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长安
(壹)长安长安
“我叫楚长安。”这个漂亮的女人抿了一口茶,“你好。”
我摊开手中的笔记,打开录音笔,冲她微笑:“我是叶温。那我们开始吧。”我是一名作家,现在依靠采访真实案例寻找灵感。楚长安是我采访的对象。
楚长安的母亲是西安人,给她取名叫长安,一是因为祝愿,二是因为纪念——长安的父亲与她母亲在西安相识。
长安五岁那年,父亲出了事故,于是她们一家人——实际上只有母女二人来到c市。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爸爸死的那一天,妈妈头戴白花,端庄又肃穆的样子。她没有哭,因为心里的眼泪眼泪早已经流干了。”
长安缓缓地说,仿佛在讲述一件与她无关的事,茶冒出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脸。
(贰)齐临
于是长安就这样在c市长大,一如既往地大吵大闹,大哭大笑,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再然后,十三岁的长安成为了一名初中生。
那所所谓市重点中学有一件奇怪的事,这件事叫做齐临。“那时候,他是我的同桌。”齐临不讲话,开学一个星期,齐临和长安没说过一句话,以至于长安一度认为他是个哑巴。后来班会课老师宣布入学成绩:“齐临,语文97,数学100,英语100,科学100。”老师笑咪咪地看着齐临,然后冲全班同学说:“大家要向齐临同学好好学习。”那天长安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成绩,但齐临这个名字却深深的刻在了她的脑子里。
齐临长得不好看,偏瘦,那个时候个子很矮,和长安一起坐在第一排,由于先天性近视的缘故,驾着一副老气横秋的眼镜,手上还总捧着一本《时间简史》,有时是《自然哲学与高等数学》。
“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笔掉了。”长安眯着眼睛,好像在回忆那些过去的时光。上了初二后,老师重新排座位,他们就分开了——那时齐临已经长高了,曾经和长安并肩的少年,转眼长安看他需要抬头。
初三,对于长安是格外痛苦的一年,不愿让妈妈失望,却又要面对数学试卷的红叉。最后的最后,她朝齐临喊:“齐临,教我数学。”
他看着长安,仿佛在思考些。班上的人听到长安的话纷纷转头来看,长安站在齐临面前,把手上不及格的卷子摊到他面前,然后径自在他身边的空位子坐下。
齐临看着那张卷子,提笔把解题思路写上。
最后,他们又成了同桌。
(叁)灯光
初三的最后一个晚自习,同学们都陆续离开了,只留下长安和齐临两个人。教室的灯熄了。
长安摸索着在书包中找出一盏灯。齐临盯着她,眼睛不眨一下,那天晚上,长安第一次发现齐临的眼睛一闪一闪的,黑得发亮。
“楚长安,我想考一中。”
齐临这么说,耳朵有些泛红。楚长安的心脏开始剧烈地跳动,仿佛一下子要跳出来。
灯光昏暗,他没有笑,说得格外认真。
楚长安点点头:“你一定能考上。”齐临笑了。
楚长安看着灯光下的剪影。
齐临,其实我也想考。
(肆)告白·告别
初三毕业的那个晚上,他们班在一家酒店里办谢师宴,大家很开心,喝了一点儿酒,长安一如既往地是全班的焦点。
最后她考得很好,上了一中。
她仍然记得那天晚上坐在角落里的少年冲她挥手离开的背影。也许是酒壮怂人胆,她一口气冲到他面前:“齐临,你喜欢我吗?”
齐临似乎有些窘迫,没有说话。
长安固执地盯着他,却又根本不在意他回不回答:“我喜欢你!”声音很大,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开始有人对他指指点点。
他依然没有说话。
于是长安好像失去了所有力气松开了手。她低头复又扬起一个一如既往的骄傲的微笑:“开学见!”
转身泪如雨下。
(伍)梦里花落知多少
长安开始追齐临。从初中毕业的那个酒店一直到大学。长安用尽她全身的力气想把齐临从他的星球上拉下来,最终还是失败。
大四毕业的时候,长安喝得大醉,冲齐临的宿舍喊:“齐临,你喜欢我吗?”齐临没有下来。
之后,她就回到了c市,后来齐临申请去美国的消息传了回来,她也终于死心,去年交了一个男朋友,准备结婚了。“总归是幸福了。”长安说,又抿了口茶,也许是凉了,又倒了些热水。
也许吧。我想。长安的脸上挂着那种淡淡的微笑,不像她提到齐临时的那种歇斯底里。
——“我以为他是喜欢我的。”长安低着头,终于控制不住地抽泣了起来,“他如果不喜欢我,为什么要帮我?为什么要告诉我他想考一中?”
也许是他善良,也许是那晚灯光太暧昧,以至于我们误会彼此相爱。
(陆)另一半结局
我叫叶温,是c市人,大约一年前我遇见了齐临。如长安所说,齐临长得并不好看,脸上还有一块丑陋的烧伤痕迹。
齐临小的时候父母双亡,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五岁到八岁那几年他患了抑郁症,不爱跟人说话,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八岁那年,长安的母亲领她去了一趟孤儿院,趴在窗口的小男孩一眼就记住了那个小姑娘和她笑起来明媚的空气。
十三岁,他认出了她。十五岁,他爱上了她。
齐临的爱比长安想象得更加卑微,更加单纯,也更加深邃。
他告诉她:“我想考一中。”
其实他想说的是,长安,我愿我的余生都是你。
大四毕业前,齐临终于鼓起勇气,要对长安告白,一次实验失误,他在医院躺了很久,之后就去了美国。
也许他还是太懦弱了。
齐临生活在那一个地球远方的星球上,远远看着那个蔚蓝色的星球,然后说,我爱你。
回国之前,他托我向长安带一句话:
长安长安,愿你一世长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