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介绍下土木工程专业。
学院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
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创办之初,不分专业,但矿冶、路工方面的课程必修,到福中矿务大学时期,本科三年级开设有建筑计划等课程。
1931年7月,学校易名私立焦作工学院后,设立土木工程科。
1933年8月,土木工程科改为土木工程系。
1950年3月,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与焦作工学院合组中国矿业学院后成立土木工程学系。
1951年,中国矿业学院成立基础课程组。1952年,基础课程组分为3个教研组,其一为力学教研组。
1952年4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复的中国矿业学院系、教研组组织系统一览表中,土木工程学系更名为矿山土木工程学系。同年9月矿山土木工程学系更名为矿山企业建筑系。
1953年10月,矿山企业建筑系更名为矿井建设系。
1956~1958年,力学教研组分为理论力学教研组、材料力学教研组。
1963年8月,矿井建设系与采煤系合并成立采矿系。
1980年5月22日,采矿系的煤矿建井、煤矿工业与民用建筑两个专业分出来成立矿山建筑系。
1985年3月15日,理论力学教研组、材料力学教研组更名为理论力学教研室、材料力学教研室,还设有理论力学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隶属于应用数学力学部。
1996年4月18日,在矿山建筑系基础上,成立建筑工程学院。
2000年,在理论力学教研室、材料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隶属于理学院。
2010年1月18日,力学学科整体从理学院划出,与建筑工程学院合并,成立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学院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为宗旨;以“教学与科研并重,研究优先;科研纵向与横向并重,纵向优先;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研究型教育优先;数量与质量并重,质量优先”为原则;强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相结合,特别加强实践教学和研究型教学,努力创造科学研究条件;利用各种条件和资源,积极扩大工程实践视野;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拓展国际视野;充实内涵、注重质量、提高效益、办出特色。
学院现设有道桥与地下工程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建筑工程系、建筑学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岩土工程研究所、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研究所、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矿井降温与热能利用研究所、结构鉴定与加固研究所、采动区路桥工程研究所、爆破工程技术所等系所。拥有国家注册工程师培训中心、建设监理咨询中心、建筑材料检测中心、计算机室及图书资料室。
学院(含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教职工21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80余人,有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位美国工程院院士,3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0余位教授,40余位博士生导师,60余位副教授,教师中博士比例达到70%以上。学院在读博士生、硕士研究生900余人,本科生、留学生2400余人。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矿山建设工程、城市地下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工程力学,建筑学(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室内设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和工程管理五个本科专业。
学院构建了以3个国家级实验平台(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土建类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龙头,5个省级实验平台(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深厚表土冻结及深井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力学试验示范中心、土木类专业创新实践教育中心)为主体,2个市级试验平台(徐州市绿色建筑与新能源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徐州市工业固体废弃物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4个学院实验室(建筑与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建筑结构与材料实验室、道桥与爆破工程实验室、地下工程实验室)为基础的立体式平台体系。构建了以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工程力学)为龙头,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点(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力学)、2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岩土工程、工程力学)、10个博士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市政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工程管理)为主体,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土木工程、力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工程管理)、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为基础的立体式学科平台体系。形成了以2个国家特色品牌专业(土木工程、工程力学)为龙头,3个江苏省特色品牌专业(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工程管理)、3个江苏省重点专业(土木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力学)1个拥有IPMP(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培训与认证资格专业(工程管理)为主体,3个通过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5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为基础的立体式专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