湫头吧 关注:240贴子:805
  • 3回复贴,共1

巩焴·龙爪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湫头乡双佛堂村有一棵枝叶繁茂、树干苍老、树形奇特的龙爪槐,无风亦称婀娜多姿,有风也作摇曳之态,当地人称他为命脉树,也叫巩清(焴)槐。据巩氏家谱记载,在正宁的巩家都是一家,也都是巩焴的后代。永和堡巷是巩氏家族的本家,先后分居于罗川的代店、永和的烟村、安兴、花园等地。巩焴,字成我,号育炉,明真宁县堡巷村(今正宁县永和镇堡巷村)人。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1年)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富裕。其父巩国祯,以子赠礼部祠祭司主事,封承德郎。




1楼2008-01-04 20:33回复
    崇祯六年(1633年),巩焴调任河南安阳知县。当时,虽说明廷政令“除暴强,佑善良,灭火耗,恤行户,勤农桑,清户口”,但社会动荡不安,秩序极其混乱,朝廷的政令也成了一句空话。安阳城内缙绅权贵子弟依仗权势,为非作歹,百姓很之入骨。巩焴就任安阳知县后,不畏暴强,不惧邪恶,一身正气,除暴安良。他不但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为他们减轻了赋役和徭役,还重视发展农牧业。为保一方平安,他动员老百姓捐款筑城,操练乡勇,打击豪强,从不懈怠。该县的水治、丰乐两镇,历来是盗匪猖獗之地,盗匪杀人劫舍,无所不为,百姓深受其害,叫苦不迭。自巩焴到任后,由于防范严密,凡有来犯者必遭擒获,使盗匪闻风丧胆,狼狈逃匿,两镇从此才得以安宁。安阳文化教育落后,巩焴大开科试,选拔人才,振兴文教事业,老百姓无不拍手叫好。当时人称河南有“三廉公”, 巩焴为“第一廉公”。安阳人为感其大恩大德,又给他建了生祠。以后,他升为礼部祠祭祀主事,继迁本部郎中。


    3楼2008-01-04 20:36
    回复
      后人为纪念巩焴,在正宁古县城罗川立有“学宪坊”。由于年深久远,此坊已毁。据传,巩焴在京为官时,曾带回三棵“龙爪槐”,一棵植在永和烟村,一棵植在家乡永和堡巷,另一棵植在湫头乡双佛堂村。烟村、堡巷村的槐树已毁坏无存,惟有双佛堂的龙爪槐至今仍根深叶茂,树冠如盖,枝干虬曲,盘若卧龙,“鳞甲”片片,熠熠闪光,气势非凡。当地童叟都知此树的由来,问到树龄,都说已有三四百年了。


      4楼2008-01-04 20:50
      回复


        12楼2019-02-24 18: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