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镇的网吧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泡面。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三元钱,买一碗面,——这是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元,——在电脑前坐着,热热的吃了上网;倘肯多花一元钱,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作为泡面用,如果出到十几块,那就能买一个泡淑鸡爪,但这些顾客,多是附近工厂打工的,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专业的网评员,才踱进VIP包间里,要泡面要火腿,慢慢地边吃边上网。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网吧里当伙计,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专业网评员,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打工仔,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墙上的时钟开始计时,看过时钟会不会走太快,又亲看我把时间记到本子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把时间调快,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泡面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李撑鹏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李撑鹏是体育评论员而兼职网评员的人。他眼睛很大;长相凶悍,眉宇间总是透着淡淡的忧伤。穿的虽然西服,可是又脏又皱,似乎十多年没有烫,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民主自由,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曾经救灾救了一微博,在帐篷上闹了笑话,网友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李撑篷。李撑篷一到店,所有上网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李撑篷,你的文章又被打脸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来一碗泡面,加一个火腿。”便排出五美分。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领了美分了!”李撑篷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不懂言论自由……”“什么言论自由?我前天亲眼见你发帖子大骂与你观点不同的人...”李撑篷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骂人不能算限制言论自由……骂人!……网民的自由,能算限制言论自由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圣奴隶”,什么“人权大于主权”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李撑篷原来也读过书,作过体育评论员,但水平不高,主持的节目越来越没人看,弄到将要被电视台开除了。幸而微博上有买了很多的粉丝,便替美爹说说话,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