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墨缘吧 关注:18贴子:4,873
  • 4回复贴,共1

2013.6.11【盖特露德】赫尔曼·黑塞【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盖特露德》是黑塞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于1910年出版。
盖特露德是作者笔下完美女性的化身,她熟谙音律、嗓音优美,且相貌迷人、心地善良。与男主人公库恩因音乐相识、相知,却最终成为库恩好友穆奥特的妻子。
库恩年少轻狂时因一场恋爱事件意外残疾,尽管饱受残疾与爱情所带来的压力与折磨,仍在音乐之途不懈追求,最终爆发出旺盛的创作激情,成为了一位大音乐家。
最后,盖特露德的婚姻以悲剧告终。
这既是一部关于音乐与爱情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探究生命意义的哲思小品。书中对音乐和情感的描写非常细腻而感人,在这里,音乐、爱情、友情、亲情和生命交织为一体。


1楼2014-06-12 19:53回复
    “我认为,人生可以在青年和老年时代之间画出一条清楚的界线。不再自私自利,青年时代便终止;为他人而生活,是老年时代开始的标志。我的意思是:年轻人的生活有很多快乐和痛苦,因为他们只为自己生活。他们的每一个愿望和想法都是重要的,他们要尽情享受每一次快乐,同时也要品尝每一种痛苦,看到自己的愿望不可实现,有些人就马上放弃整个生命。这就是青年。但大多数人都会过渡到一个时期,这时一切都会变得不同,他们更多是为别人而活,绝非出自道德,而是自然而然的。大多数人是因为有了家庭。如果有了孩子,人们就很少考虑自己和自己的愿望。还有一些人是因为职业、政治、艺术或科学而不再自私自利。青年人想要玩耍,老年人想工作。没有人是为了要孩子而结婚的,但是如果他有了孩子,那么孩子会改变他,最终,他领悟到这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年轻人虽然喜欢谈论死亡,但是从不会想到死亡。老人则相反。年轻人认为可以永远活下去,因而所有愿望和想法都围绕自己。老人则已看出,生命会在某个地方结束,只为自己一个人做一切到最后都是一场空,没有任何价值,因为他需要另一种永恒,需要这样一种信念:他不是只为养活自己而工作。于是有人就有了妻子和孩子,还有事业、工作和祖国,这样人们就清楚每天的辛劳都是为了谁。……最优秀的老人也是从最勤奋的年轻人成长起来的,而不是那些在学生时代就像祖父一般生活的人。”


    2楼2014-06-12 19:58
    回复
       只是“我”也明白,“当然,这些观点现在对我没什么用”。并且,仅仅隔了数页,“我”便决定要自杀。一如前面提到的那样,“我”的自杀行动被来自母亲的电报打断了,我得知了父亲病危的消息。
      或许可以这样认为,通过父亲的死,他的一席话才真正开始对“我”产生作用‘
      因此,这番话也成为了一种答案,回答“若自杀未遂应该怎么办”这一难题的答案——很简单,活下去,直到青年时代终结,直到成为父亲所说的那种“老人”,或者说,直到成为一个平庸的德国人。
      (以下内容为私货,请谨慎阅读,避免影响情绪)
      写到这里又难免感慨起来,自己是否正是黑塞所谓的“学生时代就像祖父一般生活的人”呢?我这样的人真的年轻过吗?抑或本就不应将做这一番“以小说配人生”的笨拙“格义”。果然,fiction是一种令人看不清现实的东西,无论它扮演着抑制剂还是兴奋剂的作用,都是如此。久而久之,只是有害而无益。最优秀的人,自然是看不起这种东西的,他们或许喜欢诗,或许心游经史,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舍弃虚构的文字。或许我也去死一次试试,就能戒掉自己的虚构癖,而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老人”。可是这些狠话都还未能触及我自己的现实。对我来说,所谓的青年时代早就已经耗磨于fiction之中——只有在我翻看中年人不看的书或是沉陷在某岛国的美少女文化里,我才觉得自己终于活在自己的年龄——唯此一途方可以逃遁于压抑的现实,一面回应着旁人对自己的期待,一面误以为自己正在挥霍着德国式的青春,让我继续忍受这不曾有过热恋与轻生、也不曾有过励志神话的生涯。
        于是我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自杀未遂的话,就逃避到二次元的世界去吧!成为这个世界的累赘、耻辱和下限吧!在自慰与自我安慰的恶性循环里无声地死去吧!生存战略!我们的人生将一无所成!
        总而言之,现实世界对我来说已经毫无希望可言了,对于自己的余生,我只期待能一直活在fiction的世界里。“五笔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如是罢了。或许,幸运且勤苦的话,自己尚能写出一两本《盖特露德》这样的小说,并像黑塞一样,在此身故去后的无限年光里都能一直祸害青年,如海妖一般将他们引向堕落和毁灭。
        真希望成为那样的人啊。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3楼2014-06-12 20:05
      回复
        《盖特露德》是黑塞早期作品,读起来尚显稚嫩。一部黑塞风格的哲理小说,探讨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生活的可能性。人物比较少,塑造上也以概念为核心,即便是盖特露德、第一小提琴手这样重要的人物,形象也很单薄。这两个人几乎是为了完成这部赋格曲而加入的对比声部——盖特露德如此完美,她以她勇敢又温柔的失败证明了穆奥特不可救药的痛苦命运。第一小提琴手则用优美的声线吟唱着与穆奥特全然相反的旋律,浑然天成的乐天知足。
        虽然小说以主人公深爱的美丽少女盖特露德命名,性情阴郁暴躁的穆奥特却显然是更为重要的人物。穆奥特生得气宇轩昂、俊朗不凡,是出色的男高音演唱家。他既时时保持着体面穿着和高傲形象,又常常显得玩世不恭。身边围绕着追逐他的各色美女,他却在激情过后对她们极尽粗暴,并冷酷抛弃。同时,穆奥特又是个真诚的人,但内心鼓荡的激情和不满足感像不受控制的野兽般使他难获平静、燥郁不安。当主人公库恩请求他为了妻子盖特露德而控制住自己、走向平静的幸福时,他立刻反唇相讥:你为什么不去优雅地跳上一曲华尔兹(库恩的一条腿残疾)?
          “一个高尚的艺术家在生活中一定是不幸福的。当他因饥饿打开包裹时,里面总是只有不能充饥的珍珠。”也许这句话是穆奥特的写照。
        作为穆奥特的好友,主人公库恩同样在追寻幸福的路上一再迷茫受挫。一次迷糊的初恋使他付出残疾的代价,好在心却清明起来,带他走上作曲之路。与世隔绝的日子里,他沉浸在不断涌现的乐思中,怡然自得;此后他得以加入乐队自负营生,一面继续创作。但盖特露德的出现搅乱了他平静美好的生活,当她以清亮、高昂的嗓音歌唱他的乐曲、赋予它从未有过的意蕴和情致,一瞬间,他看到了阳光穿透云层后的闪耀和光辉。一段温馨怡人的友谊和一番辗转纠结的思虑后,他以惊人的理智一眼认出现实的残酷:盖特露德爱上了他那个根本不可能带给她幸福的朋友穆奥特。库恩有条不紊地实施着他的自杀计划,此时传来了父亲病危的消息。他不情愿地重新进入生活,心中却因对痛苦的恐惧而一片麻木。此前,他与父亲有过一次关于幸福感的对话。对于老年人很少自杀,所以很可能他们更感幸福的推论,父亲温和地笑了笑,回答说:青年人如此专注于自我的幸福,以至于一旦所求无望,生活就失去了其全部意义;老年人明白责任的意义,他们不只为自己而活,更为他人而活。
          此刻,这段话成为库恩暂时活下去的理由。只是母亲与他互不理解,谁也无法安慰、甚或仅仅分担对方的痛苦。经过一段几近煎熬的共处,他们终于决定各自投入生活。不过,虽然努力无果,母子俩总算渡过了最初的痛苦。库恩不再想到自杀,他也许不自觉地领悟到与那个强大的生命意志相处的必要性。他看着心爱的盖特露德挽着穆奥特走向婚礼的圣坛,再度拜访了令他深陷痛苦的昔日好友。当婚后的盖特露德因与穆奥特耗尽精力的交锋而渐渐失去了天性光彩,他一面体谅地给予安慰,一面克制心中重又燃起的激情。火焰一样的激情最终化作忠诚而宽大的柔情,他没有如穆奥特那样,不知节制地、永恒地追求幸福这个梦幻。
        最后,“盖特露德”——盖特露德是枚美丽的贝壳,发出梦幻的色彩;盖特露德是天籁的旋律,能慰藉人的灵魂、点亮人的心;但无论盖特露德多美好,只凭拥有她,人无法救赎自己。
          “制造一个漂亮的烟火得花多少时间啊,可燃放它的快乐却延续不了一秒钟。因此人也必须储备快乐、灵魂的宁静和无悔的良知,以便能够偶尔拥有这样美妙的时刻。”
          “我们无法让心灵摆脱生活,但是我们可以塑造心灵,让它超越偶然,让它能够坚强面对悲痛的事情。”
          我认为,这两段话正是黑塞想要传达的核心。


        4楼2014-06-12 20:13
        回复
          《盖特露德》讲述了两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与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的三角恋爱故事。柯恩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在一次郊游时,为了讨好他心仪的女孩丽蒂,两人坐上雪橇,冒险从陡峭的山坡上滑了下去,结果摔成重伤,成了陂脚。却因祸得福,柯恩潜藏的作曲才能被激发了出来,从此将胸中的灵感和激情源源不断变成五线谱上流淌的音符。他的处女作——一首奏鸣曲得到了歌唱家莫特的赏识,他将柯恩介绍到自己任职的剧院担任乐队小提琴手。在一次音乐会演出了柯恩的一首小提琴二重奏之后,柯恩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酷爱音乐的工厂主依姆多先生,并对其美丽的女儿盖特露德一见钟情。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音乐,盖特露德非常喜欢演唱柯恩的歌曲,还试唱了他创作的一部小歌剧中的女主角。在讨论由谁担任男主角时,柯恩主动推荐了莫特,不料“引狼入室”,莫特与盖特露德迅速坠入情网,柯恩尽管非常痛苦,但还是对他们的结合表达了真诚的祝福。但莫特酗酒和打女人的毛病复发,使盖特露德无法忍受,回到父亲家中居住。眼看自己和盖特露德的爱情无法挽回,万念俱灰的莫特自杀了……


          5楼2014-06-12 2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