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12182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该专业为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前身是战略导弹总体设计专业,至今已经为国家培养19届毕业生,大部分学生分配到祖国航天和国防部门。
该专业为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所在的飞行器设计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1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飞行力学与控制及其它机电一体化设计和控制的科学研究、教学、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近年来承担了多项航天领域重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4000万元。每年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国内首颗由高校自主研制成功的小卫星,其总设计师就是由该专业教师担任。
在本专业本科学习期间成绩特别优秀者,可直接保送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更为详细的介绍请点击
http://zsb.hit.edu.cn/subindex/intro/aerocraftdisign.asp2.2.3 12183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空间环境是影响航天器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的研究是航天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专业培养具备航天环境模拟及控制、生命保障系统设计与研究能力,在民用领域从事热能利用、振动试验分析等方面的技术人才。主干课程有:真空技术、低温工程、空间环境导论、航天器环境计算机控制、空间飞行器飞行动力学、航天器热控制技术等。
本专业现有教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承担多项有关空间环境模拟与控制技术、空间生命保障技术等航天前沿科研项目,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项,每年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学生毕业后有60 %以上可保送、考取硕士研究生,优秀本科生还可以通过推荐,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本专业培养的大部分毕业生在祖国航天和国防部门工作,多数毕业生已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骨干。
更为详细的介绍请点击
http://zsb.hit.edu.cn/subindex/intro/aerocraftdisign.asp2.2.4 12184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
该专业是一个理工结合、学科交叉并具有紧密国际合作关系的专业, 主要培养从事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的设计、制备、评价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既重视学生数学、力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培养,又重视学生的工程能力训练,并对有关专业课实行教学内容的国际接轨,发展本硕连读机制,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培养。
本专业所在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每年招收近50名硕士研究生。
该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将考取或保送研究生,可推荐部分优秀毕业生与国外联合培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生将面向人才需求旺盛的国防、航天航空、汽车、化工、能源等复合材料与工程的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开发与生产的研究工作。
更为详细的介绍请点击
http://zsb.hit.edu.cn/subindex/intro/multiple-material-engineering.asp2.2.5 12185空间科学与技术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密切结合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新专业,空间科学方向侧重于天文学与天体力学、空间环境;空间应用方向侧重于空间光学与微波遥感、卫星与天文导航。
本专业理工结合、注重基础、强调应用,是一个专业交叉性强,有明确背景需求的综合性专业。专业基础雄厚,在师资及教学实验环境等方面具备良好条件。设置有光电检测技术、光信息技术、光学图像处理、光学遥感、微波遥感、天文学、天体力学、空间环境导论等专业主干课程。
本专业按宽口径模式设置相应课程,着重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增强素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与航天领域的密切结合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宽广的自然、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级航天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除考取相关专业研究生外,大部分分配到航天和国防部门,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开发等工作。
在本专业本科学习期间成绩特别优秀者,可直接保送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更为详细的介绍请点击
http://zsb.hit.edu.cn/subindex/intro/aerocraftdisign.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