺术上是芜杂琐碎的记叙减少,成片的 有关当地风土的民间故事。作者赋予这些山川风物丰富的人情美,所以显得美丽动人。一类是人神、人鬼的爱情故事。著名的有《白水素女》、《李仲文女》、《徐玄方女》等。这类题材写得绚丽多姿,极富浪漫梦幻意味,且往往加以悲剧的结尾,使他们成为全书引人注目的篇章。再一类是不怕鬼的故事,叙事机智诙谐,是《搜神后记》区别于其它志怪小说另一颇具特色的地方。


            IP属地:广东9楼2014-05-08 18:12
            回复
              14)异苑,刘敬叔撰。《异苑》之名系仿自刘向的《说苑》,共计382条,基本上都是各种奇闻异事。诸如山川灵异,古今名人、动植物、器物的神奇变化、吉凶征兆,民间祭祀神只、鬼神故事、冢墓灵异和梦兆,妖精变化、死而复生等等。文字简短,只有几十字或百来字,情节简单,叙事概略,缺乏描写性语言,所以形象不够生动,难与《幽明录》等同类著作相比,这也是它几乎一度失传,对后世影响不大原因。
              15)齐谐记,古时记载奇闻逸事的书籍。《庄子·逍遥游》提到:“齐谐者,志怪者也。”刘宋东阳无疑曾有《齐谐记》七卷,已佚。后南朝梁吴均(469~520)续作1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今本只有17条,但文辞优美,书中不少故事曾广为流传,如田庆兄弟三人分荆故事,张华识别斑狸精故事,九月九日桓景登高避灾故事,七月七日织女渡河会牛郎故事,五月五日作粽祭屈原故事等等,常为人引作典故。阳羡书生寄居鹅笼一条,又曾受佛经故事影响,徐子光《蒙求注》引刘晨、阮肇故事,《太平御览》引吴龛故事,《乐府诗集》引王敬伯故事,均不见今本,原书似已散佚。


              IP属地:广东11楼2014-05-08 18:13
              回复
                16)述异记,南朝齐祖冲之所著。共有10卷。现已失传。此书与颜之推《冤魂记》相反,很少佛教、神仙类内容,以妖祥休咎为最多,这也与祖冲之天文历算家身份相吻,其中只有少数几条记事委婉曲折,具有可读性,如黄苗祝祷后自食其言遭受天谴的故事,劝人重信用、守然诺,自有可取之处。特别是黄苗食言化虎,受罚五年后再变为人的故事,对后代小说戏剧启发很大。书中写鬼的故事也不少,但更少有特色。仅有颍川庾某故事,死后复生,冥吏借机勒索钱财,直接成为《聊斋志异》中名篇“席方平”的范本。因此,与《幽明录》等同类题材相比,祖冲之《述异记》对后世影响不大
                17)述异记,南朝梁任昉所著。与祖冲之的《述异记》一样,也是记怪异之事,极少涉及当时很普遍的佛家内容,但题材要比祖冲之《述异记》广泛丰富得多。神话传说、山川地理、古迹遗址、民间传说、历史掌故、奇禽珍卉等,无所不记,内容相当庞杂。其中资料类的条目,与张华《博物志》相近,但比《博物志》资料丰富。如精卫填海、武陵桃花源等,都将历史上数种说法加以排列,再做取舍。另外书中辑录的一些民谣民谚,亦可看出当时社会风气、民俗人情。另外不少条文还征引前人一些诗赋文章,这些诗赋文章有的已失传,更显其资料的可贵。



                IP属地:广东12楼2014-05-08 18:14
                回复
                  20)接下来是我的最爱。
                  列仙传,是我国最早且较有系统的叙述神仙事迹的著作,记载了从赤松子(神农时雨师)至玄俗(西汉成帝时仙人)七十一位仙家的姓名、身世和事迹,时代跨度较大。传记体例仿《列女传》,首为众仙传记,记后各有四言赞语,篇末总赞。《列仙传》一开始出现并非道书,有人认为是志怪小说,也有人看作杂史杂传,但它后来被收入《道藏》(138册),成为道书。道教追求得道成仙,通过热烈迷狂的想象构筑了一个较完整的神仙谱系,而《列仙传》中出现的众神仙成了这个神谱的重要组成部分。


                  IP属地:广东14楼2014-05-08 18:15
                  回复
                    21)神录,刘之遴著。作者一生波折。其生于公元四七八午至五四九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刘虬之子。生于宋顺帝升明二年,卒于梁武帝太清三年,年七十二岁。(中国文学者生卒考作生于升明元年,卒于太清二年。此依列代名人年谱,并参梁书本传)八岁能属文,十五举茂才对策。沈约、任昉见而异之。超家宁朔主簿,辟太学博士。累迁都官尚书、太常卿。性好古爱奇,在荆州聚古器数十百种。侯景之乱,之遴避难还乡;湘东王绎嫉其才学,密送药杀之。
                    22)晋仙传,颜协著。七代祖含,晋侍中、国子祭酒、西平靖侯。父见远,博学有志行。初,齐和帝之镇荆州也,以见远为录事参军,及即位于江陵,以为治书侍御史,俄兼中丞。高祖受禅,见远乃不食,发愤数日而卒。高祖闻之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士大夫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也。”协幼孤,养于舅氏。少以器局见称。博涉群书,工于草隶。释褐湘东王国常侍,又兼府记室。世祖出镇荆州,转正记室。时吴郡顾协亦在蕃邸,与协同名,才学相亚,府中称为“二协”。舅陈郡谢暕卒,协以有鞠养恩,居丧如伯叔之礼,议者重焉。又感家门事义,不求显达,恒辞征辟,游于蕃府而已。大同五年,卒,时年四十二。世祖甚叹惜之,为《怀旧诗》以伤之。其一章曰:“弘都多雅度,信乃含宾实。鸿渐殊未升,上才淹下秩。”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5楼2014-05-08 18:15
                    回复
                      23)冤魂志,颜之推著。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论因果报应的志怪小说。内容反映封建原始阶级滥杀无辜的暴行;反映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斗争;歌颂了廉洁明正的清官;反映了兵荒马乱年代人民遭受的苦难。作为一部“释氏辅教之书”,宣扬佛家思想和教化是其主旨。围绕这一中心,《冤魂志》在内容上重点突出因果报应说,主要描述了因诸般恶行而遭受的报应,用以强调佛教冤报论信而有征。颜之推本人命运多舛,“一生而三化”,经历了诸多家国变故和人生磨难。心态的微妙变化,家族学佛的传统,使得颜之推一方面自觉地著书为佛教服务,推行教化;在另一方面,又寻求佛教中积极的一面,使之与儒家传统思想相融合。


                      IP属地:广东16楼2014-05-08 18:16
                      回复
                        本人能找到的十分有限,以下是我从别地找来的列表,望大家补充。
                        战国时代的鬼怪书主要有:
                        《归藏》
                        《黄帝说》(40篇)
                        《汲家琐语》
                        《穆天子传》
                        《山海经》(郭璞注)
                        《禹本纪》
                        《伊尹说》(27篇)
                        ……
                        两汉时期的鬼怪书主要有:
                        《汉武洞冥记》(郭宪著,四卷六十则)
                        《汉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
                        《汉武内传》(班固著,存一卷)
                        《括地志》
                        《列仙传》
                        《神仙记》
                        《神异经》(东方朔著,一卷)
                        《十洲记》(东方朔著,一卷)
                        《蜀王本纪》
                        《徐偃王志》
                        《玄黄经》
                        《虞初周说》(943篇)
                        《异闻记》
                        ……
                        六朝时期的鬼怪书日益增多,主要有:
                        《博物志》(张华著,400卷)
                        《集灵记》(颜之推著)
                        《旌异记》(侯白著)
                        《列异传》(魏文帝著,3卷)
                        《灵鬼志》(荀氏著)
                        《灵异记》
                        《冥祥记》(王琰著,10卷)
                        《齐谐记》(东阳无疑著,7卷)
                        《神仙传》
                        《神异记》(王浮著)
                        《拾遗记》(王嘉著,10卷)
                        《述异记》(祖冲之著,2卷)
                        《搜神后记》(陶潜著,10卷)
                        《搜神记》(干宝著,20卷)
                        《续齐谐记》(吴均著,1卷)
                        《宣验记》(刘义庆著)
                        《研神记》
                        《异林》(陆氏著)
                        《异苑》(刘敬叔著,存10卷)
                        《幽明录》(刘义庆著,30卷)
                        《冤魂志》
                        《甄异传》(戴祚著)
                        《志怪》(
                        著)
                        ……


                        IP属地:广东17楼2014-05-08 18:16
                        回复
                          码一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5-09 21:55
                          回复
                            大神,多谢了,已收藏


                            21楼2014-08-05 20:24
                            回复
                              干宝出身很高,做过著作郎的都是干部子弟。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5-05-27 13: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