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元叔(1933—2012),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文艺评论家、散文家、英语教育家。1933年生于南京,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赴美国留学,曾在威斯康辛大学研究英美文学,获博士学位;1963年回台湾后在母校执教,任外文系教授、系主任;是美国水牛城纽约州立大学客座教授、美国犹他大学交换教授;创办《中外文学》、《淡江评论》等,并任《中外文学》社长兼总编辑;擅用幽默嘲讽的笔法,描述市井百态,剖析社会现实问题。
本文原载台湾《海峡评论》1991年第2期,后被收入何新编著的《为中国声辩》一书,如今该文在微信平台上再度热传。当年,“台湾经验”还是个热门词汇,可如今台湾政治弊端已尽显无遗,马英九支持率低迷,重大议题几乎全部陷入党争泥潭,甚至撕裂社会,街头政治大行其道。显然,作者20多年前的洞见已得到了最充分的验证:“中国的前途不在台湾”,而是在大陆,“在台湾的中国人……都将分得一份‘中国之光’”。
更具现实意义的是,颜教授对国家发展与个人利害的探讨。他指出,在“一个竞争白热化的世界”,中国“就是要建设,要成就”,如果讲求“个人意志、个人欲望、个人利害”,“必然是蚁群四下溃散,永远建不成任何东西”!他认为,需要警惕“自由民主”的口号被用来“制造我们的内在矛盾,让我们自己互相抵消”。以下为颜教授文章,部分内容有删节。】
本文原载台湾《海峡评论》1991年第2期,后被收入何新编著的《为中国声辩》一书,如今该文在微信平台上再度热传。当年,“台湾经验”还是个热门词汇,可如今台湾政治弊端已尽显无遗,马英九支持率低迷,重大议题几乎全部陷入党争泥潭,甚至撕裂社会,街头政治大行其道。显然,作者20多年前的洞见已得到了最充分的验证:“中国的前途不在台湾”,而是在大陆,“在台湾的中国人……都将分得一份‘中国之光’”。
更具现实意义的是,颜教授对国家发展与个人利害的探讨。他指出,在“一个竞争白热化的世界”,中国“就是要建设,要成就”,如果讲求“个人意志、个人欲望、个人利害”,“必然是蚁群四下溃散,永远建不成任何东西”!他认为,需要警惕“自由民主”的口号被用来“制造我们的内在矛盾,让我们自己互相抵消”。以下为颜教授文章,部分内容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