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行动吧 关注:9贴子:134
  • 0回复贴,共1
道,就是路不要把老子想得太高深了,老子只是个图书馆的管理员,有机会和时间阅读先秦典籍的普通人,他的长处在于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他没搞清楚:为什么他认为简单的东西,对大家来说很复杂,不易行,一句话,他的落地模式有问题 老子在道德经里花了很大的篇幅解释这个概念,这些解释都不如意,而且绕,为后来的玄学发展提供土壤,
要理解“道”,第一部分是概念部分,第二部分是内涵部分
第三部分,道的概念来源,为什么这样来,
道这个概念的来源,沿袭的思维方式是易经的取象思维,在先秦的学人中,易经的取象思维是不需要解释的,就像今天我们的广东人讲粤语,四川人讲四川话一样,但传承久远之后,尤其是九州的奴隶们都开始有点学问之后,这个不要解释的问题就麻烦了,这个麻烦来自于孔子这个棒槌对易经的曲解,二是易经中,只有取象思维的实践应用,并没有解释易经的取象思想,一般级别的读易经的人就很难搞清易经的取象思想,
其实老祖宗说了,汉字是按易经创造的,所以反过来,汉字的六书就是易经的取象思想和义理的实践应用,六书是清楚的传承下来的:“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 转注、假借”。 来源说清了,下面再说为什么这样来道的本意就是路,
路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呢,为什么老子看上这个字?
路的特点:
1,路是生命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运动轨迹,
2,路是有承载能力的
3,路是运动的效率模式
4,路的尽头会开发出新的路,
5,路不会因为某个体不走而不存在, 你用于不用它都在, 只有都不用的时候,就荒芜了,
我目前的境界就这样了,求补充
为什么这么来,就涉及到道的内涵:道是老子给自然与社会规律的命名,线性规律和非线性规律都包括,结合上楼,和规律的特点(今天我们科学认知条件下),老子这个取象原则是“会意”,从这样的思路,理解道德经的前六个字就很容易了,
道可道,非常(恒)道
第一个道,客观规律的本体,人类永远在认知的路上,能认知的外面永远有无穷的未知,所以第二个道是指说,引申为传播,或者应用,第三个道,应该加“”,
道,客观本体,“数”指我们人类有限认知的“道”,伴随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数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今天所谓的科学知识只是道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在先秦思想中,有个概念:“数” ,数是理论体系,跟着的是概念“术”,指的是数的在人类的实践应用体系,包括历法和社会制度等,
逻辑联系在于一个字:“生”,道生数,数生术,反过来,实践应用中,术的进步,完善数,道就被认知的更多,所以道教说“由器得一”
最后:
道的概念和内涵都很简单,但道的内容,太复杂多样,道教所谓的修道是在作死,道不是人修的,更不可以修,可修的数和术,
中国先秦文化的:“尊道”,“修德”,“守仁”,“求义”,在人类全球化的过程中,会日益光大,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指导全球人类未来的生活实践和发展方向 阿里文化讲得很含糊,实际就是“道”三个主要原则:效率,平衡,承载能力(比现在的“责任”更内涵)


1楼2014-05-20 05: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