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瞳的黑猫吧 关注:10贴子:763
  • 12回复贴,共1

【科普】古玩界那点事儿(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镇楼图转侵删
2L授权
3L正式开始


IP属地:上海1楼2014-06-10 20:10回复
    转自吴邪吧,感谢@绕指轻欢 的授权


    IP属地:上海2楼2014-06-11 00:30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第一大部分是行规,目前古玩市场分为内行市场、外行市场,明市场、暗市场。咱们小三爷应该就算混迹在内行市场中,再继续分下去,三爷算是按市场中的大头头,所以吴邪虽然是开门做生意,却也算明暗均沾。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古玩市场是一个非常排外的市场,一旦被对方知道你不识货,那生意都没得做。一般入行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我觉得吴邪在这方面算是有遗传基因天赋异禀。
      这古玩买卖通常都是爱卖给内行人,东西卖给识货的人,自己心里舒坦而且也不糟蹋东西,爱古玩的人都宁可少赚些也不愿意让好货屈尊降贵,大部分也都有些风骨。这就需要独到的眼光对收藏知识的了解,从而做出对古玩的鉴定。
      收藏爱好者要求鉴定古玩的目的,不外乎是想得到真假的结论,要弄明白值多少钱,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还企图用鉴定证书在社会上进行骗销。在古玩行内,对古玩真假和价格是不宜公开说的。业内的商家、行家和收藏家之间,都是暗中或私下里进行交流和鉴定的。这种隐秘性的鉴定是有道理的。
      下面总结一些成文的行业规矩。


      IP属地:上海3楼2014-06-11 00:31
      回复
        1.货主持有古玩欲卖出时必须先开价。卖家不开价,买家绝不会给价。这是防备货主卖古玩是假,摸行情估价格是真。另外,卖家开价太高,买家有权不还价。如果买卖双方因价格分歧没有成交,卖家另找下家洽商仍未成交返回第一买家时,第一买家一般也不会购买了。
        2.内行的商家和藏家对容易损坏的瓷器、玉器、玻璃器、珠宝等古玩都不会手递手传看,而是要等对方将物品放置在固定物体上之后才拿取观赏,万一物品损坏责任自明。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拿法,如果发现对方上手方法不合规矩便被视为外行,行家不会拿出其他古玩供其欣赏,也不会进行交流或交易了。这让我想到了有些地方描写的一种神医绝技,叫悬丝诊脉,这也就是内外行的区别了。
        3.如果商品被买方损坏,自然包赔,但价格会有商量,货主也会作出适当让步,但不会低于成本价,破损商品归买方所有。这个……详情请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总感觉差不多的样纸。
        4.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不应有第三者在场,不懂行规的劝其离开,懂行规的会主动回避。因为交易信息被泄露极易造成各种纠纷和误解。关于这个还有一些独特的方式避免泄露,比如说议价中的对袖,关于对袖,后文会提到具体内容。
        5.古玩交易不单纯是价格上的较量,更重要的是知识和眼力上的较量。无论是买家买假了还是卖家卖漏了,均不能退货或找后账。因为古玩交易凭的就是眼力和实力,外行不懂也不敢买,敢买必须要懂。买家也许买假买贵,卖家也许卖漏卖低,买卖双方都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古玩行很忌讳买方退货与卖方找后账。“退货或找后账”此风一长,势必影响其在业内的声誉。而且讨价还价之后若是卖家同意,便即刻成交,若是买家突然说不想买或者要再便宜点,就会有挨打的风险。古玩行里对这种人有个专门的术语叫“趟价的”,相当于古玩界的间谍罪。正所谓“出价不买,行业大忌”。
        6.古玩商之间在购买古玩时存在竞争,在售卖古玩时却不存在竞争。原因是每件古玩商品都有其独特性,购进的渠道和价格也不一样,其可比性就小多了。
        7.买家只能询问古玩的卖价,不能打听其买入价格,卖方只能报卖价,绝不会泄露自己的进货价格。
        8.行内的商家和藏家都不会向对方询问古玩的来路和进货价格,因为这些商业信息是对外保密的。关于这点,吴邪的货主要都来源于三叔下地,这个来路并不是很正规,所以保密也就有理有据了。
        9.古玩商之间有时会合伙买货,但一定是在互相熟悉和信任的前提之下合作。买后约定销售价格、利润分配比例,并委托一方负责销售。
        10.古玩商的强项是能识别真假,准确评估价格,但是辨伪知识和价格信息都不会轻易透露,因为这些是他们生存的重要手段。所以一般玩古董的大多都是世家,他们把辨别真伪的知识当成传家宝和无形财产。可能也正是如此,学建筑出身的吴邪并没有去当“包工头”,而是沿袭了祖业,接过了这种用钱都买不来的知识。说到这里不禁感慨一句,是否吴邪之后,吴家这种传家宝就要失传了呢?


        IP属地:上海4楼2014-06-11 00:31
        回复
          第三大部分,就不得不说说这古玩行话了。
          说古玩界排外,并不是没有理由的,首先语言这关就根本过不了。《盗墓笔记》中吴邪也说过很多,比如说“看打眼”,还有一些团伙之间约定俗成的,像三叔和吴邪之间发短信说的”龙脊背“【对不起我找不到比团伙更贴切的词
          古玩行话大致可分为二类,一是俗语,二是术语。俗语涉及的面较广,从看货到对货物的评价到做生意,整个过程都有行话。 术语行话即是专用语,一般变化不太大。
          相比之下,俗语比术语更常用,不过术语是古玩界的基础语种,但是区别并不是很大,所以下面都集中在一起介绍。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情敌门若是想和小三爷过过招,还是先把这些练好哦。


          IP属地:上海7楼2014-06-11 19:35
          回复
            这一部分首先讲古代家具方面的行业语言。
            1.开门———用来评价一件无可争议的真货(在玉器及钱币收藏里也经常用到"开门"),也有呼作“大开门”的,那就更富江湖气了。“开门”是钱币学中的一个术语,也叫“开门见山”,意思是说某枚钱币的形制、工艺、文字及锈色和包浆(氧化层)都很自然和舒适,具备了真钱所应有的特征,也就是俗语说的“一眼货”,亦即“打开门(钱)就看见山(真钱的特征)”。
            2.叉帮车———就是将几件不完整的家具拼装成一件。
            3.掉五门———这是苏作木匠对家具制作精细程度的赞美之语。比如椅子或凳子,在做完之后,将同样的几只置于地面上按顺序移动,其脚印的大小、腿与腿之间的距离,不差分毫。这种尺寸大小相同、只只脚印相合的情况,就叫“掉五门”。印象中小三爷店里的一套家具是仿明代黄花梨的,不知是不是也是掉五门的好货呢。
            4.后加彩———指在漆面严重褪色的老家具上重新描金绘彩,一般多用于描金柜。后加彩定义在洗干净的旧器表面重新画彩再以低温焙烧。后加彩作伪方式多种多样,在便宜的明清素瓷上后加了贵重的珐琅彩,素三彩,斗彩,粉彩等使其升值达到作伪盈利的目的。
            5. 蚂蟥工———特指家具表面的浅浮雕,因浅浮雕的凸出部分呈半圆状,形似蚂蟥爬行在木器表面,故得此名。正所谓雕栏玉砌,家具是中国古代能工巧匠巧夺天工的重要证据之一。
            6. 玉器工———特指家具表面的浅浮雕参照了汉代玉器的纹饰和工艺,在硬木家具上比较多见。
            7.坑子货———指做得不好或材质有问题的家具,有时也指新仿的家具和收进后好几年也脱不了手的货色。
            8.包浆———古玩鉴定用语,泛指岁月存留在古玩器物表面的一层包裹物。器物由于外界条件差异而具有各种不同的包浆,例如老家具表面因长久使用而留下的痕迹,因为有汗渍渗透和手掌的不断抚摸,木质表面会泛起一层温润的光泽。红木家具的玻璃包浆,青铜器的黑漆包浆。因为包浆是天长日久形成的,所以它是鉴定古玩重要条件之一。这个词不仅在家具鉴定中常见,对于很多木质的古玩都是能用上的。经常看《鉴宝》节目,比如说时下有些流行的名贵木质手钏和文玩核桃,就很讲究这个包浆,需要长时间盘玩才能更加名贵。
            9.皮壳———特指老家具原有的漆皮。家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木材、漆面与空气、水分等自然环境亲密接触,被慢慢风化,原有的漆面产生了温润如玉的包浆,还有漆面皲裂的效果。很多仿制古家具,都会故意做旧,为的就是显现出这种皮壳。
            10.生辣———指老家具所具有的较好的成色。


            IP属地:上海8楼2014-06-11 19:36
            回复
              然后是古玩交易的行话,吴邪开的就是古董店,古玩交易的术语是省不了的。情敌门学会了以下术语,就可以每天一边看着吴邪的图片一边YY他是怎样在一个古色古香的茶楼里边喝茶边和一些人谈生意的啦。【擦口水】之后会不会对这个博古通今的理科生小奸商爱得更深呢?那就来看看吧~
              1.落家-----古玩生意行话。它相对于行家而言,泛指一般人家或市民,这些人是不做古玩生意的,这是古玩生意人常用的行话。《沙海》中花爷为了保护国宝,从”落家“收集回珍贵文物进行民间收藏,这个落家决不能自称。
              2.埋地雷-----古玩生意用语。它指古玩生意人设圈套,预先将假、赝品乔装打扮掩盖起来,造成种种假象以迷惑人,最后让人受骗上当的欺诈行为。其语属贬义词,是指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咳咳咳,我是相信小三爷不会埋地雷滴,毕竟小三爷手里的货都是从地下来的好货~
              3.新家生-----古玩鉴定用语。系指一切仿冒之赝品。”“新家生”是指新的器物。在鉴赏古玩时常说:“这件瓷瓶是新家生”,有时干脆说“新家生”。
              4.拖工-----古玩走私用语。是指那些专门从事秘密运输走私古玩的职业人员。此类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属一种违法行为。这些拖工大多是黑道上的人,他们常常具有通天的本领,并以此获得暴利。
              5.吃药-----古玩买卖用语。“吃药”即受骗上当。将走眼上当称之为“吃药”。而药又能治病,有素养的收藏家,就是从“吃药”中成熟起来的。小三爷说实话,吃了多少药才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小老板的?
              6.当账-----古玩交易用语。泛指物物等价交换的一种形式,大多为业内人士所为,当账就是账项对等的交易。
              7.搬砖头-----古玩交易用语。指不花本钱搬弄他人的古玩器物,是做生意的一种经营手段。这种人常常依仗自己信息灵通,渠道广泛,可以不花本钱、无投资而从交易中获利。用“砖头”来形容古玩器物,无非是想隐蔽一点。
              8.掮做-----古玩生意人的行为用语。就是掮着别人的货物去兜生意,和掮客的工作差不多。虽说“掮做”与“搬砖头”都是利用他人的东西做生意,但“搬砖头”是有了买家后的行为,而“掮做”往往是拿着货兜揽买家,掮不掉可以退还。
              9.下出笼-----古玩生意用语。泛指利用他人的生意而偷偷摸摸地私下交易的行为。完全是一种贬义词,例如“伊下出笼”,“专门下出笼”。古玩行当的弊端诸多,而“下出笼”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这种行为常常遭到谴责。古玩这个东西一不小心就会让人倾家荡产,据说以前有人下出笼就要被追杀
              10.敲锒头-----古玩生意人经营用语。“敲锒头”,系指古玩生意人在叫行时硬碰硬地交易,有时也简称一下“敲”字。用“敲锒头”来说明某桩生意,无非是显示扎实、牢靠,说的人常常会流露出一种得意的神态。【类似这种
              11.偷冷饭-----古玩生意人行为用语。“偷冷饭”与“下出笼”有同义,但又有区别。它常常说的是老板手下人所为【王盟?】,具有瞒天过海的含义,为贬义词。“偷冷饭”是一种古玩行业的不良习气,因而会被人们谴责。“偷冷饭”常谓他人所作所为,而绝无以此自诩的。近年来,其他行业也有使用此词语的。
              12.工手-----古玩制作工艺术语。表示匠人制作工艺品时的功夫。被使用于“工手”的对象,大多是工艺性较强的艺术品,如紫砂、竹木牙雕、金属器物。而对纯艺术品的书画就不能使用。
              13.扒散头(爬山头)-----古玩修复用语。原用于评价修补过的老字画,在老家具行业特指修补过的老家具。多指对残损残缺的工艺品进行整修,或者是为了遮人眼目的修补。“扒散头”有把散了的东西扒起来的含义。“扒散头”在古玩行业中带有一种贬义,它与“修复”不同,修复是公开性的,而“扒散头”则常常是隐蔽的,为的是蒙人。
              14.妖气-----古玩鉴定用语。泛指后仿品和作伪品,为了做旧而残留下的色、泽、光。这种人为的假象,往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故称为“妖气”。妖邪手法的狡诈,常常会让人上当受骗。这个做仿品的方式比较常见,流传也比较广,所以上当受骗的人大都自认倒霉了。
              15.品相-----古玩鉴定用语。是品质与外相的意义,泛指收藏品的外观工艺和内在质量的优劣程度,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年份的器物。如称:全品相、品相一般、品相一塌糊涂等。品相是构成古玩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16.生蜡-----古玩鉴定用语。多指完整无损完好如初的收藏品。
              17.拾漏-----古玩经营用语。即拣拾别人漏掉的东西,而且是指好东西。拾漏是可遇不可求的。这是古玩生意人或收藏家自己的眼光,或灵通的信息,寻觅收藏品的行为。之前也介绍过,其实很多古玩生意人都不太喜欢捡漏的人,原因就是好货能被捡漏的可能性太低。
              18.妖怪-----古玩鉴定用语。指具有一定迷惑力的赝品,也指某些改头换面的作伪品。就是我们口中说的高仿,衣服鞋子的高仿还是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但是古玩中的妖怪,是完全没有收藏价值的,只是观赏品而已。古玩有风险啊~~
              19.至尊-----古玩鉴定用语,系指正宗的古玩,有可靠的意思。使用起来,常说:“东西绝对至尊。”或者也可以说:“侬这件古玩不至尊。”“至尊”是“大兴”的反义词。
              20.打闷包-----古玩经营用语,行业中称不准开封检验的买卖为“打闷包”,有时也指没有看到东西而交易的行为。


              IP属地:上海9楼2014-06-11 19:37
              回复
                这一部分都是真正的俗语了,看起来很贴近生活嘛。
                1.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看不好”。
                2.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3.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4.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下。
                5.吃仙丹-----买了便宜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6.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7.搬砖头------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
                8.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9.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出。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10.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
                11.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
                12.俏货-----比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术语。
                13.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14. 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15.上货-----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货。
                16.压堂-----是主人店堂里最好的镇店之宝。
                17.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行内公会帮忙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浆”。
                18.走宝-----就是卖亏了,把价值十万的,几千卖了。买家便是“拣漏”了。
                19.旧仿-----明清时期的仿旧叫“旧仿”,而现在仿旧就是“新仿”。
                20.到代-----收藏品攴莺茫?锏揭欢ǖ哪甏?小暗酱?被颉肮荒攴荨薄?
                21.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贼光”或“火光”,如:真品青花瓷器砸碎后,同样充满了光泽,赝品是没有这样的光彩的。赝品的光是“贼光”。
                22.生坑------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熟坑"是指出土后已经过一段时间,有的已经过他人盘玩,。另外,"水坑"相对于"干坑"而言,"水坑"指器物埋藏地低下具有较为丰富的水源,出土的器物往往受沁较重,并对器物有较大的侵蚀,而"干坑"则相对缺水,器物出土的沁色相对于"水坑"也不同。干坑出土的器物往往多自北方。


                IP属地:上海10楼2014-06-11 19:3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这部分主要是交易时双方交流所用的行话:
                  1.拿了-----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这件藏品我拿了。
                  2.绷价-----坚持要高价,想卖个好价钱。
                  3.拉纤-----就是中间人,介绍人。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出3%,买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4.看新-----这个东西有点看新,东西不到代,现代仿的。
                  5.包上-----买家决定将藏品买下,请卖主将藏品包起来,这件东西我要了请您包上。
                  6.要了-----买家决定购买某件藏品。
                  7.虫儿-----就是已经收藏了很多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整间店的古玩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的说法。通俗地说,就是有镇店之宝的藏品。
                  8.没用-----买家不要这个藏品觉得没多大意思,一般说没用。
                  9.走眼-----也叫“打眼”买家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此价的藏品,或买了假货。
                  10.掌眼-----这件东西没把握看年代,请个师傅为你“掌眼”看看新老。
                  11.搂货-----古玩行商户们相互将对方的货拿走代为销售,即为“搂货”。近百年来行内人士没有发生“搂货”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种行业的传统规矩。
                  12.伙货-----二人或以上合伙买卖古玩。售价早已商定,卖时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须将实售价格公开,平均分配利润。
                  13.棒槌-----就是看不懂东西新与老,好与坏的人。老是被骗的人,行内人就说他是棒槌。卖家卖新货给他,背后还称呼他“棒槌”。
                  14.杀猪-----就是经营新仿瓷器的人对卖假货行为的一种口语,把新仿的东西拿到和顾客约好的地方卖给顾客,他们称杀猪。
                  15.抓-----到市场去购买古玩说抓货,刚抓了一件光绪官窑。
                  16.吃-----我是吃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买瓷器的。
                  17.纳-----买进藏品,叫纳入。较早的古玩术语。
                  18.追-----发现很好的藏品追着要,在拍卖会上追价。
                  19.匀-----有的在古玩行买藏品不叫买而叫匀。这块玉您能匀给我吗?
                  20.让-----有的古玩商买东西不叫买而叫让。这件瓷器让给我吧。
                  21.玩-----行内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如:我是玩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收藏瓷器的。
                  22.天书-----重要的鉴定专著。
                  23.今玩-----现代制作的收藏品。
                  24.现玩-----即今玩。
                  25. 祖----即古玩行的祖师范蠡。其提出的粮食布匹十分利、中药当铺百分利、古玩字画千分利。
                  26.回了-----收藏者决定不购买某件藏品,经营者决定不经营某件藏品。


                  IP属地:上海11楼2014-06-11 19:39
                  回复
                    有一位情敌回复得好“果然这里面水太深了”,这么深的水,咱们小三爷在这个行业里混得风生水起,这就足以反驳说吴邪“弱”的说法。
                    这一部分讲的就是吴邪最常说的“拓本”了,吴邪说他做拓本做得非常好,而且练得一手好瘦金体,那我们就来看看这拓本的学问。
                    有些同学说了,“拓”这个字最常见的音不是念“tuo”么,这里为什么要读成“ta”呢?拓读作“ta”的时候主要是动词,有一种意思是拓印,这是一种技艺,在著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蒙上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显示出文字图像来。《隋书·经籍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所以只要这个字念“ta”,就必定是与摹印有关,所谓拓本,就是拓片装订成的本子。举个例子,周杰伦的《兰亭序》里有一句歌词是“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这里的拓正是拓印的工艺。当然读ta的时候还有其它释义,由于和咱们今天的主题无关,所以暂且不提。
                    首先,什么是拓本呢?
                    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这门手艺,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能做到专业水准的更是少之又少。不仅盗墓分南派和北派,拓片界也同样分南派和北派,各派之中又分很多支,其中,苏派是南派的主要技术流派,金春刚是苏派技法的杰出代表。根据地域位置,吴邪家在杭州,应属南派中的苏派。
                    拓片是指用染料将硬表面上的文字图符复制到轻易、便于携带的纸张上的技艺。染料多采用墨汁,现代普遍以铅笔代替。纸料常选择高吸水性的宣纸和缣纸。单片的成品叫做拓片,装订成册之后,就叫做我们熟知的拓本了。
                    很多著名的书画碑帖很难留存于世,这时拓本的作用就出现了,据我总结看来,它就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手动复印机。但是这“复印机”的技术太难拿捏了,所以流传于世的拓本也成了难得一见的古玩。宋朝有“北碑南帖”这种说法,南派着重于帖学(墨迹书法),北派则注重碑学(石刻书法)。


                    IP属地:上海13楼2014-06-11 19:45
                    回复
                      知道了什么是拓本,那就讲一讲拓本的制作工艺。
                      所需工具并不太难找到,所以如果大家想要动手的话,不妨试一试。【楼主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回家也准备试一试,到时候发上来给大家看呀】
                      材料如下:
                      1.白芨水:中药店有出售白芨,使用前熬煮至像胶水一样即可,不要太稀了。
                      一次购买二三两白芨可制成一二瓶大瓶可口可乐塑料瓶装的白芨水。白芨水当天或前一天准备即可,切勿提早储存,以免失去黏性。
                      ·
                      2.刷子:鬃刷,敲打宣纸,使文字凹入,字迹显现用,毛质软硬适中即可,以免劲力不足或损及宣纸;软毛排刷两把,上白芨水及压平宣纸用;清洁刷一把,用于去除碑面尘埃污垢,毛质硬度务求不损伤碑面。
                      ·
                      3.拓包:两个。用绸布包棉花,扎紧成蒜形,上端绸布结成手把、下端形成扁
                      圆状,即成拓包,其质应略硬且富弹性者为佳。一个沾墨汁,拓印用;另一个用于调节拓印拓包上墨汁的干湿浓淡程度,均匀墨色。使用多次以后,布面玷污或穿洞,即需清洁或重制;否则拓本上会墨点斑斑。
                      ·
                      4.墨汁:着色用,可使用松烟墨或现在精制的书画墨汁。在墨汁中加少许香料,可祛除拓片的腥臭味。
                      ·
                      5.宣纸:纤维长的,厚薄适中,有韧性。纸比所要拓的碑上下左右稍大约一二厘米。
                      接下来就是制作工艺了,之所以不是人人都能做拓本,是因为这个制作方法虽然简单,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好。
                      首先是上纸
                      1、拓碑前必须先用水清洁碑面,将碑上苔痕土垢洗刷干净,以免玷污拓本,然后等碑面干燥。如有油污泥封,可用小刀或清洁剂清除,但不可损坏文物。现在市面上的拓本多是根据仿品绘制的,因为拿到真文物的几率微乎其微。
                      2、先在碑上刷一层白芨水,必须涂均匀,使拓纸牢牢沾在碑上而不会移位。
                      3、上纸后用软毛刷(油漆滚筒亦可)刷平,赶走空气使纸与碑面密合,切忌出现褶皱。
                      第二步是敲打
                      1、用鬃刷敲打,使文字凹入,但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拓纸破裂。可在第一张纸上加垫一张干净白纸后敲打。
                      2、敲打时力量需均匀,不轻不重,每个字凹入,字迹清晰显现即可,等字全部均匀凹入即完成。
                      第三步是上墨
                      1、在上墨之前,宣纸的干湿程度必须适中,纸略呈泛白,方能上墨。过于干燥,碑、纸间容易渗入空气,造成送浮现象,字迹易位;太潮湿,墨渍易渗入碑文之中,拓本字迹模糊不清,失去传真的效果。
                      2、上墨时左右手各执一拓包,(以惯用手为例)左手拓包沾墨汁,右手拓包均匀左手拓包的墨色,两拓包相互捶打,左手拓包引墨汁至右手拓包,使之墨色均匀,可先在预备纸上试打,看色泽是否均匀。
                      3、拓纸七八成干时迅速用拓包上下来回渐次密集捶打,不可左右斜打或过分用力,也不可专打一处或东打一下、西打一下,一般上三次墨直至全碑皆上色完毕即可。
                      4、第一次上墨时墨汁要干且浅,以后逐次加浓,上墨不宜太浓太潮,以七成干为佳。
                      最后取下拓片
                      1、取下拓片的最好时机是拓本八至九成干时,因为此时拓片较不易破损且易于取下,若尚潮湿即急于取下,易破裂。
                      2、事先预备好报纸,平面放置,自然晾干,若让拓片晒太阳则拓片将出现凹凸不平及发硬的现象。


                      IP属地:上海14楼2014-06-11 19:46
                      回复
                        当然真正要做文物的拓本是更加讲究的,揭裱古旧书画,尤其是具有珍贵文物价值的古旧书画,一定要找那些经验丰富、技艺高超又认真敬业的装裱师。北京、上海、苏州等地都有专业的书画装裱店和技艺上乘的装裱师。如北京琉璃厂的荣宝斋是国有企业,负有保全救护文物的责任。他们接到古旧书画,须经过研究讨论决定如何揭裱后才分配专 人操作。切不可为了图省事省钱就近找技艺平庸的人揭裱。清代书画鉴别名家陆时化在其所著《书画说钤》一书中说:“书画不遇名手装池,虽破烂不堪,宁包好藏之匣中。不可压以它物,不可性急而付拙工,性急而付拙工,是灭其迹也。拙工谓之杀画刽子。”足以看出这种技艺的高超和危险性。
                        可以看出吴邪头脑很发达,动手能力也不是盖的。
                        关于拓本的鉴定和收藏,网上没找到有专门的介绍,但是楼主自己动手翻看了一些有收藏价值的拓本,还是摸出了一些门道。
                        一个拓本的品相主要看三个方面——内容、年代、完好性。
                        和所有古玩一样,传世最久且最完整的拓本是最有收藏价值的,其中第一次拓印的拓本叫做原拓,这种拓本收藏价值最高,不过大都不会在民间流通。各位情敌如果家里有祖上流传出来的拓本,记得通过这三点鉴定,一定要识货哦。我观察的晚清时期的《唐柳公权书玄秘塔碑》拓本,品相不错,鉴定为五位数。拓本是一个比较平民化的藏品,所以古拓本的买卖也适合古董店开门做生意。不过如果是原拓又保存完好,那就是无价之宝了。
                        当然现代也同样有拓本技术,就像吴邪从事的工作,但是已经并不多见了。因为扫描和拍照技术的发展,保存文物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多。现在拓本主要作为一种工艺品来出售,售价相对不高,在1000元到8000元之间。
                        说了这么多,终于把拓本的有关情况介绍了一个清楚,不知各位情敌是否对吴邪平时的工作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呢?
                        有些人本就适合这种静态的生活,青苔石路、林荫古树,在那个如画的地方低头清理着一件文玩,手边有宣纸浓墨,觉得累了便去喂喂屋檐下的猫。这种生活是否也是你所向往的呢?


                        IP属地:上海15楼2014-06-11 1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