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选瓷盖碗
大家平时试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就是瓷盖碗试茶,跟紫砂壶或者飘逸杯试茶,香气口感相差还是有点明显的,滋味也是。宜兴紫砂壶也好,建水陶也好,潮州手拉胚壶也好,其他的陶土的器皿,多少受土胎影响。类似紫砂壶,双气孔结构,透气性好的同时,也会吸附并且发散气味。所以,茶的香气,你还没闻到,壶已经先大口深呼吸吸进去了;茶汤的滋味也是。同一泡茶,紫砂壶和瓷盖碗对开试茶的话,很明显:高香类茶紫砂明显损香,偏重滋味的茶,会觉得壶内出来的茶汤不如瓷盖碗的味道足。因为已经先被紫砂泥料本身吃了点滋味走了。
新壶在没吸够茶味茶油茶气之前,会一直先你一口喝茶闻香,跟供老祖宗的菜一样,它先吃过了,才轮到你。除非泡养了很多年的紫砂壶,壶真正养成了,已经吸附足够的茶汁了,才不会再吸茶味,只是茶油没吸到饱和状态还会继续。所以壶越用越久,越是润透了,其实还是被茶油浸润透了。
随便拿乌龙茶、红茶、普洱啥的泡了对比,最好是同样的茶对开,高香的,香气特别明显,静得下心来的,连续一天两个时间,或者接连两天对比泡着喝,还是比较明显的。
为啥选青花或白瓷
首先从安全角度排除掉釉上彩,如粉彩、轧道(扒花)等,安全的是釉下彩和釉中彩,但釉中彩如果技术不过关,窑温不够高,还会会有釉上彩的问题。
试茶,试茶,绝对青花或者白瓷盖碗,配个玻璃公道白底瓷杯,茶香不损,茶汤不失味,玻璃与白底瓷看汤色也方便。只是瓷器没有紫砂壶养成系的乐趣,试茶瓷盖碗,喝茶可以用紫砂壶,且玩且喝茶。
还有人说瓷器里面,青花与汝窑觉得泡茶还有很大区别,这个我没对比也没感觉,不发表意见。不过,从客用角度出发,建议用青花或者白瓷,所有开片的瓷器都不适合当客杯,卫生问题。
再来说茶叶与盖碗容积的配比
一般而言,市面上最多见的,也是最大量产的盖碗,就是140cc标准7克盖碗,如果盖碗160cc,就是8克标准盖碗,容量与投茶量20:1。你去茶城专业卖盖碗套组的店铺,问人要标准7克盖碗啥的,商家大都会以为你是个圈内人。
按标准7克盖碗为例,乌龙茶按标准投茶7克或8克,现在一般一小泡单独包装的茶,基本在7-8克,所以试茶时候就直接拆一泡,要是散的,可以称取7克。这里我建议习惯用秤的群友和吧友,可以多练习手抓投茶。先抓一把,再称,多了少了,后续调整,这样时间久了,自然会练出手感来,每次抓茶分量误差不大。普洱有时容易过一点,毕竟紧压茶。红茶,其实投茶5克就差不多了。绿茶口淡的人一般就玻璃杯泡1克或盖碗1.5-2克,中等的3-4克,普通250-300cc水杯投茶5克绿茶的,都是喝茶多年或重口味的。
关于洗茶
芽茶基本不落地制作的,不管哪种茶都可以不用洗。
大叶茶一定要洗。普洱茶不干净,事实上所有大叶茶都不太干净,大都制作环节有落地的,这是事实,加上普洱制茶环节相对简易,偏远山区制茶环境卫生条件等也比较差。铁观音在大叶茶里要比普洱干净很多。武夷岩茶跟铁观音卫生状况差不多。绿茶里猴魁柿大叶种,典型大叶茶,制作过程里往往也会在鲜叶晾摊过程落地,不过频率没乌龙茶高,但在绿茶里算不干净的了。
有的红茶,如CTC之类的,建议还是快速洗洗。福建有些红茶,是用大叶的黄旦、黄观音、大小叶乌龙等品种切碎了做的,当然滇红、祁红也有CTC。
以茶选盖碗器型
我上几个图,大家对比自己手里的器型,看看有没有接近哪个,或有不在内的器型,可以对比参照。
我这个人粗糙,实用主义者,用盖碗基本不带底托用的,比较光棍,风雅装格调的千万别学我光脚。不爱穿鞋子,一看就知道农民出身。盖碗出水时候连带底托一起拿起来的,看到过潮汕人有这样用。

大家平时试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就是瓷盖碗试茶,跟紫砂壶或者飘逸杯试茶,香气口感相差还是有点明显的,滋味也是。宜兴紫砂壶也好,建水陶也好,潮州手拉胚壶也好,其他的陶土的器皿,多少受土胎影响。类似紫砂壶,双气孔结构,透气性好的同时,也会吸附并且发散气味。所以,茶的香气,你还没闻到,壶已经先大口深呼吸吸进去了;茶汤的滋味也是。同一泡茶,紫砂壶和瓷盖碗对开试茶的话,很明显:高香类茶紫砂明显损香,偏重滋味的茶,会觉得壶内出来的茶汤不如瓷盖碗的味道足。因为已经先被紫砂泥料本身吃了点滋味走了。
新壶在没吸够茶味茶油茶气之前,会一直先你一口喝茶闻香,跟供老祖宗的菜一样,它先吃过了,才轮到你。除非泡养了很多年的紫砂壶,壶真正养成了,已经吸附足够的茶汁了,才不会再吸茶味,只是茶油没吸到饱和状态还会继续。所以壶越用越久,越是润透了,其实还是被茶油浸润透了。
随便拿乌龙茶、红茶、普洱啥的泡了对比,最好是同样的茶对开,高香的,香气特别明显,静得下心来的,连续一天两个时间,或者接连两天对比泡着喝,还是比较明显的。
为啥选青花或白瓷
首先从安全角度排除掉釉上彩,如粉彩、轧道(扒花)等,安全的是釉下彩和釉中彩,但釉中彩如果技术不过关,窑温不够高,还会会有釉上彩的问题。
试茶,试茶,绝对青花或者白瓷盖碗,配个玻璃公道白底瓷杯,茶香不损,茶汤不失味,玻璃与白底瓷看汤色也方便。只是瓷器没有紫砂壶养成系的乐趣,试茶瓷盖碗,喝茶可以用紫砂壶,且玩且喝茶。
还有人说瓷器里面,青花与汝窑觉得泡茶还有很大区别,这个我没对比也没感觉,不发表意见。不过,从客用角度出发,建议用青花或者白瓷,所有开片的瓷器都不适合当客杯,卫生问题。
再来说茶叶与盖碗容积的配比
一般而言,市面上最多见的,也是最大量产的盖碗,就是140cc标准7克盖碗,如果盖碗160cc,就是8克标准盖碗,容量与投茶量20:1。你去茶城专业卖盖碗套组的店铺,问人要标准7克盖碗啥的,商家大都会以为你是个圈内人。
按标准7克盖碗为例,乌龙茶按标准投茶7克或8克,现在一般一小泡单独包装的茶,基本在7-8克,所以试茶时候就直接拆一泡,要是散的,可以称取7克。这里我建议习惯用秤的群友和吧友,可以多练习手抓投茶。先抓一把,再称,多了少了,后续调整,这样时间久了,自然会练出手感来,每次抓茶分量误差不大。普洱有时容易过一点,毕竟紧压茶。红茶,其实投茶5克就差不多了。绿茶口淡的人一般就玻璃杯泡1克或盖碗1.5-2克,中等的3-4克,普通250-300cc水杯投茶5克绿茶的,都是喝茶多年或重口味的。
关于洗茶
芽茶基本不落地制作的,不管哪种茶都可以不用洗。
大叶茶一定要洗。普洱茶不干净,事实上所有大叶茶都不太干净,大都制作环节有落地的,这是事实,加上普洱制茶环节相对简易,偏远山区制茶环境卫生条件等也比较差。铁观音在大叶茶里要比普洱干净很多。武夷岩茶跟铁观音卫生状况差不多。绿茶里猴魁柿大叶种,典型大叶茶,制作过程里往往也会在鲜叶晾摊过程落地,不过频率没乌龙茶高,但在绿茶里算不干净的了。
有的红茶,如CTC之类的,建议还是快速洗洗。福建有些红茶,是用大叶的黄旦、黄观音、大小叶乌龙等品种切碎了做的,当然滇红、祁红也有CTC。
以茶选盖碗器型
我上几个图,大家对比自己手里的器型,看看有没有接近哪个,或有不在内的器型,可以对比参照。
我这个人粗糙,实用主义者,用盖碗基本不带底托用的,比较光棍,风雅装格调的千万别学我光脚。不爱穿鞋子,一看就知道农民出身。盖碗出水时候连带底托一起拿起来的,看到过潮汕人有这样用。
