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斌吧 关注:11贴子:25
  • 0回复贴,共1

梁小斌作品《地洞笔记》出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图书试用网(ilucking.com)书讯:近日,梁小斌作品《地洞笔记》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出版。梁小斌,1954年生,朦胧诗代表诗人,民间思想家。1972年开始诗歌创作,诗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曾经脍炙人口,风靡一时,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诗作。九首诗作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出版有诗集《少女军鼓队》,思想随笔集《独自成俑》《地主研究》等。

内容提要
梁小斌被称为“体质孱弱,精神顽强的诗人”,当朦胧诗的耀眼光芒渐渐淡去之后,他依然坚守在文学阵地,把他的思想化作泣血的文字,这就是他在患病前写就的上百万字的思想随笔,《地洞笔记》就是这些思想笔记的精华。多年以来,梁小斌远离尘世的喧嚣,躲在他的“地洞”里,专心构筑自己独特的精神体系,他本人也更具有了卡夫卡名篇《地洞》所讲废墟中的幸存者的意味。作为诗人的梁小斌通过自己内在的体验,阐释了关于生命、自我、人性、爱的话题;那些随处可见的充满哲学意味的话语,那些具有诗一般韵律的文字,那些碎片式的、箴言式的文字,最能打动人心。这些文字告诉我们,梁小斌在时代之外观察这个世界,也从不曾离开这个时代这个世界。
章节试读
我参与了中华炎黄圣火火炬传递活动安徽段推选“圣女”的工作。选出来的圣女到黄山光明顶去采集圣火。我猜测,现在选拔圣女的过程,已经进化了许多,我仍然想到了“捕获”这个词。捕获一个女孩,然后册封为圣女,经过精心地“饲养”后,在人群簇拥下送她上山。圣女安详的神色和聪慧的气质是必备的。她试图微笑,我知道这个微笑是她即将面对黄山光明顶的太阳而提前绽放的花朵。她的确很美,她不是为了我的赞美而微笑,她的笑容并不是为我的相思而作出的回报。在去黄山的途中,她的憧憬使她的面容朝向窗外,我小心地拉动窗帘,现在还没有到必须晒黑的时候,她站在光明顶上,必须浑身洁白。我跟美学家谈过这个问题,她长得很美,但为什么却不理睬我?圣女如同景色,我们溶于景色的意蕴之中,景色中的阳光和风立即围拢过来,景色对我们厚爱备至。我们的风景观念混淆了人类之爱最初的动因。我们在捕获一个女孩的过程中,喜欢上了她。这个喜欢,不论听起来达到怎样的心智高度,喜欢只能作为女孩达到“圣女”标准的一个尺度,并不说明我们的爱情,必须得以回应。我们爱上了一个女孩,一桩值得珍视的事情,珍藏着一段经历,常常是以是否得到她为悲剧或是喜剧的尺度,一切以我是否幸福为尺度。我们爱上了永远都不会属于自己的那个圣女,但是,选拔圣女,又必须以我们是否爱着她作为评价尺度,把经历千辛万苦得到的“捕获”奉献出去。在遥远的过去,奉献出去的圣女称为祭品,只有祭品才有足够的纯洁去接受太阳的洗礼,然后被太阳掳去。请问太阳,派谁与你接洽?请宣读圣女的评判标准!太阳会说:“以你们的人类之爱为标准,以你们舍不得奉献出去的那个生活为我的所爱。”被人的基本体验所验证的美的生活,所验证的关于男女的泣血故事,那个基本的主题就是活在收藏和供奉之间,活在宁死也不交出去的冲突之间。一个厨师做出了菜肴,他在厨房偷偷地尝了一口,以验证是否值得端上那大厅里烛光闪烁的圆桌。 我和“圣女”偷偷拥抱过一次,我的拥抱感觉,如同厨师背着人尝尝自己亲手烹调的菜肴,以验证这是否是值得走向太阳的女孩。
专业点评
《地洞笔记》是梁小斌最经典的散文随笔,被认为当代作家中最具卡夫卡意味的作品,《地洞笔记》书名就取自卡夫卡名篇《地洞》。《地洞笔记》中,梁小斌用寓言、隐喻、文本,暗示自己真实的命运与生活状态,就是卡夫卡那种“活着但无法应付生活”的状态。


1楼2014-06-10 15: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