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发现,提起端午习俗不少市民只记得包粽子
又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随着时代发展,一提起端午节,市民们似乎就只剩下了包粽子的记忆。其实,端午节的习俗不仅仅局限于包粽子,插艾蒿、戴荷包、拴彩绳,以及新媳妇节日当天不能回娘家等习俗在一部分地区还在延续着。6月1日,记者调查了端午节的习俗,发现虽然很多习俗已经渐行渐远,但不少市民尤其是老年人仍记忆犹新。
习俗一
插艾蒿
祛病防蚊用途多 农村各家插艾蒿
6月1日上午,家住临朐县柳山镇解家庄村49岁的王女士早早就在自家门上插好了艾蒿。她告诉记者,每逢端午节,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插一株艾蒿,这已成为当地人过端午节的重要形式。据称插艾蒿有多种功效,既可以祛病、辟邪,还可以防蚊虫等。
王女士说,她插在门前的艾蒿是前不久从地里采摘的。老一辈人端午节插艾蒿还有很多讲究,需凌晨四五点钟采摘沾着露水的艾蒿才管用。“我小时候每年端午节前一天,母亲都会约着邻居们一起,一大早就去山上采摘沾着露水的艾蒿。”王女士说。
不仅农村人端午节有插艾蒿的习俗,不少城里人也忘不了在自家门前插一株艾蒿。今年48岁的李女士家住临朐县城区,每到端午节,她都会到集市上买一株艾蒿,插在自家门前。“由于艾蒿有特殊的香味,所以人们用它来祛病、辟邪、防蚊虫等,用途很多。”李女士对记者说。
此外,李女士介绍,艾蒿还可以治疗“苦夏”和女性腹痛。“一般门前的艾蒿放一段时间,快干了的时候,我就用它煮水喝,可治疗夏天不思饮食。加点红糖的话,对女性腹痛也很管用,我母亲之前经常给我这样做。”李女士说,很多城区居民也都有插艾蒿的习惯。
又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随着时代发展,一提起端午节,市民们似乎就只剩下了包粽子的记忆。其实,端午节的习俗不仅仅局限于包粽子,插艾蒿、戴荷包、拴彩绳,以及新媳妇节日当天不能回娘家等习俗在一部分地区还在延续着。6月1日,记者调查了端午节的习俗,发现虽然很多习俗已经渐行渐远,但不少市民尤其是老年人仍记忆犹新。
习俗一
插艾蒿
祛病防蚊用途多 农村各家插艾蒿
6月1日上午,家住临朐县柳山镇解家庄村49岁的王女士早早就在自家门上插好了艾蒿。她告诉记者,每逢端午节,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插一株艾蒿,这已成为当地人过端午节的重要形式。据称插艾蒿有多种功效,既可以祛病、辟邪,还可以防蚊虫等。
王女士说,她插在门前的艾蒿是前不久从地里采摘的。老一辈人端午节插艾蒿还有很多讲究,需凌晨四五点钟采摘沾着露水的艾蒿才管用。“我小时候每年端午节前一天,母亲都会约着邻居们一起,一大早就去山上采摘沾着露水的艾蒿。”王女士说。
不仅农村人端午节有插艾蒿的习俗,不少城里人也忘不了在自家门前插一株艾蒿。今年48岁的李女士家住临朐县城区,每到端午节,她都会到集市上买一株艾蒿,插在自家门前。“由于艾蒿有特殊的香味,所以人们用它来祛病、辟邪、防蚊虫等,用途很多。”李女士对记者说。
此外,李女士介绍,艾蒿还可以治疗“苦夏”和女性腹痛。“一般门前的艾蒿放一段时间,快干了的时候,我就用它煮水喝,可治疗夏天不思饮食。加点红糖的话,对女性腹痛也很管用,我母亲之前经常给我这样做。”李女士说,很多城区居民也都有插艾蒿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