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开发区长效社会保障体系彰显民生大情怀
河北新闻网 05-09 15:02
河北新闻网讯(彭会明)近年来,邯郸开发区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和亲民惠民利民的发展理念,不断建立完善“吨粮补贴+商业财产性收入+综合施保”的公平、多元、长效社会保障体系。“长效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了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有改善、长远生计有保障,让农村共享开发区的发展成果,努力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文明和谐。”邯郸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闫德英说。
从“一次性货币补偿”到“永久性吨粮补贴”,让村民世代拥有“长期饭票”
为了保障村民的长远生计,2012年,开发区结合邯郸“吨粮市”建设标准制定了“吨粮补贴”政策。开发区征收农民土地后,由区财政按区片价标准,补偿兑付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将部分补偿款兑付给村民,剩余补偿款留作村级财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在此基础上,区财政再按照每年每亩两季共1吨粮食收成的标准,根据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粮食收购指导价,本着跨年度价格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对被征地村民进行补贴,并规定这项补贴可以由村民子孙后代继承,保证被征地村民失地不失收,让村民世代拥有“长期饭票”。同时,为了体现公平,这项补贴还是一项普惠政策,自开发区建区以来所有被征地农民都能享受。该政策实施两年来,区财政已向村民兑付补贴款1.2亿元。
从单纯“输血”到“造血”生财,给征地村民栽下“摇钱树”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被征地村民财产性收入,邯郸开发区结合区域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为各村预留出“金角银边”用地,利用留下的村财用于建设村集体商业综合楼,提高土地增值收益,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同时,村集体商业用地挂牌后取得的土地收益,除去向国家必须缴纳的各种税费后,开发区一分不留全部返还村集体,用于支持商业综合楼建设。目前,邯郸开发区先期托管的东耒马台二、五街、兼庄、爆台寺4个村庄都建起了商业楼,均拥有3万至5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年租金500万至800万元,用以补贴村民的水电暖、米面油、物业费等生活费用,提高和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2013年下半年,邯郸开发区又为东区东尚壁、西尚壁、南屯头、北屯头、常庄5个村谋划了26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由各村村委会利用村级财力自主实施建设。目前,邯郸开发区正在为东区剩余7个村建设商业综合体项目规划选址,同时综合考虑村民征地亩数等因素,对村集体商业综合楼进行股份制改造,变生活性补贴为股份制分红,让征地村民拥有个人的商业财产。
从“改善基本生活”到“综合施保”,农村群众生活走向城市化
邯郸开发区自2001年新区启动建设以来, 着力改善社会民生,农村教育、就业、养老、医疗、居住等各项社会事业已与城市全面接轨,全区基本实现了“五有”目标。少有优教,自2003年起,开发区即在中小学实施“五免”普惠教育,免学杂费、书本费、书包费、校服费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近几年来,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新建了5所标准化中小学。中有所业,财政出资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在家门口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资性收入成为重要经济来源。老有善养,相继出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养老生活补贴、百岁老人万元长寿金等政策,解除了百姓的后顾之忧。病有良医,开发区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9.8%,财政投资建设惠民医院,推广大病救助、“先住院、后交钱”政策,实施农村老人免费体检和大病救助机制,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与邯郸市中心医院合作办医,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水平和质量。住有宜居,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改造,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在起步区村庄改造成效显现的基础上,今年制定了东区12个村庄的改造规划,准备利用3-5年时间全部实施完成。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对农村道路、污水管网、照明、绿化、饮水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农民居住和生活环境。
已自动优化阅读,点击查看原文
河北新闻网 05-09 15:02
河北新闻网讯(彭会明)近年来,邯郸开发区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和亲民惠民利民的发展理念,不断建立完善“吨粮补贴+商业财产性收入+综合施保”的公平、多元、长效社会保障体系。“长效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了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有改善、长远生计有保障,让农村共享开发区的发展成果,努力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文明和谐。”邯郸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闫德英说。
从“一次性货币补偿”到“永久性吨粮补贴”,让村民世代拥有“长期饭票”
为了保障村民的长远生计,2012年,开发区结合邯郸“吨粮市”建设标准制定了“吨粮补贴”政策。开发区征收农民土地后,由区财政按区片价标准,补偿兑付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将部分补偿款兑付给村民,剩余补偿款留作村级财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在此基础上,区财政再按照每年每亩两季共1吨粮食收成的标准,根据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粮食收购指导价,本着跨年度价格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对被征地村民进行补贴,并规定这项补贴可以由村民子孙后代继承,保证被征地村民失地不失收,让村民世代拥有“长期饭票”。同时,为了体现公平,这项补贴还是一项普惠政策,自开发区建区以来所有被征地农民都能享受。该政策实施两年来,区财政已向村民兑付补贴款1.2亿元。
从单纯“输血”到“造血”生财,给征地村民栽下“摇钱树”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被征地村民财产性收入,邯郸开发区结合区域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为各村预留出“金角银边”用地,利用留下的村财用于建设村集体商业综合楼,提高土地增值收益,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同时,村集体商业用地挂牌后取得的土地收益,除去向国家必须缴纳的各种税费后,开发区一分不留全部返还村集体,用于支持商业综合楼建设。目前,邯郸开发区先期托管的东耒马台二、五街、兼庄、爆台寺4个村庄都建起了商业楼,均拥有3万至5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年租金500万至800万元,用以补贴村民的水电暖、米面油、物业费等生活费用,提高和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2013年下半年,邯郸开发区又为东区东尚壁、西尚壁、南屯头、北屯头、常庄5个村谋划了26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由各村村委会利用村级财力自主实施建设。目前,邯郸开发区正在为东区剩余7个村建设商业综合体项目规划选址,同时综合考虑村民征地亩数等因素,对村集体商业综合楼进行股份制改造,变生活性补贴为股份制分红,让征地村民拥有个人的商业财产。
从“改善基本生活”到“综合施保”,农村群众生活走向城市化
邯郸开发区自2001年新区启动建设以来, 着力改善社会民生,农村教育、就业、养老、医疗、居住等各项社会事业已与城市全面接轨,全区基本实现了“五有”目标。少有优教,自2003年起,开发区即在中小学实施“五免”普惠教育,免学杂费、书本费、书包费、校服费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近几年来,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新建了5所标准化中小学。中有所业,财政出资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在家门口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资性收入成为重要经济来源。老有善养,相继出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养老生活补贴、百岁老人万元长寿金等政策,解除了百姓的后顾之忧。病有良医,开发区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9.8%,财政投资建设惠民医院,推广大病救助、“先住院、后交钱”政策,实施农村老人免费体检和大病救助机制,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与邯郸市中心医院合作办医,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水平和质量。住有宜居,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改造,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在起步区村庄改造成效显现的基础上,今年制定了东区12个村庄的改造规划,准备利用3-5年时间全部实施完成。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对农村道路、污水管网、照明、绿化、饮水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农民居住和生活环境。
已自动优化阅读,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