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法修炼是藏传教的重要内容。密宗称为“金刚乘”,意为依于方便智慧无二分别之金刚道而现证三门金刚(佛的化身),觉悟成佛。因修习密宗多依止秘密真言,故藏语一般称之为“桑俄”。公元6-7世纪,印度佛教吸收印度教和民间信仰,结合佛教的教义和理论,逐渐形成密宗。
公元8世纪,传入我国藏区,以后为藏传教各派所接受。各派在吸收印度密宗的过程逐渐形了自派具有代表性的最高大法,如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噶举派的 “大手印法”、萨迦派的“大圆胜慧法”、格鲁派的“大威德金刚法”和“时轮金刚法”等。觉派尤其重视密法修炼,具有浓厚的神秘信仰。该派以修无上瑜伽续的 “时轮金刚法”为主要特征,修持者通过禅定思维达到与佛陀完全无二的境界。另有多种密修法门,所涉及到的秘密真言、灌顶、坛场、仪轨和各种神格信仰名类繁多,在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但因修学原则是无师不修、秘不外传,故具体内容神秘莫测。密宗认为地、水、火、风、空、识形成情器世间,这种“六大”为宇宙万有,是大日如来的法身。从体性上说,佛与众生相同,凡有生命的一切均具圆满平等的妙智实相境,只因无明障蔽,不能了知本来面目和实相之境,只有能过经典的学习和修炼的功夫,二者结合除去无明,使本身原具有的光明自现。因此,“非有般若之功,证得空性,不易深明秘密之理”,故真正的密宗是建立在显宗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实践。僧人修密前须对显宗因明、中观、俱舍、般若、戒律等五部大论熟读于心,并通过集场辩论,通达无碍后方可学密,这样才不是“漏器”,也才能真正领悟密法要旨,取得修行成就。特别是传授密法的金刚上师,必须妙谙五明,显密俱通。学僧在具有扎实的显宗学习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金刚上师,由上师作入密门灌顶仪式,然后在金刚上师指导下,择地于密室修炼或入禅院集体密修。具体有以下一些程序和方法:
公元8世纪,传入我国藏区,以后为藏传教各派所接受。各派在吸收印度密宗的过程逐渐形了自派具有代表性的最高大法,如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噶举派的 “大手印法”、萨迦派的“大圆胜慧法”、格鲁派的“大威德金刚法”和“时轮金刚法”等。觉派尤其重视密法修炼,具有浓厚的神秘信仰。该派以修无上瑜伽续的 “时轮金刚法”为主要特征,修持者通过禅定思维达到与佛陀完全无二的境界。另有多种密修法门,所涉及到的秘密真言、灌顶、坛场、仪轨和各种神格信仰名类繁多,在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但因修学原则是无师不修、秘不外传,故具体内容神秘莫测。密宗认为地、水、火、风、空、识形成情器世间,这种“六大”为宇宙万有,是大日如来的法身。从体性上说,佛与众生相同,凡有生命的一切均具圆满平等的妙智实相境,只因无明障蔽,不能了知本来面目和实相之境,只有能过经典的学习和修炼的功夫,二者结合除去无明,使本身原具有的光明自现。因此,“非有般若之功,证得空性,不易深明秘密之理”,故真正的密宗是建立在显宗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实践。僧人修密前须对显宗因明、中观、俱舍、般若、戒律等五部大论熟读于心,并通过集场辩论,通达无碍后方可学密,这样才不是“漏器”,也才能真正领悟密法要旨,取得修行成就。特别是传授密法的金刚上师,必须妙谙五明,显密俱通。学僧在具有扎实的显宗学习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金刚上师,由上师作入密门灌顶仪式,然后在金刚上师指导下,择地于密室修炼或入禅院集体密修。具体有以下一些程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