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国粹,香的命运是跌宕起伏,它萌芽于远古祭祀之礼;起始于春秋佩香之德;成型于汉代和香之贵;成熟于盛唐用香之华;普及于两宋燃香之广;完善于明清品香之势;衰败于乱世征战之忧;回春于安定和谐之世。跟随着历史的脉络,且行且探寻。
1、远古时期。
由于历史久远,香起源已无从考究,但从现代考古学的角度出发,在辽河、黄河、长江流域先后出土了四五千年前的陶熏炉,其样式与后世的熏炉一致,并且造型美观,堪称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奢侈品”。由此可见,香也应该出现更早的远古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
皇族士林对香极为推崇,香文化逐步成为“雅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典型代表。据东汉蔡邕《琴操》所述,孔子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于幽谷之中见香兰独茂,不禁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遂停车抚琴,成《漪兰》之曲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志典籍中,有很多记载都反映了文人对香的推崇。如屈原在《离骚》中的精彩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3、秦汉时期
香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丝绸之路”为我们带来了海外的丁香、安息香、乳香、龙涎香。汉代香品中第一次出现了和香(一种像中医药方一样的香方),宫廷的术士开始用多种香药根据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来调配香方。汉武帝时期顺应的出现了著名的香具——“博山炉”。
4、隋唐时期
佛教的兴盛带来了香料的需求,域外香料的大量输入使得香料成为重要贸易物资。唐朝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香材、香料的商人、香行。唐人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展示了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衬托唐代以香供佛的事实。
5、北宋时期
“巷陌皆香”,许多文人名仕不仅焚香用香,还收辑、研制香方,采置香药,配药和香。此时多部香学专著问世,研究范围广涉香药性状、炮制、配方、香史、香文等。
6、明代
郑和七下西洋,带回了胡椒、檀香、龙脑、乳香、木香、安息香、没药、苏合香等。此时的北京已经有了知名的专业“香家”制香,深得文人雅士之追捧。明清时期的香学典籍丰富,周嘉胄的《香乘》最突出,其中广泛涉及香药、香具、香方、香文、轶事典故等内容。
1、远古时期。
由于历史久远,香起源已无从考究,但从现代考古学的角度出发,在辽河、黄河、长江流域先后出土了四五千年前的陶熏炉,其样式与后世的熏炉一致,并且造型美观,堪称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奢侈品”。由此可见,香也应该出现更早的远古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
皇族士林对香极为推崇,香文化逐步成为“雅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典型代表。据东汉蔡邕《琴操》所述,孔子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于幽谷之中见香兰独茂,不禁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遂停车抚琴,成《漪兰》之曲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志典籍中,有很多记载都反映了文人对香的推崇。如屈原在《离骚》中的精彩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3、秦汉时期
香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丝绸之路”为我们带来了海外的丁香、安息香、乳香、龙涎香。汉代香品中第一次出现了和香(一种像中医药方一样的香方),宫廷的术士开始用多种香药根据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来调配香方。汉武帝时期顺应的出现了著名的香具——“博山炉”。
4、隋唐时期
佛教的兴盛带来了香料的需求,域外香料的大量输入使得香料成为重要贸易物资。唐朝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香材、香料的商人、香行。唐人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展示了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衬托唐代以香供佛的事实。
5、北宋时期
“巷陌皆香”,许多文人名仕不仅焚香用香,还收辑、研制香方,采置香药,配药和香。此时多部香学专著问世,研究范围广涉香药性状、炮制、配方、香史、香文等。
6、明代
郑和七下西洋,带回了胡椒、檀香、龙脑、乳香、木香、安息香、没药、苏合香等。此时的北京已经有了知名的专业“香家”制香,深得文人雅士之追捧。明清时期的香学典籍丰富,周嘉胄的《香乘》最突出,其中广泛涉及香药、香具、香方、香文、轶事典故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