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吧 关注:245贴子:751
  • 20回复贴,共1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万国来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吧里有多少人是因为《明朝那些事儿》开始崇拜上姚广孝的?举手我看一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5-09 22:20回复
    【告别】
      永乐十六年(1418)三月,北京庆寿寺。
      朱棣带着急促的脚步走进了寺里,他不是来拜佛的,他到这里的目的,是要向一个人告别,向一个朋友告别。
      八十四岁的姚广孝已经无力起身迎接他的朋友,长年的军旅生涯和极其繁重的参谋工作耗干了他的所有精力,当年那个年过花甲却仍满怀抱负的阴谋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个躺在床上的无力老者。
      此时的姚广孝感慨良多,洪武十八年(1385)的那次相遇不但改变了朱棣的一生,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自此之后,他为这位野心家效力,奇计百出,立下汗马功劳,同吃同住同劳动(造反应该也算是一种劳动)的生活培养了他和朱棣深厚的感情,朱棣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他的朋友。
      这并不奇怪,野心家的朋友一般都是阴谋家。
      在朱棣取得皇位后,姚广孝也一下子从穷和尚变成了富方丈,他可以向朱棣要房子、车子(马车)、美女、金银财宝,而朱棣一定会满足他的要求。因为作为打下这座江山的第一功臣,他完全有这个资格。
      可他什么也不要。
      金银赏赐退了回去,宫女退了回去,房屋宅第退了回去,他没有留头发,还是光着脑袋去上朝,回家后换上僧人服装,住在寺庙里,接着做他的和尚。
      他造反的目的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抱负实现了,也就心满意足了。此外,他还十分清楚自己的那位“朋友”朱棣根本不是什么善类,他是绝对不会容忍一个知道他太多秘密,比他还聪明的人一直守在身边的。
      所以他隐藏了自己,只求平静地生活下去。
      综观他的一生,实在没有多少喜剧色彩,中青年时代不得志,到了60 岁才开始自己的事业,干的还是造反这个整日担惊受怕,没有劳动保险的特种行业。等到造反成功也不能太过招摇,只能继续在寺庙里吃素,而且他也没有类似抽烟喝酒逛窑子的业余爱好,可以说,他的生活实在很无趣。
      他谋划推翻了一个政权,又参与重建了一个政权,却并没有得到什么,而在某些人看来,他除了挣下一个助纣为孽的阴谋家名声外,这辈子算是白活了。
      他的悲剧还不仅于此,他之前的行为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也算不上是个坏人,他还曾经劝阻过朱棣不要大开杀戒,虽然并没有成功,却也能看出此人并非残忍好杀之辈。
      但这并不能减轻他的恶名,因为他毕竟是煽动造反的不义之徒,旁人怎么看倒也无所谓,最让他痛苦的是,连他唯一的亲人和身边的密友也对他嗤之以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5-09 22:22
    回复
      永乐二年(1404)八月,姚广孝回到了家乡长州,此时他已经是朝廷的重臣,并被封为太子少师,与之前落魄之时大不相同,可以说是衣锦还乡,但出乎他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父母已经去世,他最亲的亲人就是他的姐姐,他兴冲冲地赶去姐姐家,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分享自己的荣耀,但他的姐姐却对他闭而不见(姊不纳),无奈之下,他只好去见青年时候的好友王宾,可是王宾也不愿意见他(宾亦不见),只是让人带了两句话给他,这两句话言简意赅,深刻表达了王宾对他的情感:
        和尚误矣!和尚误矣!
        姚广孝终于体会到了众叛亲离的滋味,原先虽然穷困,但毕竟还有亲人和朋友,现在大权在握,官袍加身,身边的人却纷纷离他而去。
        耳闻目睹,都带给姚广孝极大的刺激,从此他除了白天上朝干活外,其余的时间都躲在寺庙里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似乎是要反省自己以前的行为。
        这种生活磨练着他的身体,却也给他带来了长寿,这位只比朱元璋小七岁的和尚居然一口气活到了八十四岁,他要是再争口气,估计连朱棣都活不过他,有望打破张定边的纪录。
        但这一切只是假设,现在已经奄奄一息的他正躺在床上看着自己这位叫朱棣的朋友。
        心情复杂的朱棣也注视着姚广孝,像他这样靠造反起家的人最为惧怕的就是造反。所以他抓紧了手中的权 力,怀疑任何一个靠近他的人,而眼前的这个人是唯一例外的。这个神秘的和尚帮助他夺取了皇位,却又分毫不取,为人低调,他了解自己的脾气,性格和所有的一举一动,权谋水平甚至超过了自己,却从不显露,很有分寸。这真是个聪明人啊!
        只有这样的聪明人才能做朱棣的朋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5-09 22:27
      回复
        在双方的这最后一次会面中,他们谈了很多,让人奇怪的是,他们谈的都是一些国家大事,姚广孝丝毫未提及自己的私事,这似乎也很正常,大家相处几十年,彼此之间十分了解,也就没有什么私事可说了的吧。
          朱棣很清楚,姚广孝已经不行了,这是一个做事目的性很强的人,自然不会无缘无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找自己聊国家大事,他一定会提出某个要求。
        朱棣和姚广孝如同老朋友一般地继续着交谈,但在他们的心底,都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话终于说完了,两人陷入了沉默之中。
          姚广孝终于开口了,他提出了人生中最后一个要求:
          “请陛下释放溥洽吧。”
          朱棣默然。
          不出所料,他果然提出了这个要求。
          堪称当世第一谋士的姚广孝临死前提出的竟然是这样的一个要求,这个溥洽到底是什么人呢,能够让姚广孝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如此挂念他的安危?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5-09 22:28
        回复
          其实溥洽的个人安危并不是那么重要,只是因为这个人的身上隐藏着一个秘密,隐藏着朱棣追寻十余年而不得的一个答案。
            这个秘密就是建文帝的下落。
            十六年前,一场大火焚毁了皇宫,同时也隐灭了建文帝朱允炆的踪迹,等到朱棣带领大群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的时候,留给他的只是一堆废墟和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尴尬局面。
            从此建文帝的下落就成了他的心头大患,为了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朱棣想尽各种办法四处找人,只要有任何蛛丝马迹,他就会抓住不放。
            也就在此时,有人向他告密,还有一个人知道建文帝的下落,这个人就是溥洽。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5-09 22:29
          回复
            顶在不灌水我们就老了
               --爱你,我只是大自然爱的搬运工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5-11 00:56
            收起回复
              我的偶像是张居正!!!!!!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5-16 06:13
              回复
                举爪
                ——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0-28 20:55
                回复
                  举爪
                  ——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0-28 20:56
                  回复


                    16楼2015-02-28 17:51
                    回复
                      第二部看姚广孝,第三部看王守仁,第四部看徐文长,第五部看张居正,嗯,就这么看过来的。


                      IP属地:北京17楼2015-04-10 15:14
                      回复
                        明朝那些事儿只是一方面,还有灰熊猫写的《朱棣的权谋》也让我迷上了姚广孝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8-19 0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