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世界吧 关注:14,446贴子:348,904
  • 15回复贴,共1

【寒冰世界】云海地区地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一个以冰为主题的架空世界。
除了生物、部分矿物、星球主体外,设定范围内的事物基本由冰组成。
例如溶入各种物质而结成的各种各样的冰;由成份复杂的碎冰组成的与土壤功能相似的冰层……
寒冰的世界也可以超乎想像。
@mike843255738


IP属地:浙江1楼2014-06-10 13:09回复
    云海的灵感就是来自许多关于“山巅云海观日”的景象,只不过是再把各元素稍微变化一些。
    这里,云海的形成暂时是设定为忽然之间弥漫整个盆地。
    阴暗的环境固然不利于生物生存,也使得许多动物向高处迁徙,但是这对植物来说并不是“灭绝性”的,植物勉强生存着,撑到云雾全部受光照积蓄光能沉淀下来,然后进入爆发性生长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为了生存而变异的自然不少,但是由于动物迁走,以动物为生的植物幸存冰变异的不多。
    植物恢复生长,接下来是植食性和杂食动物,再是食肉动物。
    所以综合来说云海的环境是:植被极其茂盛,竞争强;食草动物众多,性情凶猛;食肉动物数量较少,凶悍而狡诈。
    有攻击性的植物。对于那些挥动树枝藤蔓打人的植物,我个人认为难以具备植物角度的美观,因此通常不做相关设定。
    而更多的,是对植物的其他静态特点进行设定。
    例如有一种“石叶草”,生命力顽强,很容易因为环境而发生变异。它的一种变异叫“青石草”,外观灰青色,是溶解地下坚硬石材而变异的。果实食用会导致肌肉僵硬,行动不便。游戏化的说法就是增加防御,降低灵巧。
    也就是说,我更多地是把植物作为“环境要素”来设计,能作为“怪物”的真的不多。
    这是我对植物的看法,不知道各位觉得怎么样?
    至于动物,这就更丰富了。漂浮、飞行的大型动物,都是各种文学作品、ACG作品里的常客。比如我比较喜欢的浮岳龙和岚龙,前者是与微生物共生,以气囊漂浮;后者是海龙,但可以借助水汽蒸发产生动力飞行。
    @础字A田鱼 说的微生物聚合体、悬浮气囊、大型节肢动物。很有意思,因为关于“聚合”会引出“集体智慧”,也就是常见的蚂蚁、蜜蜂群体。换到这里,可不可以发展出 漂浮的蜂巢+蜜蜂集体行动=云海蜜蜂的移动堡垒?甚至把蜜蜂体形放大,喔,那可真是恐怖的群体。
    另外还有这里独有的“云雾能量”,还能做做文章。
    五感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虽然视觉受影响较大,但也利于它在这样的环境下的进化。例如某种野兽的眼睛可以发射接收电磁波,形成生物版的光学雷达,这是不是会比声纳更高级?
    其他感官能做的文章一时半会儿想不到,不过有个方法,就是从对象的各种属性来分级,能加强的就是进化了。
    云海的“海洋环境”以及产生的“海岸线情况”,自然是动态变化的。
    由于云雾会对能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人类、动物的各方面情况,因此交通和迁徙总是选择山脊云雾较淡,能量差异较小的地方。
    而生活在云海中的动植物的变化和威胁,也比云海本身的危险大得多,所以人类、季节性动物的岛间活动受到的主要威胁还是那些“土著生物”。
    关于能量密度对人类、动物的影响,我考虑的方向可能跟大家不太一样。
    例如能量密度产生的能压,对突然深入云海的生物来说会出现能量运行干扰甚至混乱。死于能量失控的人还是相当多的。(因此大多生物进入云海后都会选个安全的地方适应一会,其中人类的小聚集地就是这么来的。)


    IP属地:浙江4楼2014-06-12 11:14
    回复
      以冰为主题,会不会出现科幻中的烃基生物,在南极会被热死那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6-12 13:38
      收起回复
        @础字A田鱼
        云雾设定的灵感来自现实世界的山巅云海,但是视觉效果和设计目的还是有区别的,在这里云海的云雾更像是一种环境界限,是两种从生态到力量体系都截然不同的“暗示”。现实云雾的凝结霜等情况却不是必要的,因为它们的存在不是那种纯粹的自然现象。毕竟除开这些云雾以外还是可以存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的云和雾。
        因此在这样的考虑下,云海的云雾可以划归到“神秘力量”这个类别,看得见却摸不到。
        这样一来,许多云海内的奇异变化都可以归结于“神秘力量”的左右,甚至可以完全违反逻辑。当然,要内部逻辑自洽。
        云海内外的“神秘力量”差异在于,云海内部空气中的能量密度低,云雾能量密度高,同时云雾中的能量是“太阳能”+“普通能量”的变异能量。
        这些只是逻辑上的解释,目的就是形成不一样的环境,从而产生差异、变化。
        而对于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和变化,理想情况是总结一个差异变化表格。但现在许多东西还不全,暂时推迟列。
        另外我也发现我们讨论的生物特点都过于偏向现实,比如“青叶草”的独特效果,仅从矿物元素、细胞结构角度来说是很难解释的,即便解释的通,其实还是有点勉强。
        我想更深地引入各类关于“神秘力量”的解释比较好。比如修真小说里的各类物质精华,于是我们可以解释“青叶草”可以分解岩石提炼微量“石精”并储存在叶子、果实中。其中果实里的“石精”虽然可以被人吸收但是很快会聚集在体表,经过一段时间自然排出。
        这样的解释方法如何?而且可以有效避开与专业人士的争论。


        IP属地:浙江9楼2014-06-13 12: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