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七,老七 —— 年少轻狂,幸福时光
许木木曾经回忆七连长说过的一句话:
“年少轻狂,幸福时光。”
画外音转述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里一阵凄凉。那个时候,史今早已走了,561也不在了,昔日的七连灰飞烟灭,而当初那个在七连垫底、被人人欺负的小男孩儿,现在也已经杀过人了,在23岁生日的那天,“永远地失去了天真。”
饱经沧桑的木木回去看望已经升迁了的高副营长,猛地想起他还是连长的时候,有一天看着一个个他喜爱的兵,得意地发出的感叹:
“年少轻狂,幸福时光。”
转眼间,物是人非。他们都经历了成长,也一个个告别了那段幸福的时光。
可是我宁愿老七永远不要成长,不要变得沧桑。我怀念他的锐气、我怀念他的轻狂、我怀念他的幼稚、他的任性,我怀念他在钢七连时那段淋漓倜傥的风光。
老七和袁朗是两种不同的教官:袁朗深不可测、洞悉人心,一切人、事,皆为我所用,永远获得最大的利益。
而老七,他并不那么睿智、不那么深谋远虑。他对待他的士兵,用的是最简单、也最难做到的办法 —— 寝室同步、有难同当。真打起仗来,这些人一个个都愿意为他而死 —— 因为他对待他们,是掏心掏肺的真实。
钢七连的原型,据说是抗美援朝时那支曾建奇功的部队,为阻截撤退的美军,连夜跋山涉水,追来正面迎敌。当时这支已经是“强弩之末”的侦察连,得到的命令是“不要让一辆坦克跑掉” 。
而事实是,那命令太低估了美军的数量和装备,结果三天三夜之后,一百五十人的连队只剩下了七个活人,却始终没有撤退。事后清理战场,发现连长、指导员、几个排长、班长们全部战死,一同战死的还有整个炊事班。
军记们颇为煽情,为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有名的报道,在全国范围内被学习来、学习去 —— 《谁是最可爱的人》 。
这一番线索最初是在木木加入七连时,561和史今为他举行的入连仪式中被提及的。
561当时所说的“抗美援朝” 、“全连只剩三人,平均年龄不到17岁,其余全部阵亡” 、“为此我们几乎被取消番号”等等,指的就是这件事了。他们的番号最终被保留了下来,是为了纪念他们建下的奇功、以及为此付出的惨重代价。那经久不更的番号,是一支连队所能获得的最大的殊荣。
所以561看见木木先是掏出一块块矿石,而后又怯懦地蠕动着嘴唇,合不上大家的节拍,他会那么愤怒;而窗外的老七,看见木木的熊样,转头告诉史今:
“哪怕他还有一丝血性,都会被这连歌激励出来的!因此我对他彻底不抱任何希望。”
对于老七和561来说,荣誉感,就是他们的信仰。别的时候尽可以开玩笑,但是一旦涉及荣誉,那就容不得你丝毫的怠慢 ——
这是一个木木所不熟悉的世界。他最后当了特种兵,仍然不能走进老七的世界里,所以老七虽然爱他,但还是看不得他哭泣、看不得他在人前示弱,于是半开玩笑地叫他一声“孬兵!” 。
老七的世界,是用荣誉感当顶梁柱搭成的,其他的一切,都是附着。
像老七那样的教官,在我们现实中的部队里可谓少之又少;老七所强调的东西,也很少为别人所强调。
即便是袁朗,他教会了木木什么是牺牲、什么是取舍、什么是真正的智勇,却始终没有教会他,什么是军人的荣誉。
当然,那东西也不是靠教能教得会的。对有的人来说,它在他们的热血里、意气里、傲骨里,自然地流淌。这种人一定不是成熟的人,而是老七所说的:
“年少轻狂”
是啊,老七自己就是年少轻狂,所以他带兵的侧重点,是激励他们的热血、培养他们的骄傲;在他的手下,你尽可以有张扬的个性 —— 只要你有真本事,老七他就会器重你。
老七会对着他的连队大声地自言自语,说他们多么多么牛,说别的连队多么多么弱。这不光是鼓舞士气 —— 他是真心地爱着他们、想着他们,为他们而活着,为他们而骄傲。
所以钢七连里有一帮天资骄纵的兵,他们被老七护着、宠着、欣赏着,大哭大笑的,全不知外面那残忍、圆滑、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