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th2000吧 关注:16,980贴子:254,925

[随笔]20140510新人工作月余,随笔一贴,谈谈感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小硕刚毕业,在一家外企做设计工作,工作月余,简单谈下自己的见解。
1、外企很多工作技术含量不高。
作为新人,看了下同事的工作,私下感觉理工科背景下都可以通过学习胜任,技术含量真心不高,核心的技术都不在中国,搞好外语,学会做人,就能进外企,对外企期待学技术有点困难。
2、大牛永远是少数,混饭的太多。
企业里知道主义的人多,知识主义的人少,真正能解决核心问题的人太少~对着制作技术PPT不是纠结原理,而是纠结这个线实线还是虚线好看些的问题多。
3、唯一让我感到欣慰的,公司有很好的经,画着很大的饼,企业文化不错。
简简单单三条,新兵感悟,说心里好,对于在行业世界顶级的公司技术部干算不上技术的活,我内心深处也对以后发展产生迷茫……钱多钱少是一个概念,人不能废了才最重要,坚持下吧,且行且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5-10 22:55回复
    赞!外企核心技术都在总部,拿过来的基本都是几十年前的东西了,学学管理和流程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5-10 23:03
    回复
      管理啊…就是很大阔以学的呢!加油!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5-10 23:14
      回复
        那楼主的意思是应届生去外企不如去国企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5-10 23:54
        收起回复
          比楼主早出来几个月,也和大家分享下看法。
          1.关于技术含量
          首先赞成楼主,要说核心技术,外国人会傻乎乎地提供给我们那才是怪事,人家在本土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我们一去人家就教我们?怎么可能……不过,话说回来,我个人认为,公司里的工作,应该是,别说理工科,就是文科背景的人来做都可以学习后完成才对。毕竟,自从福特开始流水作业以来,工作的细分和标准化就是时代的潮流。只有你自己会,别人一辈子都学不会的东西不是知识技能,而是天分。也许在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不仅仅是工厂,连设计人员的工作也是中专生可以完成的,每个人的可替代性都变强了,因为工作被细分为很简单的部分,而每个部分的流程都被标准化了。
          何况,现在的你一定也能发现,虽然每个人都做些简单的事情,但是项目依然可以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推进,从一团混沌变成五脏俱全。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个工程师,我们追求的都是成为技术上的“独一无二”,而大企业管理的目的,标准化,就是消除这种“差异”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5-11 00:13
          收起回复
            外企是有的核心技术保密很严格的,我们公司也一样,不过其他不是核心的技术也可以学到啊,至于学习管理和流程,不同岗位看到的真心不一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啊。
            以前我还是绘图员的时候每天的工作就是转总部过来的图纸,当时觉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上班跟着就一点激情也无,很消极的。后来自己反思良久端正了工作态度,认真对待了才会发现抄图也是很难的,具体到虚线实线的选用,连颜色的选用都得规范,图框的规范,技术要求的规范,默认加工精度,表面处理方式,粗糙度选择,公差选用,图纸的视角的选择等等 把这些搞懂可真的不容易,也许也会觉得这些有啥用呢,再漂亮的图纸也只不过是抄过来的。事实上有了这些经验做基础,让我以后工作更便利。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4-05-11 00:15
            收起回复
              再后来可能抄图抄多了错误少一点,领导给安排做工程师的活了,也就是拿以前图纸改改尺寸之类的,而且是领导怎么改就怎么改,可能有些人觉得又没技术含量了,可是对我来说机会就很难得啦,毕竟我起点很低的,然后我就去研究为什么要这么改,这个东西在机器哪个位置,干嘛用的,怎么不改别的样式,这些都要靠自己琢磨,工作中基本上没人会手把手教你,这样一积累,机器就了解差不多了,当然光了解还是没用的,接下来就是深入理解了,然后归类总结,记笔记,基本上一年写一个大的笔记本。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05-11 00:28
              收起回复
                再然后我又感动上苍啦,被安排带个小团队去设计一条流水线,一条线价值两千多万吧,又是全新的挑战了。
                至于管理和流程,每个岗位看到的真的不一样,做绘图员的时候只明白下发图纸的流程,至于其他部门都是听来的,后来做做设计就能跟其他部门略微接触了,才发现以前听来的未必都是对的,再后来做带人开发设备,接触会更多,视野也会更广,最主要的你不是在看而是参与其中,是在做。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4-05-11 00:39
                收起回复
                  之所以说这些是想说不管在哪个公司,每个岗位真的很平淡,技术都是那些不重要的知识积累出来的,工作中不会有人把他们公司核心的技术写在ppt里面到处给人讲解的。
                  工作心态挺重要的,积极对待跟消极抵触结果会完全不一样,既然必须得上班,既然必须得绘图,那画什么不是画,干嘛不精益求精呢。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4-05-11 00:46
                  收起回复
                    感谢各位的发言,交流是很有益的事情,说实话,我以前也另一家顶级外企公司实习过,心态也是很向上,什么都干,什么都学。正式毕业后也是这样,说实话外企是跳板,这是内心深处的定位。但一个具有所谓很大视野和名气的工作环境是否真心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有帮助呢? 一个脱离了实践只处理后期市场本土化的工作是否真正有前景呢? 本人的目标并不是做一个职场高级经理人,而是做一个能够后期创立自己事业的人。所以对在外企工作是否能积攒实现自己梦想的东西感到了不安,当然时间短,我还是会坚持。只是发现一个矛盾的命题,越大越有名的企业会越人性越规章化,但对个人的成长而言也有很大程度的限制。所以呆在外企时间久了,可能很难适应象牙塔外的生活。记得我实习时的一个领导,湖大硕士毕业,他才富士康出身,到博世,后到苹果。他说了一段话很震撼我,富士康是他最累最纠结的体验,但的确交给了他很多东西。后面的外企走马观花,但他的能力的养成却在私企。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5-11 06:53
                    收起回复
                      我想说如果做一个优秀的机械设计师,是离不开生产线的摸爬滚打的,也是离不开真正实践上设计工作的,如果仅仅只做了后期的沟通客户和解决失效的问题是不能成为一颗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的工程师的。我亲自设计和制作过一些国家项目,对实践的应用深有感触。所以我隐隐约约感受到在外企坐办公室,想未来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机械工程师,是有一定难度的,我看到外企很多工程师都是对产品和流程了解,产品外的视野少的可怜,说不上悲哀,但假设真心外企出来后去私企,九成难以做技术。管理有管理的策略,但技术是根基。
                      myth的根基牢靠,所以能成为一颗大树,但如果发展的环境仅仅是未来为了把你培养成一颗合格的螺丝钉,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培养全面素养,光靠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亲身做了才能体会到计划和预想外的问题。
                      关于知道主义和知识主义,我实质是想说,知道一个东西,可能只需要5分钟,了解需要2~3天,但达到能熟练应用并能创造价值,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实践的积累。外企的弊端是亲手实践的机会有限,知识运用精通的途径受限,问和思是很多人解决和理解问题的方法,亲身去做,九成会出现千奇百怪的问题。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5-11 07:25
                      回复
                        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弥补很多环境的弊端,不过真正重要的在于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现在所走的路是不是合拍,会不会南辕北辙,myth曾说过世界很大,不一定把自己的一生扎根机械。我很赞同这句话,但寻觅未来路往往会范路径习惯的干扰,不知不觉就离不开机械了,求稳求实是一个工程师的素养,我也深受影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5-11 07:38
                        收起回复
                          我也希望将来能去世界行业顶级公司啊~~


                          14楼2014-05-11 10:22
                          收起回复
                            给楼主点32个赞,lz在学校一定是个爱学习爱思考的好孩子。
                            人家比楼主还小几岁,看问题可能没有楼主那么深入。
                            我觉得,其实在工厂里能学的东西不一定能比你待在办公室多。先不考虑特殊因素,办公室里招的员工,所谓设计人员,门槛应该是比工厂要高的,那么,如果办公室尚且“知道”为主,可能工厂里大多数人连“知道”都算不上。以我们公司为例,一般工厂生产部门出了问题,就会寻求技术部门求援,技术部门解决不了,就会向总公司汇报,也就是说,工厂解决不了的问题,设计部门都会知道,而设计部门知道的事情,工厂不一定清楚,则就是说,在办公室里,至少给了你一个台阶,让你明白这里会出现问题,是这么解决的,原因是这个,至于更深的原理,大哥曾经讲过他的学习方法:打开百度百科,把里面的链接一直点到自己理解的最底层。这就是楼主所说的“主观能动性”了吧。
                            我觉得在外企,最主要的优势是,有总公司几十年的技术、管理经验的依托,许多问题出现后,他们都是存在解决案例和解决思路的,你照着做可以知道怎么解决,而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发掘下去,是会有许多知识原理的。
                            公司付的钱,是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的劳动,也就是说,只要能解决问题,我们就是个合格的“员工”,而自己去深度挖掘的部分,就属于自我驱动了,长期有利,而短期没有明显效果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5-11 10:29
                            收起回复
                              我认为企业之所以不是学校,是因为他的每个举动的最终目的都是盈利,什么人才培养,产品研发都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进行的,如果你真的是想要满足对知识的求索,可能企业真不是一个符合你人生追求的地方,也许你更应该去研究所。
                              我尤其赞同楼主说的,有些人只停留在理论了解的阶段,实际做起来各种问题就各种问题就都暴露出来了。举个例子,我们公司有一次要对新产品的性能进行验证,怎么做呢?开发部的小头目就来说了,根据公司某某规定,我们应该这样这样,达到这样这样的标准,因此,我们做法是,按照操作书,这样这样,大家照做就行了,最后数据这样这样处理,OK。然后实验中就发现,由于设备问题,根本不能满足实验工况,然后就开始一轮扯皮,互相推诿责任,最后我们达成共识,是由于总公司采购不合理造成的,各部门没责任,大家笑哈哈。
                              其实几百年前,古人就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太多人人浮于事了,至少我也是其中之一……此处可以捂脸么……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5-11 11: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