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吧 关注:22贴子:4,808
  • 8回复贴,共1

再说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川大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8-01-08 16:37回复
    问:世界的四大生成顺序,请谁用大白话说说? 

    答:楞严倒有一段: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 

    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 lvm译文如下——编者注) 

    释迦牟尼佛对富楼那说:你问“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你不是常听我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么?富楼那说:是啊!世尊。我常听您宣说此义。佛说:你是怎样理解“觉”和“明”的?是佛性本明,这个本明就叫做“觉”呢?还是这个“觉”不明,须加上个“明”,才称为“明觉”?富楼那说:如果这个“觉”不明的时候也堪称为“明觉”,那就没有“明”的可能了。(注意:本明再加上一个“明”,乃根本无明。) 

    于是佛说了下面一大段话: 

    如果说:没有所明的对象,就谈不上有“明觉”(所明的对象就是物。注意:这是假说“物质是第一性”,假说明觉不过是派生的),那就会产生悖论:这个“所明的对象”是有还是无呢?假如有“所明的对象”,此对象就不会是“明觉”;假如无“所明的对象”,又谈不上有“明觉”。若说“根本就没有明觉”,可你现在又清清楚楚地在感受着(觉湛明性)啊。若没有“明觉”,又怎么会有此“觉湛明性(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之性)”呢?所以,若说“没有所明的对象,就谈不上有明觉。”这岂不就是悖论么! 

    佛性就是觉,本来涵盖了心和物,本来就明(性觉必明),却虚妄地把佛性认成是不同于“所明对象”的“明觉”(妄为明觉)。为什么说虚妄呢?因为:明觉既不是所明的对象,便因这个最初的“明觉”而又立了个“所明”。这么一来,一个就成了两个。既然妄立了“所明”,便又产生了你那个后来的虚妄的“能明”(这个能明,是跟所明相对的,故称妄)。明觉的佛性本来没有同异,这么一来,就炽然成异了。此异一生起,便于它本身之“异”再异(异彼所异),那么,不同于“异”的就是“同”了(因异立同)。“同、异”还能再发展下去,因此又立了个“无同无异”。象这样扰乱、相对,四句百非,若再发展下去,累不累呀!


    2楼2008-01-08 16:38
    回复
      累久了就产生了物质(劳久发尘),这是自相浑浊的结果。由此引起尘劳烦恼。什么是尘劳烦恼啊?动起来成为时间和空间(起为世界)(世是时间,界是空间),静下来成为虚空(注意!这个“虚空”并不是空间,而是涵盖了时空,涵盖了有无),这就是尘劳烦恼。于是,“虚空”就成了“同”,“世界”就成了“异”。他们原本没有同异,这么一来,本来无为,却真成为“有为法”了(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问:“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此“妄”从何而来? 

      答:从“明觉”(又去明这个觉)而来呀。 

      问:富楼那问,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佛答,清净本然,如是而生山河大地。那么是不是说:在“忽生山河大地”之前,清净本然之体,是可以不必依赖有相之“所明”而独立存在的? 

      答:独立存在?“清净本然”已经涵盖了“能明”和“所明”。“能明”且置,这有相之“所明”可以独立存在吗? 

       

      问:请老师解《楞严经》的这一段 

      (下面是 lvm分段作答——编者注) 

      经:“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 

      答:先说“觉明空昧”的觉,佛者,觉也,觉就是指佛性。用现在的话说,佛性就是时空与生命的本源。佛性具足三大特点:明、空、昧。①明——毕竟不断灭。即离念的灵知之性。②空——毕竟不可得。即无相、清净、空寂的本体。③昧——毕竟含诸有。含诸有怎么能称为“昧”呢?因诸有起源于最初的一念无明。什么是最初一念无明?即“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佛性本来就明,却起最初的一念去认这个明。有人问:“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此“妄”从何而来?就从这个“昧”而来,这个“昧”是佛性的三大特点之一呀,也就是“法尔如是”。 

      由于“妄为明觉”,这就产生了相对(相待)。一有相对,就动起来了。摇,就是动的意思。“地水火风四大”之风大,指的是运动(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世界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运动,或者说运行。 

       

      经:“ 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 

      答:“因空生摇”——由于佛性本体空寂(前述②),能容得运行,所以就产生了运行。“坚明立碍”——由于佛性毕竟不断灭(前述①),就起现了有质碍的物体在运行,如同捏目,现空中华,也就是“明觉立坚”之义。“彼金宝者明觉立坚”金宝指的是“地水火风四大”之地大,也就是有实体的物质。“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国土,现在叫做星球。世界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物质,这物质可以聚成星球(保持国土)。 

      请注意:这里并不是先有物质,然后再说物质运动。而是先有运动,然后才起现物质。这物质一开始就是虚妄不实的,如同捏目,现空中华。 

       

      经:“ 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 

      答:简单说吧:由于物质运动,产生摩擦,于是就产生了温度(“地水火风四大”之火大)。世界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温度。 

       

      经:“ 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答:更简单地说吧:世界的第四个特点就是变化。(为什么把“水大”说成“变化”呢?哪位师兄替我讲一讲?)(自己嘟哝:若无水大,生命便无从产生。) 

      问:火光上蒸,而火光为变化性,故水大不得不变化。 

      答:地大(金轮)保持形体,水大(水轮)形体可变,故称“变化”。


      3楼2008-01-08 16:38
      回复
        13、四大之首风大产生的因缘是什么? 

        问答:大千世界由四大因缘合成,四大之首为风大,风大产生的因缘是什么? 

        答:《楞严经》云:“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问:原来阿难2500年前,就已经问明白了。 

        问:如果没有产生风大,也就没有这么多事了,多清净。 

        答:风大不是“产生”的。 

        问:如果没有产生疑问,也就没有这么多事啦,多清净。 

        答:是先多事(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而后才有“贪、嗔、持、慢、疑”的“疑”了。 

        问:我这样理解,也请 lvm老师指正(问题见下面问话——编者注) 

        答:仅供参考: 

        (下面为分段作问答——编者注) 

        问:(1)语言文字如世界,风,水等基本上是基于现象界的一种概括,现象上可能此物非彼物,而在本质上则可能此彼一如。哲学擅长此种演绎,归纳。 

        答:物不自物,因心故物;心不自心,因物故心。 

        问:(2)佛学上则进了一步,将一切现象皆归于一心之后,更将这“心”也打破,到此间语言文字也俱无实义,一切见解疑虑也如梦幻泡影。因此称作“戏论”。 

        答:一切见解疑虑属于第六识。而你说的这个一切现象皆归于一心的“心”是指第八识。 

        问:(3)因缘之说只是基于我人执着现象为真,执着身心为我的前提下的一种方便之法,目的皆为透过现象来体悟超越因缘的实相。所以实相,佛性又称作“缘所遗者”。 

        答:“缘所遗者”即“非因缘性、非自然性”。 

        问:(4)从因缘的角度上看,水火也好,地风也罢,皆是缘生缘灭之法,皆由无明所致。无明的根源还是无明,不过换了个说法,叫“无始无明”。那么无始无明从那来呢?还是无始。因此所提出的问题是要找出一个缘头(或者源头),而由于是无始,所以就根本没有一个固定永恒不变的源头,一个开始。或者说,你问我答,各抒己见的时候,这已经成了又一个新的无明的源头。 

        答:要找源头,基于时间的先后。而时间恰恰是“寿者相”。这样的找法,早已着相了也。 

        问:(5)大千————其实非大千,是名大千 

        世界————其实非世界,是名世界 

        由四大————其实非四大,是名四大 

        因缘合成,————其实非合成,是名合成 

        四大之首————其实无首,假名为首 

        为风大,————其实无风,假名为风 

        风大产生————其实无生,假名为生 

        的因缘是什么?————其实没这什么! 

        答:哈哈!果然是“戏论”。 

        问:结论:按照逻辑学的原理,一个问题或前提中如果有如此多的假定和不确切的因素,那么结论必定也是假定和不确切的,只能称作“戏论”。 

        答:如来藏本具“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戏论乎? 

        问:(6)最后提一个问题:疑问是不是风大的一种? 

        答:疑问属于识大。


        4楼2008-01-08 16:39
        回复
          同一个问题,宗下与教下的回答就是大相径庭,知道为什么吗?哪个对哪个错?不要回答角度不同而回答不同,我告诉都是魔说,为什么?你去参!


          5楼2008-01-08 16:43
          回复
            然而魔说亦是说,说岂有对错之分.下面我再引一篇.


            6楼2008-01-08 16:46
            回复
              自性本明,云何复生山河大地?
               佛的大弟子,四大弟子之一富楼那提出来问,你跟阿难所讲的这些道理,师兄已经悟了我们也听懂了,但是你讲的这个生命本体本来是清静圆明的,空的,清静圆明的云何复生山河大地?为什么会一动,变出来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生那么多东西,而且还变一个男的、女的还生了我们这些人,不是多余吗?这个生命怎么来的,科学问题来了,这就是生命的根源。富楼那说,世尊啊,既然是清静圆明云何,为什么,云何复生山河大地,这个物质世界怎么造成的呢?大问题来了,你看所有经典没有这一部经那么科学化的,一刀就杀进来,这个问题大了。你们这些看《愣严经》,你们也读佛学院,你不在研究佛经,佛经都在研究你,研究你,你自己还不知道,我看你们以为自己是信佛啊,佛在信你们,信你们这些众生颠倒妄想,你信不信我所讲的,你们看《愣严经》翻开第四卷一看,上面七处征心、八还辨见讲了那么多,后来富楼那来了,这一刀杀的很厉害,一刀,医生在解剖上这一刀就向心脏这里,一刀就划下来了, 后来佛做这个结论,“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找到没有,这里有啊,大偈子,原本在这里。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你们说老师真厉害,那么大年纪记忆力那么好,哪里叫记忆力,你们也一样有心没有心,告诉你们,像我们看到好的句子,学佛干什么,就是要为自己,这就是自私,什么记忆力好,我要找这个生命要想成佛这个重要的地方,那么我的生命还不拿到还不记住。他说“觉海”就是我们大家的本心本性,能知能觉的那个生命,要入娘胎以前的,死了以后的,这个原来的觉性叫觉海,这个觉性,梵文叫菩提,所以佛,佛的这个音是梵文的音。佛陀佛者,觉也,就是大彻大悟的人,这个觉性,就是代表这个,就是我们心性本体,那么它形容它上面《愣严经》讲过我们生命的觉性,整个的宇宙虚空不过等于觉性里的一个小水泡,所以我们这一点小生命算什么,你的根本生命是那么伟大,就是我们忘记了自己伟大生命的根本,只把自己这一点一个肉体抱到当了生命的全部,太错误了,所以现在你认识了这个本来生命的大觉之性是大海一样,那么伟大……,真伟大,不止四个伟大那一百个、一千个伟大。觉海,性,这个就是你的本性,澄,像那个清水大海,干干净净的,本来清静圆明,一点点妄想杂念没有,等于清静水里头下面的小沙子、小石头清清楚楚,没有关系啊,觉海性澄,澄澄湛湛,真清静啊。圆是圆满,没有缺陷的,圆澄觉元妙,不是这个圆字,一块钱那个元,你们又翻不到(注:此处南先生纠正黑板上写字的错误),就是圆澄觉元妙,圆明然后不是这个元,这个圆,因为圆满的,干净的本性,这个元,一块钱两块的元,这个元字,原来的原,原来就很妙的,所以佛法妙不可思议妙得很。妙这个事情,这个中国文字太妙了,讲不出来,妙就是妙,这个你没有办法解释妙是什么意思?中文字不过是个少女就叫做妙,少女不晓得有什么妙,这个文字,这个妙字它两个拼拢来少女,不管了,这个妙叫什么妙,很妙。对……他说这个是悲心说的(悲心师),这个是悲心菩萨,他说的文字言语都说不出来的,那……怎么好,不过不晓得怎么好,他表情没有我这样厉害,那个东西说不出来的就叫妙,就是妙湛老和尚,你看妙湛老和尚那个就很妙,就是这个妙。圆澄觉元妙,原来就那么妙,妙这个字包括又是空的,又是有的,空的,那么清静的那么圆满的,可是世界上万有的东西,谷子、麦子,包括人、狗、蚂蚁,它也有,都是它生出来的,你说它妙不妙,就是那么妙,好,他问的哦,本来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物理世界太空也没有星球,为什么变出一个地球来,变出一个月亮来,这是谁造的呢?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人造的,也不是唯物自然来的, 因缘所生,因缘什么生出来的呢?难道他的妈妈姓因,他爸爸姓缘啊,两个因缘造出来,怎么造的啊?不可思议,追下去,科学问题,他说因为这个本体功能妙不可思议,它原来是光明,这个光明不要看到,亮光也是形容词,一个光明,一个功能,这个功能啊永远是光明的,比方我们这个电灯,你看到这个电灯那么亮,对不对,大家都看到。这个电灯是物理物质的功能,当我们一按钮的时候,等一下这个电灯就发出亮光来,对不对。


              7楼2008-01-08 16:47
              回复
                永远是这样亮吗,对不对,不是的,第一下按的那一亮一刹那之间已经放射完了,跟着后面的电又接上来又是刹那……,但是表面一看它没有动,永远那么亮,实际上都是生灭生灭来去的,假相是永远这样亮,对不对,你懂了没有?他说我们生命功能很妙,原来明,像灯一样照,照照照久了,你说这个灯泡照久了会不会坏,这个在物理学机械上叫做……,一个机械任何物理它的功能也有疲劳的时候也要休息,它在生灭中,在劳动中,不过我们看不出来,以为这个电灯开了就会亮,消耗了多少,生命功能一样,他本来清静圆明,清静圆明这个现象照久了以后啊,诸法无常,他起变化,生出来这么一动变出来一个东西来,这一动变出来,就是西方哲学、科学就研究了,中国人过去不太注意这个研究,不去管它,生就生吧,死就死吧,中国人素来气派很大,有就吃,没有就拉倒,西方人不同,这个吃要怎么吃,拉倒这么拉,这就是东西方民族性的不同。这个东西,西方研究啊。开始这个宇宙动力一动,先生水,先有水,第一元素是水,有水就变出来地水火风,变出来物质的世界,但是西方希腊同印度同佛以前,都有几派的争论,所以讲唯物论与唯心论,三千多年前在西方已经吵得一塌糊涂,究竟唯物、唯心搞不清楚到现在还在争论。像我们今天意识形态的思想上还在唯物、唯心上,实际上走的老路,哪里有新的创造呢,人类这个问题就没有解决啊,所以这个事情,但是中国过去也讲过了,譬如讲五行,大家算命金、木、水、火、土也是讲这个东西,不过给一般乱用到算命看风水,所以《易经》上讲金木水天一生水,天一生水易经是中国老古话,这个天,也就是代表这个天,物理世界天,这个天也是理念天,等于我们讲那个本性,第一个一动以后生出来的是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这一讲,又讲到《易经》的数理与物理去了,那要给你们上个五、六年课你还不懂,讲到《易经》你不要看那么简单,所以生出来以后,元明照……,所立照性亡,等到变成一个物质能变成生命,现在我们的生命有知觉有感觉以后,你的本性那个光明盖住了,掉了。我们的大老师、大教授师,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提了这个头,富楼那也没有追问,然后一路一路就下来,下来以后分析到什么程度,地水火风都给你分析了,物质的关系,他所以讲风。譬如我们大家行香坐在这里,妙老我们坐在这里,我们几个人一走动,你晓得我站在上面喉咙怎么哑呢,你们所有的细菌,所有的毛病在空气中都向我这里扑,我是你们地狱的出气筒,你们散发出来好的我没有吃到,坏的都来了,然后两脚,你们一走动啊,阴风惨惨,这里冷得不得了,这股风哪里来,也不是你要给我,也不是我要的,动则生风,对不对,一动就有风嘛,在哪里,在你身上,现在找找看有风没有?没有,在空中有风没有,也没有,因动就来了,不动就静了,你的妄念也如此,所以佛在这里地水火风物质,分析得清楚,《愣严经》上“性风真空,性空真风”,这物质世界地水火风本来都是空的,你说它空的,是有的,一动,就起来作用,清静本然,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静本然,周遍法界,它的功能,它的本体,物理世界的本体同你心理一样,本来是清静的在哪里呢?周遍法界,这个宇宙里都充满了,譬如我们大家晓得,电,这个电多厉害,假使开了一触电就死了,这个电在哪里呢?电能在虚空中,我们两手虚空一撮,烫起来就发电,一撮就发电,那么这个电在虚空中,我们在虚空中走来走去被电死了?没有啊,蛮好的,可是假使你自己真触烫发电,会把自己烧死的,真的哦。所以你说它是空呢还是有呢?所以,性风真空,性空真风,他的本体功能,清静本然,自然的,周遍法界充满在一切处,等于基督教讲的,讲好的新教讲的,上帝在哪里,无所不在,无所在,这个物理世界功能你说在哪里,什么都没有,你说没有都有,无所在,无所不在,清静本然周遍法界。下面再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宁有方所,他说这个物理世界这个功能,生命的功能无所不在,清静本空,它配合你精神生理的作用这一念,两个心物,所以一元的,随一切众生的心理的变化,应所知量,你所知道的,你的知识范围到了什么地方,它就起什么作用;循业发现,跟着一切众生业力在变化;宁有方所,它空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哪里有一个方位呢。你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一看到了,发明地心吸力,这个苹果天天落地,中国人天天看到,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发明了这个原理,我们中国人吃了很多苹果变了大便了,变大便也不错啊,他发明了这个原理也不错啊。瓦特这个科学家怎么发明电力呢,因为他书呆子爱研究,早上起来煮鸡蛋,忽然研究,想啊想,看书呀,等于我们参话头看忘了,那个鸡蛋呜……这个水喷上来,这个热气上来把盖子冲动,有这么大力量,因此他发明研究,发明了这个动力,这个动力是科学的发明,同你修道参话头悟道的发明一样,本来这个真理存在就是要你去发明它,所以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所知道的,你的知识你的智慧的量有多大,你就发现得有多大,循业发现,跟着你业力大小而起了作用,然后等于安那般那一样可以成佛,可是你把安那般那拿来呼吸去练成气功了,那就是用小了,但是也有没关系,各人业力不同,循业发现,宁有方所,并没有固定的啊,你说它,方就是方位,所就是所以然,你说它空也好说它有也好,是这个样子,它把物理世界这些……统统告诉你,所以研究科学,研究这些还非深入愣严不可呢,然后作后富楼那这个问题问完了,佛又告诉你要怎么去五阴解脱,刚才有个同学问怎么样五阴解脱,怎么样修持解脱,成道之路,讲到五阴解脱就是说修道,你们小说看多了,走火入魔,也没有鬼,也没有魔,就是生命生理、心理的变化,一个什么程序有什么境界,一部愣严经把物理世界统统把它讲完了,真是伟大。


                8楼2008-01-08 16:48
                回复
                  


                  10楼2008-02-29 16: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