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常志吧 关注:16贴子:448
  • 2回复贴,共1

明明知道努力会成功为何不去,看的有点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努力就可以进步」,这个信念本身,就是很沉重的。——越是把这句话当回事的人,生活中往往越是受到束缚,有压力。他们很可能会取得进步,但是,需要克服远远更多的阻力。
下面是详细解释:
什么叫努力?努力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对行为的定义——小明今年看过100本小说,还在豆瓣写了100篇书评,每天都写到凌晨1点。请问这个行为是否叫努力?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是:不一定。
一方面得看小明做这些事的状态,他是很享受做这些事呢?还是硬撑着勉为其难?
——假如这就是小明的一个业余爱好,看得高兴,写得轻松,我要说小明是个努力的人,你多半会撇撇嘴不同意:这就算努力了啊?我刷美剧还刷了100部呢,每天还能刷到凌晨2点呢。
所以,努力这个词本身,必须要包含「克服痛苦」的元素在内。
但是克服痛苦,就可以算作努力了吗?也不一定。
在「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这个问题的说明里,提到过一个现象:
「题主并不是一个喜欢游戏的人,实际上我玩游戏并得不到快感,并且觉得厌烦」。那么,他强忍厌烦,一遍一遍地打着毫无快感的游戏,这一行为克服了大量痛苦,但似乎也不算努力?
对此你会有一个很通俗的解释:光克服痛苦有毛用啊?干的又不是正事。
所以,什么是正事,对于努力与否的判定也很关键。
前面的问题,如果加一个预设条件,小明今年准备考研,但是他每天不看书复习,而是焚膏继晷地看小说和写书评,这些事他做得很辛苦,也并不快乐,但他就是忍不住做啊做,反正就是不复习。现在他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但你还是会觉得他不努力——因为你觉得他干的不是正事。
可是,如果小明是一个专栏作者,职业写书评为生,或者他是大学里研究通俗文学的博士生,总之看小说是他的「正事」。然后,他做出的行为和前面的情况一模一样——已经快看得吐了,但还是很辛苦地看啊看,每天看到凌晨。这时,你一定会对他肃然起敬:真努力啊!偶像啊!
所以一模一样的行为,有时叫做努力,有时不叫做努力,完全取决于参照系。
「努力」逼着你把全部的痛苦聚焦在所谓的「正事」上,也就是,你希望取得「进步」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说进步。
什么叫进步?为什么不是左步右步?不是退步?
「进」代表了一种时间关系上的参照,即「未来要比现在更好」。至于这个「好」在哪里,则取决于不同人的价值观,俗一点不妨是挣钱多少,高尚一点不妨是知识能力的高低,对这个人是复习考研多看两页书,对那个人是多写一篇专栏的稿子,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提到「进步」的时候,我其实就暗含了一个思想:现在这样,是我不满意的。我不想继续像现在这样。
把以上几点结合起来,我们把「努力就可以进步」这句话,可以翻译如下:
现在这样,是我不满意的。我不想继续像现在这样。我希望能够针对我不满意的方向,持续做一些特定的事情(我知道需要克服大量的痛苦)——但愿,我就终于不用像现在这样了……
「努力就可以进步」,你以为是很积极昂扬的,健康振奋的。
不是,它的潜台词,实则是很阴暗沉重的。最沉重的一点就在于:现在,我不满意自己。
现在,我不满意自己。好好想想,这个信念潜移默化地,给你带来了多少压力。
会让你不快乐,让你觉得现在这些时间都没有价值。
会让你耽于幻想,沉迷于将来有朝一日成功后的如释重负。
会让你忍不住泄气,自怨自艾,精神萎靡,缺乏动力。
「啊,还是先睡一觉,先吃点零食,先刷刷淘宝,养精蓄锐再开始努力好了……」
因为啊,努力,一定是痛苦的。
被这个信念坑苦了的人想:我不想那么痛苦行不行?能不能找一件让我快乐的事情去努力?
把兴趣当做努力方向不就可以了吗?从今以后就研究美剧、电影或游戏为生了不就可以了吗?
这样是不是就乐趣百倍,没有痛苦了啊?——不,这样的结果只会是你慢慢失去兴趣。
然后重新感觉到痛苦……感觉到肩上的担子一天比一天重。
原理很简单:既然努力,你就要当正事来做。
做正事,你一定会想要「进步」。
「进步」我们说过了,就等于说现在——你,还,不,满,意,自,己。
大概就是这样了。努力就可以进步,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怪圈。它创造了痛苦(对自己的不满),同时又指导你用痛苦(努力)去克服这种痛苦。然后如果你做不到,你就会更痛苦。至于说,为什么我做不到?从目前的答案来看,最通常的解释无非就是:因为你还不够能忍受痛苦呀……
我有时会尝试另一种思路,试图帮助别人建立不一样的信念,这样问题会清爽很多。但这个过程非常艰难,也没法通过这道题目解释清楚。我在这里把这个信念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做事就可以有结果,不管做的是什么事,都一样。」
这句话和「努力就可以进步」,实质上是一回事,但是它们背后的情感含义完全不同。如果你用这句话来取代「努力就可以进步」,也许做事对你来说就会容易一些。大家感受一下。


IP属地:山东1楼2014-05-20 12:38回复
    我是一个懒惰的人,来说一下我自己的情况。
    我从小养成拖延、贪玩的习惯,直到高中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试图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试着看一些如《拖延心理学》之类的普及书籍,学习各种各种的方法,也看如老罗那样的励志书籍或演讲,也经常在深夜的街头对着天上的星星发誓,一定要做出改变。
    但努力最多只能坚持3天,无法更久。
    每次几乎都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首先,是因为看了某一个鸡汤、励志演讲,或者是读了一本改善自我的书籍,或者是经历了一次失败的打击。这个时候,不管是理性的自我改变的愿望,还是感性的鸡血上头的作用,就会开始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改变自己。
    也许是肾上腺素激增之类的缘故,刚开始的时候能够专注,但这种专注力并不能一直持续。
    渐渐地,注意力就开始涣散了。
    我忘了从哪听来的一个说法,平均一个人每天会冒出3000个念头,也许不准确,但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并不是每个想法都是受自己控制产生的,很多想法会莫名其妙的大脑里窜出来,而如果是你在工作学习的时候,大脑不受控制的产生了一些想法,比如一会吃什么,早上见到的那个妹子好漂亮之类的,我们常称之为“开小差 ”或者“走神”。
    当课本比较枯燥时、或者因为完美主义而对做的事情产生抵抗情绪时,诸多原因,就会造成注意力的下降,这个时候,那些莫名其妙的想法,那些搅局者就开始入侵了。
    非常遗憾,它们入侵的时候总是不会先打声招呼、下个战帖什么的。防御工作一定是在它们入侵之后才开始的。
    第一念头来了,“今天中午吃什么呢”,我马上意识到自己开小差了,开始对抗,理性的想法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再想也不迟,所以现在不要想了,继续学习看书”。理性获胜。
    过一会儿,第二念头又来了,“我靠,今天星期二,万万没想到更新了,上次那集超搞笑,大锤竟然……要不先看看在学习吧“这个时候意识到自己开小差了,又开始对抗,“不行,我这次一定要努力,一定不能再拖延了……”半分钟后,下定决心继续学习。
    ……
    ……
    ……
    但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念头入侵,而理性的防御力量,“愿望、梦想、目标、成功”等等,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思绪也越来越浮躁。这个时候,就很容易被打败,抱着“就一会,放松一下”的心态,随手摸出手机看看,或者干脆打开电脑打一局英雄联盟。
    更糟糕的是,即使下定决心坚守,在规定时间内绝不碰学习以外的事情,但这个时候,经过一连串的各种念头的入侵,注意力可能已经完全崩溃,脑子里一团浆糊,已经丧失克了处理信息,理解知识的能力,不管什么知识,读过一遍就忘了。单词背了50遍,翻一页就不记得了。
    到了这种状况时,真的很糟糕,因为这会让人绝望,至少当下是绝望的,理性的力量不复存在,开始投降。
    然后,可能会选择游戏,或者看电影、出去玩等等,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娱乐,其他的念头就不那么容易入侵,注意力也会开始回归。但同时,也会引发进一步的放纵,反正我已经违反了自己的计划,不如就多玩一会吧。
    最后,终于离开了娱乐,躺在床上,或者走在大街上,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感拍打在身上,疼的想哭。
    我知道不是所有不努力的人都是这种情况,但应该有一部分人,那些很希望更努力,更刻苦,但却总显得懒惰、拖延的人来说,注意力的涣散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可能有人会问,每个人都不能做到持续的注意力集中,都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凭什么别人就可以克服,你就不行。
    我觉得这还应该很大脑有关系吧。人的各项能力都不一样,智商有高低,体能有强弱,注意力应该也是有差别的吧,至于我,除了先天因素的可能性,应该还和童年养成的一些不良好的习惯有关,不展开说了。
    另外,我也很明白,也很认同社会不关心过程,只看重结果的价值观,我绝没有为自己开脱、找借口的意思,也没有这个必要,只是寻找问题的原因是我的习惯而已。
    我还在想办法来改善自己的注意力,硬办法是冥想、觉察、远离诱惑源,软办法是做自己更喜欢的事情,这样就能减少注意力的涣散。软硬结合,至少比起以前,工作学习上还是要顺利不少。
    至于未来会怎么样。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觉得自己只要随便一努力,就一定会特别厉害,但我还是会相信,只要不放弃自己,有目标,有理想,渐渐地,生活还是会越来越美好吧。


    IP属地:山东2楼2014-05-20 12:43
    回复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866524


      IP属地:山东3楼2014-05-20 12: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