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古籍吧 关注:2,181贴子:3,642

从当湖十局第3局说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座子布局,一直想写些东西来阐述,但我棋力有限,只能管中窥豹地去谈一下我对座子布局的一些简单认识。
先贴一篇旧文,做个引子,慢慢再一点一点补充思路吧。
孟泰龄曾说过,让我从当湖十局的棋上驳倒刘世振。他应该是没看刘世振的棋评,才有如此说法。其实本不想写这篇帖子,因为刘世振的棋评,真的不值一驳。不过,既然都已经把刘世振评为业3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吧,我就从当湖十局第3局说起,也算给有兴趣看古谱的棋迷起个头绪,让大家能对古谱的思路有一些了解,不至于一头雾水地看古谱。
首先要说的是,棋力是由什么组成的。棋力是基础知识+棋的逻辑组成的,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无外乎:基本计算,基本死活,基本边角常型,布局套路等等,这些是硬盘的内容,棋的逻辑则是CPU,也就是棋的魂。按现在中国的段位评判方法,业5~业6,是很大的一个坎,这个坎,其实就是CPU的有无。业6和职业的区别、职业棋之间水平高低的区别,主要就是CPU等级。对棋力的评价,主要是评CPU,看古棋也主要是看CPU。
先扯这些,咱们回到棋上慢慢讲。
对双飞燕,范西屏有明确的解释:起手双飞不无太紧。之所以有这样的评论,是根据星位特点而来的。
星的特点是速度快,在角部攻防上,星位不易被攻,但同时,星位也不易防守,这就是星位最大的特点,大家可以细细品味。
双飞燕是最紧的进攻方式,但由于星位有不易被攻的特点,才有的“起手双飞不无太紧”的结论。
同时,星位不易防守,也就是说,你真让他去防守,他也找不出特好的防守方式来,这也是“起手双飞不无太紧”的另一层意思。
由于中国古棋座子的特点,其思考方式并不像日本棋,先角后边再中央,由于座子的限制,客观上已经限制了你对角部的思考,因为角部挂,最佳方式只有小飞挂,其他挂法,黄龙士的《弈括》中有介绍。
所以,看古谱,所必须的思考方式,就是直接考虑全盘的配置和子效。刘世振对范施不下双飞燕的论调,是从日本棋先角后边再中央的思维方式推导出来的,我是说他浅薄无知好呢?还是说他棋力太低好呢?
挂角,无非3种应法,防守,攻击,脱先。攻击就是现代布局常见的各种夹击,要展开了说,内容也实在太多,没法讲。对小飞挂,镇神头,大压梁,倒垂莲,这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棋友可以去翻阅相关资料。我只简单地讲一下中国古棋的大飞和分投思路。
先从防守开始说。说到古棋,无论中国、日本、韩国,对星位小飞挂,都以大飞应,这个在现代看来,特莫名其妙。这里我简单说一下其中的道理。从防守角度,无外乎大飞,小飞,单关,下飞,砸钉,小铁网。下飞,砸钉,小铁网,属于场合下法,忽略不讲。
单关,在现代棋里,属于强调后续进攻的应对方式,但大家看一下座子就明白了,你单关应,人家不是回拆,而是在你单关的那边逼住,你单关后再防守吗?不可能了。你投进去进攻吗?那么人家跳出后,两个角都是对方的援兵,这种仗打起来,谁有利呢?单关否了,只剩大飞、小飞了。
小飞应,对方其实只需要简单飞2路,对局部而言,现代棋的理论已经认为是防守方不利了,其道理在于手割的三三位,同样,古棋也认为是不利的。通过排除法,就只剩大飞了。那么,为什么让子棋也大飞呢?这就是没CPU的表现,囫囵吞枣,只看局部导致的所谓常识性下法。
为什么分投,这就要说到前面讲的星位的特点。大飞薄,做为防守,实际上犯了一个忌讳,就是施襄夏棋诀中所讲的凡义当争一着净,诸般莫待两番清。
再排除,就只剩脱先了。
对于夹击的问题,以后有时间再慢慢讲吧。有兴趣的棋友,可以自己翻阅一下各种夹击的定式,然后摆上座子,我想,大家摆多了,自然也就能体会一些其中的意思了。
脱先,这是范施他们得出的共同结论。那么,脱先去哪里呢?
起手据边隅,逸己攻人原在是。
去角,那就是挂,去边,最佳选择位置是什么呢?
一个是扩张自己,一个是打散对方。
做为先手方,如何发挥最大的先招效率,现代棋讲究的是自己连片;
做为后手方,现代棋讲究的是打散对方。
那么古棋也一样,做为后手方,打散对方是首先的选择。
去角、扩张自己,都有可能让对方发挥先手效率,所以,分投就是这样来的。这里又得说刘世振一下,浅薄无知?棋力太低?二选一吧。
这盘棋,到第10手为止,大家可以慢慢体会我之前所说的东西。


1楼2014-05-29 09:26回复
    支持,不解释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4-05-29 09:59
    收起回复
      布局,是在搭建这个盘棋的一个最初的结构。
      天朝职棋们经常说,布局,随便下下,决定胜负在中后盘。
      对这种论调,我一直是嗤之以鼻的。
      从每盘棋的第一手开始,没有一手是可以随便下下的。
      当然,天朝职棋们水平有限,无法理解这种行棋的连贯性,也会很自然的认为可以随便下下,对此,我深表同情。
      当一个人的中后盘强大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布局的重要性,这点,吴清源曾有过阐述。
      吴清源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后盘力量,有了中后盘力量,自然就可以理解布局的要义。
      但可惜的是,天朝职棋们没有吴老大的才华,也没有吴老大的中后盘力量,自然也就无法领会布局的要义了。


      3楼2014-05-29 09:59
      收起回复
        下出的棋,要禁得起推敲,严密的逻辑性,本身就是棋的艺术性之一。
        范施的布局,就有很强的逻辑性,在这种逻辑性上,他们又构建了他们自己的艺术性。他们的棋,就像一面镜子,你内心是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
        当你的内心是无厘头时,自然看到他们的棋,是无厘头布局,比如孟泰龄。


        4楼2014-05-29 10:16
        收起回复
          范施对局,现存11局,起手全部为三六挂,起手三六,最佳侵角。
          对三六挂,这11局中的应法如下图所示:

          当湖2为脱先挂左上,当湖11补遗为大飞守角
          其余9局,都为九三投。这其中的原理,施襄夏《弈理指归》布局篇有介绍。


          5楼2014-05-29 14:32
          收起回复
            对于九三投,当湖十局的应法如下:

            当湖1,5,6,7,8,10为大飞逼住
            当湖3,4,9为脱先,挂左下


            6楼2014-05-29 14:35
            回复
              当湖3,4,9,脱先,挂左下,执白者都是施襄夏,也就是说,施襄夏认为应该脱先。
              当湖5,6,7,8,10为大飞逼住,执白者都是范西屏,也就是说,范西屏认为逼着,是理所当然的一招。
              当湖1,施襄夏执白,也采用的逼住。
              这里体现了他俩对围棋理解上的不同。


              7楼2014-05-29 14:44
              回复
                先从大飞逼住说起,对大飞逼住的应对,范西屏只有当湖1一局,如图

                施襄夏的应法,则为:

                6、7、8、10都是此手

                只有当湖5,是这样逼住


                8楼2014-05-29 15:18
                回复
                  施襄夏选择黑4左上的挂角,在其一生对局中,还可有对梁魏今一局,程兰如两局,胡肇麟一局,而黑4的逼住,只有对赵两峰一局,蒋再宾一局。
                  可见,施襄夏认为,对白3的逼住,黑4左上的挂角是正应。


                  9楼2014-05-29 15:53
                  回复
                    对此局面,范西屏的理解如下:

                    除当湖十局外,范西屏A位挂2局,B位逼2局,C位拆5局


                    10楼2014-05-29 16:09
                    回复
                      范西屏对白3的选择

                      施襄夏对白3的选择


                      12楼2014-05-29 17:02
                      回复
                        为何会出现这种选择上的倾向性呢?这得从九三头的结构说起


                        13楼2014-05-29 17:05
                        回复
                          座子棋的特点就是黑白在布局一开始就相互分割,再九三投后,加速了这种相互分割局面的构成。对于先手方,如果不能让子力连片构筑模样,那么,让子力组成有效的攻击局面,则是很自然的一种选择。
                          范西屏的逼住,就是基于这种构思而产生的,利用先手优势,先发制人。
                          但是,施襄夏并不太赞同这种直接构筑子力攻势的想法。
                          从施襄夏的挂角可以看出,他的意图是在打散局面的过程中,保持先手在握,进行一种等待。等到到对方结构出现问题时,利用先手优势,打击对方的软肋,属于后发制人的思路。


                          14楼2014-05-29 19:03
                          回复
                            范西屏的先发制人构思。

                            施襄夏的后发制人构思。


                            15楼2014-05-29 19:06
                            回复
                              对于范西屏先发制人的构思,施襄夏只在当湖5中选择了快速反击
                              施襄夏的反击图

                              而在6,7,8,10中,都选择的脱先挂角

                              在当湖1中,范西屏对于自己的紧逼构思,采用的也是脱先挂角,但挂角的方向,却与施襄夏的不同


                              16楼2014-05-29 19: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