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关于中国的传统,更多的时候,只有去年俗、年味中方能寻找到一丝踪迹。然而,在李苦禅的画中,我们同样可以看见中国传统的点点滴滴,如《重九赏菊,八月食瓜》,是悠远的乡村之味,菊花三三两两地开了,被摘下的瓜,新鲜耀眼,断柄处汁液淋漓。正是秋风起的时候,螃蟹也肥了,红红地装上盘子,上桌,尚存有人间的一口热气。我个人最为偏爱李苦禅的白菜系列,有一幅《闲步小园摘新蔬》,只一棵白菜,塌着肩膀半歪在画里,仿佛累了,原本只想打个盹儿,却不小心沉到睡眠的海底去,睡得水墨酣畅的,有俗世祥和的大气派。从一棵白菜,一只瓜里,看见人生俗世,李苦禅真不简单。
齐白石曾说自己通身有“蔬笋气”,所以能画好蔬菜。李苦禅的蔬果类画得好,同样得益于这份“蔬笋气”。蔬笋气,在我的理解里,就是自然气、烟火气,是深深扎根于泥土的原始气息,浑沌,天然,不事雕琢修饰,如《水墨写瓜》里隐在巨大叶子下的南瓜,丰实饱满鲜嫩;《清供图》里,一只敞口低矮的盏上供一只佛手瓜,佛手歪斜的姿态里,有不同凡响的人间性;《秋味图》里,三两蘑菇,几只螃蟹,两棵秋白,恬淡有序,各自归位,呆在它们应该呆的角落。再来看它的着色——螃蟹是墨的,蘑菇是鸭蛋黄色杂以黑色,秋白的杆子当然是白的,它的叶子云青色——一幅画里四色调和,丝毫不繁复,各得其所。秋白和螃蟹,是那样的肥美丰腴,看这幅《秋味图》,会想起乡村生活,家里的米缸是满的,谷仓也是满的,祖母宰了一只红冠白羽的鹅,她把鹅放在稻箩里,一点一点拔它的毛,阳光透过木格窗照进厅堂,使原本清寒的家,处处滚了金边,顿时有了富足、宁和——是什么在支撑着乡村的日子呢?是人们呵在胸间的一口热气吧。看李苦禅的这些蔬果画,是能让我们迅速回到自己的来处的,那些最初的日月,即便贫寒,也是可亲可怀的。
就连原本凶悍的苍鹰一旦入了李苦禅的画,也要收敛起冷血性情,黑白双煞依偎在巨石上,就成了《苍鹰不搏即鸳鸯》,这两只鹰雄强刚烈的一面,悉数隐去,平添了温和平静的神色。还有一幅《教子学飞翔》,一只老鹰背负着两只雏鹰,正耐心地教自己的孩子如何飞翔,走的是一路的温情脉脉,正如《苍鹰不搏即鸳鸯》的苍鹰,它们不再凶猛,是因为正在热恋中,所以就又成了一对温柔的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