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古称“西海”,又称“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北魏以后,始称青海。藏语称“库库诺尔”,意皆为蓝色或青色的湖。青海湖之名始于近代,1949年后才普遍称青海湖。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之间,北纬36°32′~37°15′之间。
(一)、气候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1)光照: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年辐射总量在171.461千卡/平方厘米·年-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2)气温: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和-33.4℃。
(3)水分: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东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发量达1502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湖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热同季。
(4)大风和沙暴: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每年2~4月,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且盛行西北风。以刚察为例。大风(≥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间,最多3月份达19天之多。沙暴历年平均为14天。重点保护区布哈河口——鸟岛区多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由于湖区海拔高,湖西风多,高空气影响极大,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在风力作用下,一般波浪为2~3级,最大为7~8级,全年波浪6级以上的日数为40天左右。
(二)、岛屿
(1)鸟岛: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鸟蛋遍地故名)。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岛的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镰形棘豆、西伯利亚蓼、嵩草、早熟禾等。鸟岛是亚洲特有的鸟禽繁殖所,是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
(2)海心山:位于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鸟岛约25公里,岛形长,中部宽而两端窄,长2.3公里,宽0.8公里,面积1.14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66米,由花岗岩、片麻岩组成,岛东缘有一泉眼,可供饮用。南部边缘岩石裸露形成陡崖,东、西、北为平缓滩地。岛上大部分为沙土覆盖,生长着冰草、芨芨草、镰形棘豆、嵩草、披针叶黄花、西伯利亚黄精等,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鸟禽集中在岛崖边及碎石滩地栖息。
(3)海西山:又名海西皮,位于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与鸟岛同处在布哈河冲积滩地的顶端,岛的东北缘有断层陡崖紧靠湖边,陡崖外有一近似圆柱形的岩石屹立于湖中,是鸬鹚的繁殖场所,岛上植被覆盖度在90%以上。
(4)沙岛:于湖东北,海晏县境内,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长约13公里,最宽处约2.8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垄突出水面受风沙堆积形成。1980年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并围成33平方公里沙岛湖,表面均由沙砾覆盖,无植被,是鱼鸥栖息繁殖地。
(5)三块石:又名孤插山,位于湖西南,是由7块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组成,高约17米,面积约0.056平方公里,距鸟岛、海心山20公里。岛上仅在碎石块间隙生长有牛尾蒿等。植被覆盖不到5%。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古称“西海”,又称“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北魏以后,始称青海。藏语称“库库诺尔”,意皆为蓝色或青色的湖。青海湖之名始于近代,1949年后才普遍称青海湖。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之间,北纬36°32′~37°15′之间。
(一)、气候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1)光照: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年辐射总量在171.461千卡/平方厘米·年-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2)气温: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和-33.4℃。
(3)水分: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东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发量达1502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湖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热同季。
(4)大风和沙暴: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每年2~4月,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且盛行西北风。以刚察为例。大风(≥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间,最多3月份达19天之多。沙暴历年平均为14天。重点保护区布哈河口——鸟岛区多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由于湖区海拔高,湖西风多,高空气影响极大,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在风力作用下,一般波浪为2~3级,最大为7~8级,全年波浪6级以上的日数为40天左右。
(二)、岛屿
(1)鸟岛: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鸟蛋遍地故名)。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岛的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镰形棘豆、西伯利亚蓼、嵩草、早熟禾等。鸟岛是亚洲特有的鸟禽繁殖所,是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
(2)海心山:位于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鸟岛约25公里,岛形长,中部宽而两端窄,长2.3公里,宽0.8公里,面积1.14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66米,由花岗岩、片麻岩组成,岛东缘有一泉眼,可供饮用。南部边缘岩石裸露形成陡崖,东、西、北为平缓滩地。岛上大部分为沙土覆盖,生长着冰草、芨芨草、镰形棘豆、嵩草、披针叶黄花、西伯利亚黄精等,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鸟禽集中在岛崖边及碎石滩地栖息。
(3)海西山:又名海西皮,位于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与鸟岛同处在布哈河冲积滩地的顶端,岛的东北缘有断层陡崖紧靠湖边,陡崖外有一近似圆柱形的岩石屹立于湖中,是鸬鹚的繁殖场所,岛上植被覆盖度在90%以上。
(4)沙岛:于湖东北,海晏县境内,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长约13公里,最宽处约2.8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垄突出水面受风沙堆积形成。1980年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并围成33平方公里沙岛湖,表面均由沙砾覆盖,无植被,是鱼鸥栖息繁殖地。
(5)三块石:又名孤插山,位于湖西南,是由7块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组成,高约17米,面积约0.056平方公里,距鸟岛、海心山20公里。岛上仅在碎石块间隙生长有牛尾蒿等。植被覆盖不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