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雨年华吧 关注:2,246贴子:2,202
  • 6回复贴,共1

反腐必须用重典才能震摄贪官们悬崖勒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近日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据记者证实,魏鹏远被带走时,家中发现上亿现金,执法人员从北京一家银行的分行调去16台点钞机清点,当场烧坏了4台。人们关注这位副司长将来会受到法律怎样的审判?会不会又是死缓封顶,住进高墙大狱内等待减刑(5月17日人民网)。


IP属地:四川1楼2014-05-20 01:34回复
    副司长只是个厅官,居然能贪上亿元,让网民们不敢相信。可事实摆在面前,在家里就搜出了1亿现金,那在银行卡上、存折本里,也不可能只是小数目,按常规也少不了金玉珠宝、房产、字画、股权、股票之类的资产。一个小官都可敛这么多财成了巨贪令人讶异,那大官腐败不是会敛更多的财吗?看来铲除腐败滋生的利益土壤,加重对贪官量刑增大震慑力,是避免魏鹏远这类巨贪成长的当务之急。


    IP属地:四川2楼2014-05-20 01:34
    回复
      将1吨多重的钱摆在一起集中数,估计质量再好的点钞机也会扛不住。这显然不能将责任,都推到点钞机质量不合格上。归根结底还在于贪官胃口太大,贪腐太多。按照魏鹏远的工资,估计几辈子不吃不喝他也赚不到这么多钱,他家里之所以堆积着如此多的现金,毫无疑问是贪腐所得。为了清点赃款,居然当场烧坏了4台点钞机,很多网民感慨腐败分子在敛财上的能量不是一般的大,这是真正的“土豪”。过去,百万级的贪官会让媒体用黑粗标题去“浓墨重彩”地报道,没过多久,就有千万级的贪官被审判。如今亿元级的贪官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让人瞠目惊心。说明贪官的胆子是越来越大,贪腐金额的增速,恐怕远超过去30年GDP的增速,国家反腐倡廉确实还任重道远。


      IP属地:四川4楼2014-05-20 01:35
      回复
        能源领域的腐败,并非首次暴露在公众面前。在中石油窝案被查后,中央针对能源领域的腐败调查进行重点部署,全面提速掀起了反腐风暴。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从今年开始,截至5月15日,能源领域已有11名高官或高管因反腐落马,涉及石油、煤炭、电力等行业。魏鹏远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有腐必反的坚定决心。魏鹏远案,他产生的腐败背景,主要是煤炭行业存在灰色生态,其行政审批权力越大,腐败就会越深。政商勾结后,权力已经沦为官员腰包的小金库。煤炭行业成为权力寻租的重灾区,还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才给了少数害群之马以暗箱操作的空间。


        IP属地:四川6楼2014-05-20 01:35
        回复
          魏鹏远创造了司级官员贪腐的记录,他的落马让人拍手称快。能源系统问题频现,再次暴露出市场化程度不足的弊端。查处这些官员腐败的同时,还应加快这些领域的改革,让权力回到应在的地方。尽快划清权力与市场的边界,权力才难以越界。只有用制度约束权力,才能杜绝权力与资源发生变异。必须加强对权力配置、权力运行和权力监督的改革,才能遏制权力寻租的空间和食利自肥的土壤。如果行政审批制度不改革,那么就可以肯定,一定还会有别的人栽跟头,腐败的纪录还有可能被改写。正如网友张海兴所说:“审批者有权无责,导致掌权者堕落是小事,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是大事,至于其扭曲人性、践踏市场精神等负面影响更难以估量。”只要审批权还高度集中,没有过硬的监督,则无论掌握在哪一人手中,都有被腐蚀的危险。


          IP属地:四川7楼2014-05-20 01:35
          回复
            一个“苍蝇”级别,却远比一只“老虎”还贪得多,值得相关部门深思。仔细分析这些“巨蝇”的养成环境,大抵都有共同的特点:都分布在基建、能源等具有垄断色彩的领域,手持审批权柄,监督和审计不给力。官员占据肥缺位置,导致权力无限扩张,使贪腐“苍蝇”养成了大胃王。稀缺的能源资源,经由官员权力的勾兑,成为了小圈子利益集团狂喝滥饮的分赃盛宴。同时,又成为严重毒害吏治、侵蚀社会公平、破坏经济秩序和市场规则的毒药。由于能源矿产领域,大量掌握在国有垄断资本手中,一些民营、半民营的公司,要想在权力和垄断的夹缝中求生存,就要主动或被动地选择靠拢权力,通过金钱行贿,从官员手中兑换分一杯羹的机会,这就进一步加深了该领域的腐败。  


            IP属地:四川10楼2014-05-20 01:36
            回复
              近年来,我们从判决书上看到,很多贪污特别严重的官员,都是死缓封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就因为这些贪官们有自首情节。这说明越来越多的贪官,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贪污腐败应该减少了。可是事实上,我国当前每年查处的腐败案件并没有大幅度减少,甚至还有所增加。出现这样的怪圈,就是一些贪官不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自首,而是为了减轻处罚才这么做。说得直白点,就是“伪自首”。实际上,大多法官们,都给予了贪官们自首情节的认定。贪官之所以腐败,其实很多时候是存在侥幸心理,他们不会轻易地自首。我们不要被他们的“伪自首”所蒙蔽,假如这次魏鹏远又被认定自首,判决结果很可能同样只是死缓,如果贪上亿都不适用死刑,不仅会让贪官更无后顾之忧,还会让神圣的法律蒙羞。


              IP属地:四川12楼2014-05-20 0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