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世界吧 关注:773贴子:50,640

澳洲有袋类生物介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6500万年前,在恐龙为主的强大肉食生物群的夹缝中生存的有袋类负鼠流亡到澳洲,随着小行星撞击地球,这类生物的春天到来了。与全球变冷不同,澳洲变得越来越湿热,越来越适合生存,有袋类负鼠借助这片与世隔绝的天堂,成功兴盛起来。
体长可达八米的,被毛利人烧得灭绝了的澳洲古巨蜥镇楼


1楼2014-06-12 09:08回复
    1、袋犀
    (无图)
    袋犀又叫大面颊兽,体长约1.6米,重约100到250公斤,四足行走,栖息在潮湿的澳洲海岸,于4.5万年前消失。它们也有沿河流向内陆扩展。它们可能是独自或以小群生活。大面颊兽可能吃芦苇及莎草科,并以其下门齿将食物铲入口内。


    2楼2014-06-12 09:19
    收起回复
      3、袋狮

      (这是袋鼠和狮子拼起来的,真实的应该是下面的)

      袋狮是澳洲最大的肉食性动物,且是最大的肉食性有袋类。它可能在森林、林地、灌丛带及河谷等地进行猎食。
      袋狮肩高75厘米,长1.5米。它们平均重101-130公斤,个别的可重达124-160公斤。 它们的体型差不多像雌狮及老虎。
      袋狮是所有现存及已灭绝的哺乳动物中,咬劲最强的,重100公斤的袋狮一咬可以比美一头重250公斤的狮子。它会猎食像双门齿兽及巨型短面袋鼠等大型动物。它是有袋类中专门的猎食者,它的前肢极度强壮,有可收缩的爪,这都是有袋类中未曾有过的。它有锋利的裂齿及强壮的颚肌,可以从猎物撕开一大片的肉。这些特征综合起来估计它有可能会攀树,并保存猎物的腐肉。


      4楼2014-06-12 09:38
      收起回复
        不更了,晚点更


        5楼2014-06-12 09:39
        回复
          都是灭绝的呀!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06-12 12:06
          收起回复
            我靠,为什么澳洲都是有袋的,会不会曾经有袋人,后来灭绝了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4-06-12 15:20
            收起回复
              4、袋貘

              袋貘大小如马,约长2.5米,双门齿目,草食性动物,四肢强壮,生存于距今700万至2万年前。其鼻骨显示它们有一个长鼻子。由于它们与貘并非亲属,鼻的形状是趋同演化的结果。袋貘的前肢有很大的爪,可能是用来拉低树叶及抓开树皮。


              8楼2014-06-12 16:01
              回复
                5、蜜袋鼯(没有灭绝)






                蜜袋鼯分布在澳洲东部及北部、塔斯曼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及印尼。它们栖息在有足够食物供应的森林,特别是有桉树的森林。它们是夜间活动的,日间会睡在巢中。它们会在夜间猎食昆虫及细小的脊椎动物,也会吃某些桉树及金合欢的甜树汁。蜜袋鼯因为喜欢吃甜的东西,故得此名。
                蜜袋鼯的身体像鼬科,并有一条很长但不能抓东西的尾巴。雄鼯比雌鼯大,由鼻至尾巴长约9.5-12寸。它们的毛皮很厚及柔软,一般都呈蓝灰色,但也有呈黄色、黄褐色或白色。由鼻至背部中间有一道黑间。它们的腹部、喉咙及胸部呈奶白色。
                蜜袋鼯每脚有五趾,除了后脚的对趾外,每趾都有爪。后脚第二及第三趾是部份融合的。它们最特别的是其翼膜,由第五指伸延至第一趾。当脚伸直时,翼膜就可以帮助它们滑翔50-150米。它们是利用翼膜的卷曲或移动脚及尾巴来控制滑翔。


                9楼2014-06-12 16:12
                收起回复
                  6、袋鼹(很丑)

                  像不像是被扒下来的皮毛?
                  袋鼹俗称孖仔鼠,体形如鼹,适于地下挖土生活,眼隐于皮下,无晶体,耳无耳壳,会吃蜥蜴、蝎子等沙漠爬虫类生物


                  10楼2014-06-12 16:23
                  收起回复
                    7、袋獾





                    袋獾,亦称塔斯马尼亚恶魔,是袋獾属中唯一未灭绝的成员,身形与一只小狗差不多,但肌肉发达,十分壮硕。其特征包括:黑色的皮毛、遭遇攻击时发出的臭味、刺耳的叫声,以及进食时的神态。除狩猎外,袋獾也进食腐肉。它们通常单独行动,但有时也与其他袋獾一起进食。
                    袋獾于六百年前在澳洲大陆绝迹,现今只分布于澳洲的塔斯马尼亚州。


                    11楼2014-06-12 16:29
                    回复
                      9、袋貂





                      袋貂科包括袋貂、鳞尾袋貂和扫尾袋貂属,均为以植食为主食的较大型树栖动物。除了扫尾袋貂有蓬松多毛的尾部以外,其余均为可缠绕性的尾部,适应树栖生活。鳞尾袋貂和扫尾袋貂分布于澳大利亚,而袋貂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东部岛屿,最远可以到达苏拉威西岛,在那里,袋貂和猴子成为竞争者。扫尾袋貂是澳大利亚最常见的哺乳动物之一,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沿海地区,适应力比较强,现在被引进新西兰,因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成为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者。扫尾袋貂原本在澳大利亚内陆也有广泛分布,但是现在内陆的种群已
                      袋貂趋于灭绝。
                      袋貂总科多数为植食性,一些小型的袋貂为食虫性或者杂食性,也有些食蜜或者植物的汁液。


                      13楼2014-06-12 16:45
                      收起回复
                        10、袋熊(不是树袋熊)





                        袋熊长相稍像熊,但比熊小。腹部有育儿袋,袋内有两个乳头,袋口向后开。体长70-110厘米,体重20-35公斤(44-77磅)。眼、耳均小,身体矮胖敦实,称得上“五短身材”。袋熊头骨略扁平,鼻面部相对较短。所有牙齿无齿根,终生生长,尾退化。育儿袋向后开口,内有一对乳头。四肢短而有力,前足5趾,宽而具长爪,后足第3和第4趾合并。爪强壮有力。尾退化,仅留痕迹。被毛较粗,呈灰褐色。
                        袋熊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部、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岛,为食草性动物。和大多数食草性动物类似,袋熊的食谱包括灌木、树木、真菌、树皮、苔藓、叶子和沼泽植物,尤其喜欢多年生牧草。在干旱的季节,也会吃枯萎的草根。


                        14楼2014-06-12 16:54
                        回复
                          11、树袋熊
                          关于它我就不多说了,直接上图







                          15楼2014-06-12 17:01
                          收起回复
                            12、喜欢偷东西的袋鼠也直接上图好了







                            16楼2014-06-12 17:05
                            收起回复
                              13、最后一种:袋鼬
                              长得最像老鼠的有袋类生物,别将它们当成蜜袋鼯,尾巴和脸形都不同。



                              体长5~22公分(2~9寸),尾似帚,与身体等长。皮毛一般为纯灰色、浅黄色或褐色,少数种有斑点。形似鼠,但更像鼩鼱。多为夜行性,以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
                              接下来的话务必看完:
                              每年冬季,雌性袋鼬进入发情期,导致袋鼬家族掀起一场充满暴力色彩的交配狂潮。雄性袋鼬会尽可能与更多的雌性交配。它们会抓住雌性的脖子,强行将其拖走,而后进行交配。通常情况下,袋鼬的交配时间可达到3小时,有时也能持续一整天。造成这种“持久战”的原因在于:雄性袋鼬一次无法射出很多精液,必须多次射精,才能确保雌性受孕,进而延续自己的基因。进行交配后的雄性袋鼬,为了避免与后代在原本恶劣的环境中与幼崽争抢食物,便会集体选择死亡。


                              17楼2014-06-12 17: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