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百夫长吧 关注:161贴子:10,564
  • 3回复贴,共1

【资料合订集1】关于驱魔娘娘与其祖国的一些东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药师寺凉子镇楼,相比铁达尼亚的第四卷得到的赞叹,娘娘的最新篇写得可谓乏味可陈。


1楼2014-05-16 22:35回复
    药师寺与忠狗的年龄:
    "我名叫泉田准一郎,年龄三十三岁"
    而女王的年龄是27岁。按照第一卷摩天楼出现的世纪末来看,姑且将坐标定在99年上。
    也就是说按照真实世界的年段,女王今天倘若还在人间,应当是四十二岁左右;忠狗则是四十八岁。
    如果两人有孩子。应当在十三四岁之间。(考虑到与柯南一样,从第一卷直到第六卷,两人的年龄貌似都没变化),一至九卷的故事如果在时间停滞术的作用下浓缩在一年内发生,完全可以设定2000年两人奉子成婚了。


    4楼2014-05-16 22:47
    回复
      盖革计数器:
      只需要知道它主要用来测量核辐射值即可。比如日本福岛那档子烂事之后这玩意貌似热卖。
      PS:无法对电磁波检测~


      5楼2014-05-16 23:30
      回复
        福岛那档子烂事:
        救灾疑云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置疑者观察到福岛核电站救灾过程中的种种疑点,即使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仍有多种可能,不等于“掩盖核武”就是唯一结论。其次,有些现象本身已经被夸大和曲解,在作为论据之前,已经带有倾向性。最后,根据有些现象,的确可以合理置疑日本的动机,但核能力与核武器之间仍是不同的层面。
        比如,“一开始拒绝美国提供冷却剂”、“用海水而不是硼酸冷却反应堆”,的确是救灾中不合理之处。众所周知,日本有关方面,特别是东京电力公司,在此次救灾中已经暴露出一系列严重问题:包括东电自恃垄断地位,将企业私利置于首位,忽视社会安危的劣迹和观念;企业、政府之间在核事故应急方面协调不力,措施迟疑,手段捉襟见肘;日本政府在国际社会面前死要面子,合作不畅。
        但是,这些救灾不力虽有反常之处,仍完全可能从日本政府运作、企业制度甚至政治格局中找到根源,“掩盖核武”虽是一种可能,但绝不是唯一可能,更不能因为真正的根源一时难以理清,就简单地推向这种解释。冷却反应堆的时机、冷却剂种类、来源等技术问题,显示出日本救灾指挥机构的盲目自信和轻率,但它与“掩武”之间的逻辑链条仍有相当远的空白。
        又如,“为什么美国航母紧急调头”、“美国直升机在百公里外就望风而逃”。这正是略有夸大,也与“掩武”结论之间很难有直接因果的现象之一。由于日本对福岛核泄漏的详细情况一开始不透明,“里根”号航母很快检测出参加救灾的直升机机身携带放射性,这是在距离受损反应堆以北约96.6公里处接触到放射性尘埃造成的。除对直升机进行“清洗”外,由于整个航母编队正处在核电站下风处,立刻撤至核电站以北330公里的上风处。这算不算“望风而逃”姑且不论,事实上美国航母并未退出救灾,在新位置也并非不能救灾。更重要的是,美国17名人员所受辐射量并未到损害健康的地步。
        至于“为什么面积只有37 万平方公里的日本却有57个核电站,而全部发电量还不到全国需求的30%”。显然,这个问题是在暗示日本单座核电站规模过小,甚至核电发电量神秘流失。然而,仅仅从问题中提及的两对数量关系,似乎并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均居世界前列,用电量大,核电只能满足30%并不奇怪。不计算每座电站的具体功率,也不能得出核电站数量过多,单机功率过小的结论。相关的贴子中还以3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乘以30%,得出“三百多个反应堆为11万平方公里供电,一个堆只为367平方公里供电”的结论,显然是将“发电量不到全国需求的30%”错误地理解为面积的30%,而不是用电量的30%。
        疑问始于核材料
        当然,仅仅从反驳上述疑问,也并不能得出相反的结论:日本与核武毫无干系。根据已经公开的事实,日本在二战中就曾秘密研制过原子弹,万幸的是因缺少核原料,德军曾用潜艇为其运送核原料,但被盟军截获。
        战后日本奉行“无核三原则“(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却对发展核电,特别是储存核原料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日本天然铀储量和产量都不到世界的千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20世纪末期,日本平均每10年采购的氧化铀均在20万吨左右,并在冈山县和青森县建有离心浓缩铀厂,在宫崎县有化学浓缩铀厂。1990年,日本还耗资200亿日元,建造激光浓缩铀厂。
        日本的大量核发电反应堆产生大量的钚,早在1971年6月和1974年10月,日本就开始在茨城县东海村建造专用于分离钚的燃料后处理厂,同时委托英、法对其乏燃料进行后处理,回收的钚运回日本,90年代末又开始从英法等国购进大量钚。
        这样的核材料生产能力,使外界多年来对日本拥有核武器的能力深信不疑。问题是,从核材料走向核武器(或者说这样的核材料能力如何达到核武器在质量和数量上的需要),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从国际核军控的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一个核扩散的过程。
        有必要了解的是,鉴于核武器巨大的杀伤力和核军备竞赛对世界安全的巨大威胁,国际社会多年来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即有美(苏)俄之间的核裁军进程,也有全球普遍参加的防止核扩散制度。防止核扩散制度一定程度上默认了有核武器的大国,特别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已有的核武库,意在阻止其它国家拥有核武器,似乎有不公平的一面,但国际社会也长期保持着敦促有核国家最终完全彻底地销毁核武器的压力,在此前提下,《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也公认:普遍拥有核武器并非好事。同时,也只有有效地阻止随意拥有核武器,才能使核能更广泛地在各国得到和平利用。
        因此,外界要准确了解一个无核国家是否有能力制造核武器可以说非常困难,但……通过了解该国是否拥有或能够制造武器级裂变材料,也能有效地达到目的。
        常用的武器级裂变材料包括铀-235和钚-239,前者在自然界中就有,只是丰度较低,必须经过浓缩,后者会在铀-238在反应堆中受中子辐照后自然生成,如果通过后处理厂进行分离,即可获得。
        低级却无控的铀
        用于核发电的铀燃料只需要达到2%~6%的浓度,如果要能够用于武器,需要浓度90%以上的高浓缩铀。生产高浓铀的方法较多,但都需要分很多级每次将铀含量提高一点,没有一种谈得上简单而便宜。初次涉足该领域的伊朗和朝鲜,都采用了气体离心法。利用几百台离心机,每年生产的高浓铀可供几枚核武器所需。这种方法占地只需几千平方米,耗电少,最重要的是,它能以较少的投资,在较短时间内先以较小规模经济地起步,然后根据需要边生产边扩大。
        日本在这方面,对气体离心法、化学(离子交换法)和激光分离同位素法都有尝试,后两种方法各有好处,比如前者能耗很小,设备运行和维护简单,后者设施规模、投资和能耗都较小(在一个小仓库内,一套分子激光设施只需3个再循环,原则上可得到97%的高浓铀,每年可满足几枚弹头所需),还能分离钚同位素,但后两种方法也各有各的技术难题。
        目前,虽然《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建立了对核材料的核查制度,并委托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实施,却不包括铀矿的开采和加工。整体上,对日本的工业能力来说,不管用哪种方法,获得高浓铀并不存在障碍。不过,对日本来说,即使要搞原子弹,也用不着秘密地避开国际社会生产高浓铀,因为能直接使用高浓铀的枪法原子弹已很少使用,目前广泛采用的是采用钚239、所需裂变材料要少得多的内爆法原子弹。


        6楼2014-05-16 23: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