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介绍
一、基本情况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洛阳理工学院组建较早的学科之一,多年来在科研、教学、学科专业建设、学科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科现有人员15人,其中教授4 人、副教授8 人、博士8 人、在读博士1人,所有人员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近三年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鉴定项目14项;承担项目项目共37项,经费274.6万元;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7个,市厅级项目12个,横向项目9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个,入院经费共计218.6万元;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厅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6项;取得知识产权22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5项;发表论文91篇,其中一级期刊1篇,中文核心22篇,SCI/EI/ISTP收录46篇,国外期刊16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学生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7项,省级奖项50多项。现有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2300M2,设备总值1301.19万元。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本科在校生1500余名。
二、本学科的特色和发挥的作用
本学科目前有“智能图像信息处理”、“协同信息与系统”、“物联网及计算机控制”等三个研究方向,近年来在矿山故障系统诊断、图像识别、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电子政务、无线传感网络、主动网络安全等研究方向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形成一支既能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又能进行实际应用开发的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洛阳及周边区域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在三个方向的研究都达到省内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
“智能图像信息处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模式识别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近三年来,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方面承担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洛阳市科技攻关项目有“分级纳米结构可控制备及其湿度传感器与场发射性能研究”、“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及筛选系统”、“基于多特征融合及流形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红外与可见光成像的人脸安全认证技术研究”、“远程监控中非特定目标的跟踪及预警技术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等奖项20多项。
“协同信息与系统” 研究方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公为宗旨,进行计算机技术在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近三年来,承担了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洛阳市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项目、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纵向项目,同中船重工七二五研究所、中铝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洛阳热力有限公司、洛阳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局等企业签订横向项目5项,每年科研经费在50多万元。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洛阳市科技成果奖、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等15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信息采集与智能分析系统”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三维建模技术、异构信息匹配、智能算法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创性、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权威刊物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获得授权6项,申请并获得软件著作权17项。
“物联网及计算机控制”主要致主要在计算机控制基础理论研究、自动化生产流程计算机仿真技术及自动控制的研究、信息感知和信息传输技术的研究。在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主要研究高温超导材料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在信息感知技术方面主要研究利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包括芯片、天线、读写器、中间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协同应用,同时推广物联网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在自动化生产流程计算机仿真技术及自动控制主要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姿态控制研究等。研究成果应用于烟台开发区、725所等高新技术开发区,北京浦辰科技、兰州众仕通等高科技公司,完成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研,完成15项纵向、横向研究课题,获得了20多项市厅级以上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12项。
三、今后三年建设的主要目标、思路及预期成效
本学科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搭建科研平台、培养高素质人才,更好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今后三年的学科建设期间,要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围绕河南省和洛阳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发挥学科建设的优势,加强学术梯队建设,争取重大项目、横向课题、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争取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学术骨干,在学科方向、学科队伍、科学研究、学科基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一个良好循环。
学科建设的主要思路是:
(1) 凝练学科方向:通过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学科结构,在目前两个研究方向的基础上,重点在计算机仿真、控制材料、图像处理、生产流程重构等研究方面争取的2-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使学科方向相对集中,特色更加鲜明。
(2) 汇聚学科队伍:学科建设上台阶,进一步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学术队伍并吸引优秀拔尖人才。培养2-3名科研团队带头人,并能够独立组建自己的科研梯队。
(3) 加强科学研究:把科学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和突破口,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利用各种资金来源,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积极争取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出成果、出人才。
(4) 建设学科基地:经过重点投入,选择有实力、有项目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共建研发中心。
(5)重视人才培养:在不断努力和积累的基础上,改善科研条件,促进人才培养。引进3-5名博士,争取培养2-3名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并在此基础上争取培养更高层次人才。
争取通过三年的建设,使本学科各个研究方向在省内高校及国内同类高校中各有2-3个研究方面具有领先地位,具备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点的申报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