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类入声字属于中古的觉韵字,上海话中读iah(部分人可能和ih有混淆),但是在苏州无锡读ioh,更西边的常州又是读iah。于是有人就有了所谓上海借了扬州音苏州借了南京音这样荒诞不经的怪论。从常理上讲,扬州话并非什么权威方言,上海话没有理由借扬州音,更何况iah ioh是插花式分布,太湖平原交通便利交流频繁,更难以想象会出现你借扬州我借南京他又扬州这种奇景。
其实呢,这个文读的来源跟扬州毫无关系,不管是上海苏州无锡还是常州,觉韵的文读来源都是一样的,即明朝官话。
让我们看看和觉韵相对的江韵的情况,当下四地江韵文读都是ian为主,造成江姜同音。但是,如果翻查更老一点的苏州资料,就可以发现当时江韵的文读是iaon,这个文读在《乡音字类》中保留还很完整,在陆基的音系中则已经只有匣母字才具备了(如巷yaon)。同样道理,觉韵文读的在北吴的早期形式是iaoh,这个韵母在各个地方发展的方向并不相同,在上海和常州iaoh合并入iah,和江韵平行,在苏州无锡则高化为ioh,和aoh>oh的发展类似。
可供旁证的是十四世纪昆山话文读韵书《韵要粗释》,该书当中“角”的读音既不同于“脚”也不同于“菊”,综合来看应该读kiaok,和kiak kiok分别对立,也和阳声韵“羊”、“降”、“容”不同音向对应。由此可见,所谓一边借扬州一边借南京纯属无稽之谈,和扬州南京表面上的相似纯属偶合而已。(南京和扬州这类字的演变也值得探讨,不过这里是上海话吧,所以就不多说了)
其实呢,这个文读的来源跟扬州毫无关系,不管是上海苏州无锡还是常州,觉韵的文读来源都是一样的,即明朝官话。
让我们看看和觉韵相对的江韵的情况,当下四地江韵文读都是ian为主,造成江姜同音。但是,如果翻查更老一点的苏州资料,就可以发现当时江韵的文读是iaon,这个文读在《乡音字类》中保留还很完整,在陆基的音系中则已经只有匣母字才具备了(如巷yaon)。同样道理,觉韵文读的在北吴的早期形式是iaoh,这个韵母在各个地方发展的方向并不相同,在上海和常州iaoh合并入iah,和江韵平行,在苏州无锡则高化为ioh,和aoh>oh的发展类似。
可供旁证的是十四世纪昆山话文读韵书《韵要粗释》,该书当中“角”的读音既不同于“脚”也不同于“菊”,综合来看应该读kiaok,和kiak kiok分别对立,也和阳声韵“羊”、“降”、“容”不同音向对应。由此可见,所谓一边借扬州一边借南京纯属无稽之谈,和扬州南京表面上的相似纯属偶合而已。(南京和扬州这类字的演变也值得探讨,不过这里是上海话吧,所以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