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吧 关注:239,129贴子:1,362,119

产能过剩,新人,望轻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可不可以在加大向外投资的同时,增加政府的购买,政府以成本价或者低价,买过来,然后集中销毁。类似于美国曾经经济危机哪样,销毁之后,对产业进行洗牌,从而达到快速优化结构的目的。还请大师指导


IP属地:新加坡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5-25 19:51回复
    怎么就沉咯呢


    IP属地:新加坡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5-25 19:57
    回复
      大神在哪里,求指导


      IP属地:新加坡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5-25 19:57
      收起回复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去国外基本就是送钱了,别考虑了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5-25 20:57
        收起回复
          特色是关键词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5-25 22:07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5-26 00:16
            回复
              别的先不说,有政府购买,就会改变供需,改变价格,从而改变企业的最优选择。其次,其实你说的这个,中国政府早就干过了,最典型的就是重复建设,对于宏观的影响可以从中观入手,建议观察,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之流和宏观直接的关系,应该有直观的认识。卖方证券分析套路,水平有限,多多包涵。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05-26 07:27
              收起回复
                《管子-奢靡篇》是一片不错的古代经济学论文。我对这篇文章了解的很少。由于我的水平限制,无法多说些什么,因此我只能把我所知道的只言片语贴出来,与大家共享:这篇文章出自《管子》一书,是作者假托管子和桓公的对话写成的,大概成书于汉朝的吕后篡权时代。该文并非管子所作,据郭沫若说为徇卿后人所作,其中心思想是“提倡奢靡”。古人对该文的评价是;(辽人刘绩曾)“此篇多错漏,不可读”。(明朱长春《管子榷》言)“大奇,宿儒难解”。清曾国藩、郭嵩焘都说“不可晓”,可见该文并非容易理解。加之中国的市场经济始终没能占据主导地位,这篇文章也就随着历史的流逝被石化了。大概16世纪陆楫在他的《蒹葭堂杂著摘抄》中曾对该文有过一番评述,后来被史学家傅衣凌发现并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他把《管子-奢靡》比做曼德韦尔的《蜜蜂寓言》。再后来被经济史学家杨联升翻译成英文,从此该文被西方人看作是中国的凯恩斯学派,这是余英时先生在他的《士与中国文化》中的大概描述。对于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可以参阅郭沫若的《奴隶制时代》对”奢靡篇的研究“。


                IP属地:山东9楼2014-05-27 20:18
                回复
                  其实,西方人认为《管子-奢靡》仅仅是一篇类似于凯恩斯思想的论文应该是不够的,因为在我看来它的意义要比这丰富的多,例如;”轻可以使重,重不可以起轻“,这句话什么意思?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货币可以使商品流动,但商品不可以让货币流动“,显然作者是在说”需求决定供给,但供给不能决定需求“(至少短期是这样),这和凯恩斯的思想不能不说是有一定分歧的。不仅如此,后面还有”轻重齐“三个字。什么意思?齐----比例;意思是货币和商品之间是有一定比例的,显然作者在这里还有了货币数量说的概念。的确了不起!


                  IP属地:山东10楼2014-05-27 21:40
                  收起回复
                    现在中国不是产能过剩而是国内需求旺盛但是大家都没钱购买,和纯粹的没有需求截然不同,所以说与其环顾四周,不如先做好自己的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5-27 22:52
                    收起回复
                      我只是看看,我不说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5-27 22:54
                      收起回复
                        这是世界经济结构问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5-28 08:58
                        回复
                          这是凯恩斯主义,西方用过这法子治过大萧条,但是发现弊大于利,国家干预市场会给予市场偏离市场规律的预期,产生无效率,前段时间猪肉大跌,卖不出去国家就冻猪肉收储保护养殖户,还是不能改变大跌的事实,还浪费了大量资源。猪肉的价格反映出的信息就是猪肉已经产能过剩,需要缩减供给,但是国家的做法会让本该被淘汰的养殖户决定留在市场,这样,本来养殖户退出市场产业转移以后能创造更多的效用,但是政府的行为让他们继续留在市场进行不必要的生产。虽然政府的做法更人性化,但是给予破产补助也是一种帮助行为,但是政府似乎更倾向于表面上合理的办法。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5-29 01:12
                          收起回复
                            如果国内供给大于需求,又碍于不愿浪费,何尝不可以这样。让政府低价购买作为救济发放给贫困地区。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4-05-29 12:41
                            收起回复
                              还有 政府除了印钞票 钱的来源无疑是几个途径 1.贷款 前面说了 政府欠的钱够多了 地方债已经是个问题 2.卖地 好的地块早已被卖完 现在房地产也不好过,开发商买地动力大大减少 企业经营不好 也没钱买地扩建。3税收,经济不好,税收本来就少了,如果拿这钱去买 不是跟百姓自己去买是一个性质,而且是买了还得不到享用。另外 你说的销毁,听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很难,销毁也是要花钱的 而且如何处理销毁后的废品也是个问题


                              IP属地:四川20楼2014-05-30 00: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