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学生家长交流过程中,不少家长提出了同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很普通,很一般,怎么教?”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了解孩子、帮助孩子。请家长朋友们记住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的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
一、了解孩子
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很大一部分同学不能掌握正确方法,常有如下表现:
1.学习无计划: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2.不会科学利用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样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
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不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的死记硬背,是最低形式的学习。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4.不能形成知识结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5.不会听课:这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只让自己的记录与教师的讲述保持同步,而不让自己的思路与教师保持同步,课后不及时复习,听完课就万事大吉,等等。
6.抓不住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在看书和听课时,不善于寻找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结果分散和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7.不善于科学用脑:这主要表现在学习时不注意劳逸结合,不善于转移大脑兴奋中心,使大脑终日昏昏沉沉,影响学习效率。
上述表现是学生中最常见的,一个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总会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表现。认识到这些表现,进而弄清其背后的原因,我们才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指导。
二、帮助孩子
有这样一种说法: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经过十年的训练,都可以成为天才。关键在于“自尊、自信、兴趣”三方面。自尊心产生自信心,自信心经过努力就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增强了自尊和自信……,良性循环。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呢?
1、培育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里是正确的,但望子成龙心切就错了。期望过高,再加上引导不得法,就会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走些弯路,然后就是父母颇感失望,出现打骂孩子的行为。孩子不能打、不能骂,有话你要好好跟孩子说,打皮了骂滑了,你再就没办法教育他了。
自尊心该怎么培养呢?很简单,就是尊重孩子,有话好好说,有事平等协商,孩子自尊心自然而然就诞生了。
如何保住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好好对待孩子,你怎么对待你敬佩的领导,你就怎么样对待你的孩子;你怎么跟你敬佩的领导说话,你就怎么跟你的孩子说话。有的朋友说:我没有领导那怎么办,我告诉你,你有没有朋友,你怎没对待朋友,你就怎没对待孩子。不打骂孩子,不当众羞辱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孩子自尊心可以健康成长了。前几天,我们的大门给学生踹坏了,我们没有批评责怪孩子,没有伤着孩子就是万幸,过后我找学生谈了一次。我们尊重了孩子的自尊,有了自尊心,就自然会有羞耻心和上进心。然后去培养们的信心。
2、培育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都知道红军长征,他的胜利告诉我们: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威力!精神被唤起就是有了有坚定信念,有坚定信念的人天下无敌!
因此我们说:信心使人进步,信心使人成功……。
培育孩子的自信心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一是通过身边成功的实例和名人奋斗的例子,对孩子进行自信心的培养。二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比如,有一个女生和宿舍的同学产生了矛盾,几个同学要求他搬出这个宿舍,学生不远搬,家长也不愿让搬,我找这个同学深谈了一次,通过这次深谈,学生转变了,现在和同学们关系处的很好。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把孩子的成绩放在第三位,孩子的能力形成是第二位,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放在第一位,有了兴趣和自信心,就能自强不息,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就看你怎么去做,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并且可以做的更好!
人们面对自己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通常有三种基本心态:一我能、二我不能、三让我试试。
一个孩子面对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如果他的基本心态是我能,他会想方设法把事情做好,在这个过程中它提高了能力,得到了收获的喜悦。
如果他的基本心态是我不能,他无法把事情做对,他就开始找理由解释我为什么不能,就无法提高能力,难以受得到了收获的喜悦。
如果他的基本心态是让我试试,他以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做这件事,做不完你别怨我,他就事先找理由找退路,他的知识增加及其缓慢,能力增加及其缓慢。
这个世界上事情没有能不能的,只有想不想和敢不敢的。只要你敢说我一定要,那么这个世上就没有你办不到的事情,任何不能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家长在家里必须把孩子推动道第一种心里状态—我能。面对每天学习任务,就我能这种心里状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自信心。
自信心该怎么培养呢?鼓励孩子,培养兴趣。
3、培育孩子的兴趣
通常我们认为:学习成绩提高就是要求孩子刻苦学习,下苦功夫拼搏。我教毕业班的时候都在后黑板上写上“苦一年乐一生,值得”;“成功的秘诀在于分秒必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习就是:苦、苦、苦;拼、拼、拼!大量地做习题,无休止地练习,年复一年的如此拼搏,孩子觉得学习生活就是“苦海无迹,没有岸边”。我们要求,对孩子要抓紧,紧上加紧,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但是还有部分学生成绩往往不尽人意。这究竟是为什么?是自己没把孩子抓紧吗?不是,孩子不愿意学吗?不是,教师水平低吗?也不是。是什么?是我们地违背了规律!
没有乐趣,没有成功的体验,还要把学习搞好,孩子迫于压力,只能去是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习就是无比痛苦的事情,都快累死了,孩子还是三流的学习者,根据调查,90%的学生是使用这样的学习方法。
我们说,好成绩不是刻苦出来的,而是情趣快乐出来的!兴趣很重要,历届高考状元都认为。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
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学生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
把学习跟快乐联系在一起,才能深入进去,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善于观察寻找孩子的小小成功点,及时加以表扬与鼓励,有时可以借助(求)孩子佩服的人去表扬与鼓励你的孩子,如果孩子能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就可能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就可能轻松而愉快的提高了学习成绩。
人的兴趣和自信心容易受到消极因素影响,学生遇到很多不会做的题目,或几次考试数学成绩都不理想时就容易消极,失去兴趣,丧失信心,要教育孩子:过程好了,结果不会差!每个人奋斗过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陈景润没有完成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但他在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逐渐成为著名数学家的,学习的过程重于学习的结果,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面对难题。挫折产生疑问,解疑的过程提高能力!一个人的幸福不在于他的理想是否实现,而在于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多少努力!
4、多与孩子沟通,鼓励、信任孩子
孩子自己也会因为怕成绩不好、考试失常等,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加大。所以,更需要父母能够以平和、冷静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应该多和孩子沟通,多鼓励和多表扬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聪明和良好表现都是知道的。同时,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父母很信任他,相信他能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使孩子能够轻松、平和地面对大考。因为,对孩子来讲,父母的信任和支持比什么都重要。
问题孩子的背后不一定有问题家长,但问题家长的背后一定有问题孩子。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的“杰作”,孩子的性格、神貌、语言和行为,无不留下父母的“痕迹”。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家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及其重要的。如果没有家长教育,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把孩子真正教育好,愿各位朋友,做最好的家长。
一、了解孩子
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很大一部分同学不能掌握正确方法,常有如下表现:
1.学习无计划: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2.不会科学利用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样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
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不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的死记硬背,是最低形式的学习。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4.不能形成知识结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5.不会听课:这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只让自己的记录与教师的讲述保持同步,而不让自己的思路与教师保持同步,课后不及时复习,听完课就万事大吉,等等。
6.抓不住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在看书和听课时,不善于寻找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结果分散和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7.不善于科学用脑:这主要表现在学习时不注意劳逸结合,不善于转移大脑兴奋中心,使大脑终日昏昏沉沉,影响学习效率。
上述表现是学生中最常见的,一个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总会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表现。认识到这些表现,进而弄清其背后的原因,我们才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指导。
二、帮助孩子
有这样一种说法: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经过十年的训练,都可以成为天才。关键在于“自尊、自信、兴趣”三方面。自尊心产生自信心,自信心经过努力就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增强了自尊和自信……,良性循环。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呢?
1、培育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里是正确的,但望子成龙心切就错了。期望过高,再加上引导不得法,就会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走些弯路,然后就是父母颇感失望,出现打骂孩子的行为。孩子不能打、不能骂,有话你要好好跟孩子说,打皮了骂滑了,你再就没办法教育他了。
自尊心该怎么培养呢?很简单,就是尊重孩子,有话好好说,有事平等协商,孩子自尊心自然而然就诞生了。
如何保住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好好对待孩子,你怎么对待你敬佩的领导,你就怎么样对待你的孩子;你怎么跟你敬佩的领导说话,你就怎么跟你的孩子说话。有的朋友说:我没有领导那怎么办,我告诉你,你有没有朋友,你怎没对待朋友,你就怎没对待孩子。不打骂孩子,不当众羞辱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孩子自尊心可以健康成长了。前几天,我们的大门给学生踹坏了,我们没有批评责怪孩子,没有伤着孩子就是万幸,过后我找学生谈了一次。我们尊重了孩子的自尊,有了自尊心,就自然会有羞耻心和上进心。然后去培养们的信心。
2、培育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都知道红军长征,他的胜利告诉我们: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威力!精神被唤起就是有了有坚定信念,有坚定信念的人天下无敌!
因此我们说:信心使人进步,信心使人成功……。
培育孩子的自信心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一是通过身边成功的实例和名人奋斗的例子,对孩子进行自信心的培养。二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比如,有一个女生和宿舍的同学产生了矛盾,几个同学要求他搬出这个宿舍,学生不远搬,家长也不愿让搬,我找这个同学深谈了一次,通过这次深谈,学生转变了,现在和同学们关系处的很好。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把孩子的成绩放在第三位,孩子的能力形成是第二位,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放在第一位,有了兴趣和自信心,就能自强不息,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就看你怎么去做,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并且可以做的更好!
人们面对自己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通常有三种基本心态:一我能、二我不能、三让我试试。
一个孩子面对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如果他的基本心态是我能,他会想方设法把事情做好,在这个过程中它提高了能力,得到了收获的喜悦。
如果他的基本心态是我不能,他无法把事情做对,他就开始找理由解释我为什么不能,就无法提高能力,难以受得到了收获的喜悦。
如果他的基本心态是让我试试,他以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做这件事,做不完你别怨我,他就事先找理由找退路,他的知识增加及其缓慢,能力增加及其缓慢。
这个世界上事情没有能不能的,只有想不想和敢不敢的。只要你敢说我一定要,那么这个世上就没有你办不到的事情,任何不能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家长在家里必须把孩子推动道第一种心里状态—我能。面对每天学习任务,就我能这种心里状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自信心。
自信心该怎么培养呢?鼓励孩子,培养兴趣。
3、培育孩子的兴趣
通常我们认为:学习成绩提高就是要求孩子刻苦学习,下苦功夫拼搏。我教毕业班的时候都在后黑板上写上“苦一年乐一生,值得”;“成功的秘诀在于分秒必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习就是:苦、苦、苦;拼、拼、拼!大量地做习题,无休止地练习,年复一年的如此拼搏,孩子觉得学习生活就是“苦海无迹,没有岸边”。我们要求,对孩子要抓紧,紧上加紧,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但是还有部分学生成绩往往不尽人意。这究竟是为什么?是自己没把孩子抓紧吗?不是,孩子不愿意学吗?不是,教师水平低吗?也不是。是什么?是我们地违背了规律!
没有乐趣,没有成功的体验,还要把学习搞好,孩子迫于压力,只能去是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习就是无比痛苦的事情,都快累死了,孩子还是三流的学习者,根据调查,90%的学生是使用这样的学习方法。
我们说,好成绩不是刻苦出来的,而是情趣快乐出来的!兴趣很重要,历届高考状元都认为。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
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学生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
把学习跟快乐联系在一起,才能深入进去,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善于观察寻找孩子的小小成功点,及时加以表扬与鼓励,有时可以借助(求)孩子佩服的人去表扬与鼓励你的孩子,如果孩子能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就可能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就可能轻松而愉快的提高了学习成绩。
人的兴趣和自信心容易受到消极因素影响,学生遇到很多不会做的题目,或几次考试数学成绩都不理想时就容易消极,失去兴趣,丧失信心,要教育孩子:过程好了,结果不会差!每个人奋斗过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陈景润没有完成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但他在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逐渐成为著名数学家的,学习的过程重于学习的结果,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面对难题。挫折产生疑问,解疑的过程提高能力!一个人的幸福不在于他的理想是否实现,而在于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多少努力!
4、多与孩子沟通,鼓励、信任孩子
孩子自己也会因为怕成绩不好、考试失常等,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加大。所以,更需要父母能够以平和、冷静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应该多和孩子沟通,多鼓励和多表扬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聪明和良好表现都是知道的。同时,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父母很信任他,相信他能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使孩子能够轻松、平和地面对大考。因为,对孩子来讲,父母的信任和支持比什么都重要。
问题孩子的背后不一定有问题家长,但问题家长的背后一定有问题孩子。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的“杰作”,孩子的性格、神貌、语言和行为,无不留下父母的“痕迹”。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家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及其重要的。如果没有家长教育,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把孩子真正教育好,愿各位朋友,做最好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