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来去吧 关注:29贴子:11,676

【转贴】2008年让我们忘却色戒的苦苦纠缠(张亚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新浪博客上看见的一篇文章,虽然写得过于狠了点,但单从文字来看不失为一篇好文.
有点长,还不知能不能贴上.


1楼2008-01-08 12:07回复
    在中环的IFC影院,我几乎被李安的旗袍牌桌击倒。身边几个大陆港股炒客在电影行进到85分钟之前不耐烦地搓着手,其中一个还唱响了呼噜的节奏。而当第一组赤膊大战镜头打响时,却又群情激奋眼睛喷火。这个逻辑错误的故事被纽约客讥笑为90分电影,wood的评分充满了残忍的幽默。因为这部滑稽的人性影片自第九十分钟开始梁朝伟和汤唯的世纪经典肉搏,让人突然遐想何不让陈冲在阳光中的徐娘风韵也来锦上添花?所有台湾文艺腔的对白,香港半山道的残忍暴戾场景都显得那么的空洞,而李安理直气壮地唯一理由就是,他要通过肉搏淋漓的极致情色创新来忠实重现张小姐爱玲的情爱道路与晚年怅惘。令人感觉更为可笑的是,十年一觉电影梦的李安在圣诞节面对电影学院2000人的狂热痴呆粉丝,依然陈词滥调的宣讲他的孽障他的人性与他的非道德评判。


    3楼2008-01-08 12:14
    回复
      一个曾经展现过东方文化精髓的导演,一个笨拙但是起码尊重奥斯汀的西方原著改编者,一个居住在价值观保守主义甚嚣尘上的美国的华裔导演,一个被纽约时报称为纯真清新的情感完美主义表现者,竟然在“旬阳江头艳红菱”的人到中年之际呕心沥血脱胎换骨的准备做一个道德的叛臣逆子?!太突然了,太突然了。


      4楼2008-01-08 12:15
      回复
        用WG末年梁效初蓝的JQ文艺批评笔调:这部电影赤裸裸展现了ZC阶级和侵略者的肮脏R欲与空虚心灵(多么类似网络粪青的言辞风格),恶毒攻击了抗日英雄的神圣灵魂,充分展现了导演病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5楼2008-01-08 12:17
        回复
          最后以MZD批判武训传的果断笔调作为结论:这是一部极其反动的影片.


          6楼2008-01-08 12:17
          回复
            根据马尔库塞的精彩论断,解放者非常渴望脱了裤子后解放自己,压抑者只能在脱了裤子后更深的虐待自己。中国大陆在近二十年的电影城市题材的表现中都无法脱离上海情结的纠缠,准确地说是上海殖民时代情结的纠缠。而大量的非上海人在影片中其实忠实的在传递荒谬的上海幻觉,这其中包括上海的娄烨。而所有这些文学冲动及情感冲动的源泉就是发自台湾宋淇并波及整个20世纪晚期华语文学圈的张爱玲崇拜与张爱玲神话。张爱玲顿时成为显学,成为失去传统多年的后文艺青年的缅怀对象和拼命准备反叛的前卫文学痞子的圣殿作家。在整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汹涌文学回潮中,这个孤高的女人获得了自离开中国大陆后的又一次显赫声名,而这种声名居然没有改变她孤独的死去的现实而显得极为空虚。整个20世纪80,90年代,三毛的死标志着浪漫主义的天空情怀冷寂的消逝而张爱玲的死标志着依靠回忆支撑的昔日风雅永不再来。他们死后,对于张爱玲的狂热甚至烧红了胡兰成的名望,多少风流往事,尽在腐朽的才子佳人。而那些人性的深刻的幌子堂而皇之的飘荡,使我们面对曹七巧面对白流苏面对我们望尘莫及的所谓苍凉的眼,那又是多少人可以拒绝的人生的色与戒呢?


            7楼2008-01-08 12:18
            回复
              一个孤独的老妇人为了坚持她伪装的苍凉便把自己的犹豫抹了去,像王佳芝的钻戒,难道是真的钻戒就代表了海枯石烂的爱?这个孤独的老妇人用她毕生的名望清醒地欺骗自己并且欺骗所有唏嘘慨叹得世人。而李安,断不可能看见张爱玲在天国的笑容,他自作多情的拿起摄影机为一段他感动得死去活来的故事加以色彩。只不过他故意为了票房增加了上海1940年代的疯狂情色,就像感官世界的那个年代,就不需要他以什么高尚文学的理由来粉饰了。如果就是汤唯梁朝伟王力宏美言几句也就够了,因为对他们来说电影这就是挣钱的工作闪耀的虚荣。为了艺术而疯狂只存在于费雯丽的年代,而一部明显混乱的影片何必过度粉饰自己呢?


              10楼2008-01-08 12:22
              回复
                完了,这篇东西贴得费劲,中途改了两次才贴上.

                这个博主设置了不让评论,估计是怕张爱玲和色戒的粉丝群起而攻之吧,呵呵.


                12楼2008-01-08 12:25
                回复
                  搜了一下这个张亚哲: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学毕业,2000年自英国归国加入新东方,希望创造崭新英语教学风格,新东方学校测试研究中心主任。所授课程有,雅思学术类阅读、托福阅读、大学英语六级词汇、高教自考专业英美电影赏析等。2002年9月当选西安新东方学校校长。

                  张亚哲,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系毕业。曾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及戈德史密斯学院。北京新东方学校资深雅思教师,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助理。


                  13楼2008-01-08 12:31
                  回复
                    他的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zhangyazhe


                    14楼2008-01-08 12:32
                    回复
                      还有一篇关于《太阳照常升起》的


                      15楼2008-01-08 12:34
                      回复
                        瞄一眼觉得不错,回头再“慢慢品”


                        17楼2008-01-08 12:46
                        回复
                          不许学我!横横


                          18楼2008-01-08 12:48
                          回复
                            我得先把电脑给博比玩游戏


                            19楼2008-01-08 12:50
                            回复
                              虽然不明白嘛意思。看完喜欢最后一句话:电影需要的是云上的日子,绝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阳光照亮了一切,普希金说,我们却依然忧伤。

                              文中说到的人名和电影我大多数不认识,也许就因为我还不太认识这些名字,所以还比较容易感动和轻信。

                              看来碟片店里面买得到好版的色戒了,下午我去遛遛。


                              20楼2008-01-08 14: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