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战国时代,有一支主张提倡阴阳、五 行学说的学派称之为「阴阳家」,当时以 齐国人邹衍、邹爽为主要代表。「阴阳说 」是把「阴」和「阳」看作事物内部的两 种互相消长的协调力量,认为它是孕育天 地万物的生成法则。这正是老子所说构成 世界的概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和。」随着世界的复杂多变,当一切事物 二分法的简单思考方式,已经无法解释眼 前发生的现象。遂衍生出新的思考模式, 像「八卦」是用来表示阴阳的移动与变化 ,代表着各种自然现象,可以用在推算时 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以及人生的各种际 遇,充满智慧的古人于是将这些现象的诠 释整理成「易」,至周朝流传至今的参考 典籍就是「易经」。「五行说」则是由金 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不断循环并从而 变化」的理论发展出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 。研究阴阳五行说,能从天体的运行的计 算来制订历法,掌握世间万象。到后来, 发展出专门研究天体的「天文家」、研究 历法的「历数家」以及「五行家」。
阴阳家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组织称为“阴阳 道”。日本的“阴阳道”起源于中国百家争鸣 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在蒙昧的科学洪荒 时代,为了避免灾厄,人们总是希望能预 先得知天地变迁的异动,“阴阳五行说”的 出现将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其代表典籍 就是自周朝流传至今的《易经》。
阴阳家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组织称为“阴阳 道”。日本的“阴阳道”起源于中国百家争鸣 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在蒙昧的科学洪荒 时代,为了避免灾厄,人们总是希望能预 先得知天地变迁的异动,“阴阳五行说”的 出现将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其代表典籍 就是自周朝流传至今的《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